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12月初结束的台湾地方选举中国民党狂胜,这是台湾选民对民进党执政5年首度提出的不信任投票。马英九说,国民党没有打败民进党, 是民进党打败了他们自己。此话说得很中肯,在选举期间,民进党不断在弊案漩涡中、在与媒体TVBS的纠缠当中, 并没有专心面对国民党、面对选民;而台湾经济长期低迷,每天都有家庭集体自杀的社会新闻,这些问题已经没有办法再用“统独”问题来麻痹老百姓。  相似文献   

2.
彭维学 《台湾研究》2013,(1):24-28,50
近10多年来,民进党社会基础经历“过山车式”颠簸,由2000—2004年扩张高峰期跌至2008年的发展低谷。经由2012年“总统”选举,民进党小幅拉近了与国民党社会基础的差距,但未突破“蓝大绿小”选民结构。自2008年以来,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持续深入,岛内主流民意也在不断变化之中。未来四年民进党能否突破路线转型、形象改造等结构性困境,能否有效争取多数中间选民支持,值得进一步观察。本文将就民进党社会基础的现状结构及其制约因素等问题展开探讨,以便准确地了解其社会基础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3.
林劲 《台湾研究》2015,(1):34-37
2014年11月29日,台湾举行首次"九合一"选举投票,结果显示,国民党惨遭大败,诚如台湾媒体所言"几乎输到只剩下总统府",民进党获得出乎各方意料的狂胜。总体而言,在整个选举过程中,除了台北市长候选人提名采取礼让无党籍柯文哲的策略之外,并没有看出民进党有特别高明的地方,许多选民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马英九执政的不满,惩罚国民党,选择不投票或者把票投给对手。可以认为,国民党完全是被自己给打败的。此次选举及其结果对民进党未来的发展将产生极为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民进党两岸政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东阳 《南风窗》2011,(3):30-32
大陆与民进党的沟通对话,多年来持续进行,只要民进党调整自我封闭的观念,大陆与民进党沟通对话不存在障碍。"民进党人或者绿营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大多数关心两岸局势的大陆民众会冠之以"台独分子"的称号,这让曾经在台执政8年、如今又是岛内最大反对党的民进党在人们眼里显得难以接受。  相似文献   

5.
王大鹏 《南风窗》2013,(18):20-22
谢长廷的登陆及举办的香港会谈、陈菊的再次登陆、民进党举办的"华山会议",等等,让民众看到民进党内部似乎正在发生调整与改变,但随着陈水扁的重新入党,民进党再一次重陷泥潭。8月份,台湾两位政治人物的举动引起了热议。这两位都与民进党有关,一位是高雄市长陈菊再次登陆,访问了天津、深圳、厦门和福州。陈菊宣称,"作为民进党元老",自己这次大陆之行,是以善意创造"更多友善"。越来越多的"绿营"政治人物访问大陆、香港,让人们对民进党和大陆的关系增加了一些想象空间。另一位就让人有点"纠结"了,他  相似文献   

6.
一、台湾地方选举与两岸关系关联性之命题2014年11月底的台湾"九合一"地方选举结果揭晓,民进党几乎大获全胜赢取13席县市长(6个"直辖市"有4个),国民党面临退台有史以来的全面性失败,几乎是溃不成军,论者或以为这与马英九用人失当及治理能力不佳有关,无疑地这已伤及马英九的清廉形象及降低民众对"政府"施政的认同及支持力度。回顾2008年民进党相继在"总统大选"与"立委"选举中失利,面临党能否永续发展的困境一般,显然在台湾的政党政治运作中,任何一党主政皆必须谨慎为政、步步为营,否则胜选后即会面对严格的道德操守及治理能力考验,台湾民众的投票行为取向或者是民意表达,尤其是中间选民并不固着于特定政党取向。围绕台湾地方选举议题对两岸关系影响,存在以下五种命题组合,已有许多学者进行过热烈讨  相似文献   

7.
意识形态在因果上并非导致一个政党转变其政策,但它至少是构成政党政策的一部分。若不了解政策背后的意识形态,便难掌握一个政党政策的全貌,亦难以了解到政党政策转变的动力与宿命。是此,意识形态在其政策体系中作用和影响值得关注。民进党依其意识形态不仅有别于岛内其他政党,并落实在其政策上,以寻求选民的认同支持。但其政策在现实中遭遇了矛盾,为了胜选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在未来调整其政党意识形态主轴是必然的理性选择。从广义上讲,民进党政策的体系,它应包括所有的政策,是由民进党针对方方面面的问题而制定的政策所组成的体系。由于涉及的问题太多,要从这一角度研究民进党政策体系是相当困难的。但在这些众多的问题中,有一些关键性的或基本的问题,特别是其执政以来的与其意识形态密切关联的两岸政策,它们对民进党的发展与作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从这一角度去研究民进党政策,或可称为狭义的民进党政策体系。所要探讨的就是民进党政策体系中所蕴涵的意识形态因素、相互的逻辑衍生关系及民进党政策调整与意识形态论述转型的互动变迁。  相似文献   

