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自古以来,人们就高度重视和关注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以及“孟母择邻”等,都说明了这个道理。任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的,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现代社会,环境的多维性、复杂性、开放性和变化性进一步增强,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日益突出。在各种类型的环境中,以人为核心,突出人的价值及其价值实现的人文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生态重建必然伴随着人的价值观念的转变,人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水平决定了人对自然物价值的认识程度。只有自然资源的价值得到真正体现,环境问题才有可能得到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3.
江沛 《理论研究》2007,(2):40-41
在传统法律不足以制止环境侵害的情况下,环境公益诉讼是遏制环境违法行为和救济环境公益的重要法律手段。我们应从规定公民享有环境权,放宽原告的起诉资格,扩大法律对环境公益的保护范围等方面来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实现环境公益诉讼的真正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作为一种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有着巨大影响。全球化要求在政策价值上的合作共赢,要求国际性公共政策中的公平正义。而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内社会转型中面,临的许多问题,也要求公平正义的政策价值。这些价值的实现离不开民主法治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5.
现代环境伦理思想作为一种新的伦理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与我们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价值和目标上都是一致的,体现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价值。和谐社会构建离不开环境伦理的支撑,要加强环境伦理道德教育,深化环境伦理道德观,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6.
金桩  华晓龙 《实践》2010,(8):26-27
排放权交易主要是指在低碳经济模式下用市场化的方式解决碳排放、环境排污权益价值转换的机制和手段,目的是将碳排放和环境排污的社会责任转化为经济价值,从而达到激励交易双方共同减少碳排放和环境排污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公共人事行政的环境、价值与制度是构成公共人事行政系统的三个核心要素.环境是价值形成与制度产生及其变迁的基础,价值是公共人事行政的核心,价值的实现依赖于制度,制度是对价值的体现和回应.环境、价值与制度三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共同推动着公共人事行政的发展.正确认识环境、价值与制度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中美公共人事行政在环境、价值与制度上的差异,借鉴美国人事行政的经验和教训,对促进我国公共人事行政的改革和发展无疑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确立与维护离不开对大自然价值的正确认识。大自然是所有生命的根源,是生命存续的基础性前提,是人类文化的“底基”,我们应该从“根”和“源”的意义上定位大自然的价值。自然具有其内在价值,也具有环境价值、经济价值、审美价值、科学价值、道德价值等诸多表现形态。在美丽中国建设中,让“荒野”显“朴”,让大地留“白”,让祖国大地更“绿”,是厚植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绿色底蕴、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9.
黄小华  胡菊芬 《探索》2014,(1):140-144
优化环境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有效措施。环境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环境,一要在思想上重视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中的作用,二要在行动上采取确实可行的措施。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环境优化,既包括宏观的,又包括微观的。  相似文献   

10.
《新长征》2007,(9)
环境价值是价值域中不可忽视的部分,特别在当今条件下,对环境价值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对我们珍惜环境、保护环境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一般来说,环境是指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自然条件的总体,有狭义和广义之  相似文献   

11.
论“人类中心主义”的解构和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华 《新视野》2002,(1):59-61
90年代以来,我国学界曾就环境伦理学的价值主体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环境伦理学的价值主体是生态或自然本身,建构环境伦理学必须“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确立自然中心主义或生态中心主义;另一种意见认为,环境伦理学的价值主体只能是人类而不是其他什么东西,建构环境伦理学必须也只能“走进人类中心主义”。笔者赞成第二种意见,然而又感到有关论者对于“人类中心主义”这个核心问题的论述意犹未尽,特别是如何批判继承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合理成分、确立科学意义上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问题,有作进一…  相似文献   

12.
论环境责任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环境责任意识王志禄环境责任意识,是指作为主体的人对生存发展环境需求应有自觉认定。这种认定应使主体利用环境的活动不是一种任性的自由活动,而是一种符合自然规律、符合社会伦理和法律规范的活动。这是通过调节人的价值取向及其限度,规范人们寻求合理需求体系的一...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德育资源价值,为少数民族道德教育活动过程提供加工对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德育环境价值,构成少数民族道德教育的外部环境;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德育载体价值,承载并传导少数民族道德教育要素;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德育方法价值,为少数民族道德教育提供了一种文化生成方式。  相似文献   

14.
“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是世界各国承担环境责任的基本原则之一,同时也折射了国际环境责任的价值理念——力求公正。这一原则包括生态公正性原则、经济公正性原则、政治公正性原则三个方面。在承担国际环境责任过程中,各国应按照事实与价值相统一、责任和义务相统一、利益和权利相统一的要求,在力求公正的前提下勇于承担责任,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作为中央苏区政府主席,积极探索了在危机环境下巩固和发展政权的有效举措,形成了毛泽东的危机管理思想。毛泽东危机管理思想中的价值目标、价值标准和价值向度根植于他领导苏区政府各部门的政府危机管理的具体实践中。深刻理解毛泽东危机管理思想的价值论意义对当前社会转型背景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环境价值——价值域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荣 《理论研究》2004,(12):33-35
由于传统价值观、发展观的影响,人们一直忽视环境价值。人们自发地把环境当成一种前提,认为对它的怎样利用都是理所当然的,也不存在评价问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危机不断出现,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观念和历史,觉得环境价值是不容忽视的。环境作为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其价值理所当然地包容于价值域中。我们只有认识、重视并凸显出环境价值的实际存在性,才能在一定意义上真正解决人类的生存、发展、平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个拥有尊重个人价值、鼓励个人发展和体现人文关怀的地区和组织,比其他地区和组织在对人才的吸引、凝聚和作用的发挥方面更具有吸引力。近年来,我市在营造人才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发达国家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加大对人才环境的优化力度、完善优化举措、创新优化机制,是我市目前人才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如何正确对待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普遍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不同的国家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理念、经济环境和制度体系,其政府行为也在公平与效率间进行着不同的选择和摇摆。本文通过对美国、瑞典及巴西三国政府经济行为的价值取向进行比较分析,以从中寻找对我国有益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9.
陈诺  陈玉发 《山西青年》2023,(1):124-126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质量就业是每一个高职毕业生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核心诉求。现阶段高职毕业生就业面临就业市场环境不佳、就业能力不足、就业信心不够、就业质量不高等困境。本文以“双高计划”为研究视角,对高职学生就业质量提升进行路径提炼研究。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环境是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同构性、可控性和时效性.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只有通过对认识和实践环节的关注,才能有效地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思想政治工作价值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