8.
"西裔特朗普选民"形成于2016年美国大选,大选之后规模稳步扩展。"西裔特朗普选民"由核心与外围两部分组成,核心部分的党派取向比较稳定,外围部分的党派取向则呈现高度不确定性。从选民的意识形态看,"西裔特朗普选民"的核心主要由保守派选民构成,外围主要由中间派选民构成。"西裔特朗普选民"折射出西裔与特朗普之间形成了一个选举悖论,越来越多的西裔支持"反西裔"的特朗普。从西裔与特朗普之间的政治互动看,两者之间的选举悖论之所以形成,是经济因素、移民改革、社会价值观和外交政策四方面动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前,"西裔特朗普选民"已成为特朗普选民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特朗普撬动选举政治格局的杠杆,对美国2020年大选有着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西裔特朗普选民"有力扩展了特朗普的选民基础,使特朗普的竞选动员更加理性。"西裔特朗普选民"的强劲发展势头对民主党带来严峻挑战,并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特朗普争取连任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9.
日本自民党"一强"优势确立于2012年日本众议院选举,此后历经5次国政选举延续至今。自民党"一强"是一个"复合结构":从选民支持基础来看,自民党国会势力之强与选民支持基础之弱是一体两面;从日本政党政治格局来看,自民党"一强"依存于其对立面,即其他政党的"多弱并存",同时自民党与公明党结成执政联盟,其"一强"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依存于公明党。以选举政治为分析视角,自民党"一强"优势的延续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国政选举的低投票率,与执政联盟伙伴公明党在选举中相互通融选票,与保守政党日本维新会展开间接合作。从当前日本政党政治形势来看,建立在与公明党结成稳定执政联盟与选举联盟基础上的自民党"一强"优势或将长期延续。  相似文献   

10.
严泉 《台湾研究》2012,(4):23-27
"中间选民"的概念,一般认为是代表中产阶级价值,政治认同上表现为不走极端,以稳健的态度参与政治,或形成左、右派之间的中间力量,或形成执政党与在野党之间的制衡力量。台湾的中间选民,除符合以上概念外,还具有投票自主意识强、较少"统独"意识、省籍情结与政党倾向等特征。[1]近年来虽然已经有一些学者关注台湾中间选民现象,并探讨中间选民与岛内政治发展的关系,但是集中论述中间选民与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以中间选民与2012年"总统"选举为研究重点,并且从中间选民政治参与的视角进一步探讨未来岛内选举政治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1.
民进党的派系简析张凤山民进党中上层集团是由多股主张“台独”的势力组成的联合体。该党自成立以来派系纷争不断,经过反复的分分合合,形成了目前五派共治的格局,即美丽岛系、新潮流系、台湾独立建国联盟(以下简称“独盟”)、正义连线和福利国战线。在岛内外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12.
选举联盟是指一个政党的选民集合,其选民基础和意识形态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不变。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和2018年美国中期选举表明,美国共和党逐步从"里根联盟"向"特朗普联盟"转变,其选民基础和意识形态都发生了明显重组。这实际上是保守选民应对美国社会变迁的自然反应,也是特朗普采用"加倍下注"策略深入动员保守白人和吸引白人蓝领的结果。但"特朗普联盟"内部存在矛盾和缺陷,根本原因在于保守白人选民的比例在下降,而特朗普又很难将选举联盟扩展到该群体之外。"特朗普联盟"或许能帮助共和党再次赢得大选,但难以构成一种稳定持久的多数联盟。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新制度主义的制度变迁观点,分析民进党历年来的两岸政策是否发生变化。从两岸党纲的传统可见到民进党对"台独"的坚持。虽然为了2016年选举,提及"九二会谈"与"中华民国现行宪政体制",但制度变迁内容并未接受"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不接受"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的不分裂国家精神,甚至还想让"九二共识"的制度变迁。因此两岸关系面临改变和平发展现状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民进党路线转型是"台湾化"与"中国化"两股力量和趋势较量的产物和缩影,伴随着岛内社会和两岸关系两大变革工程的演进而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转型是必然的、自然的,也是渐进的、有限的,不同的阶段会呈现相同的反复。在大的环境结构没有质变的背景下,民进党仍然摆脱不了"台独"神主牌,但从发展趋势和应对2016年"大选"的需要考虑,民进党路线转型势在必行,其调整的时机、内容和幅度,将取决于党内"大选"参选人的意愿与意志。蔡英文一旦拿到"大选"入场券,在转型问题上不能不迈步也不可能迈大步,会探索一条"新型台独"之路,更加注重策略和包装技巧。届时外界将会看到一个"姿态百变、本质不变"的蔡氏"笑脸台独"。  相似文献   

15.
二战后,日本自民党长期执掌日本政坛,形成"五五年体制"。自民党由自由党与民主党合并而成,在合并过程中孕育了派阀。在自民党派阀的发展中,总裁公选制、中选举区制、传统政治风土促进了派阀的增殖与固化。自民党派阀在组织结构与功能上模拟政党,作为政策信息的传播中枢,实现了政策信息在派阀内外的流动、共享;作为政党与选民沟通的中介,实现了选民选票与政府政策的交换、循环;作为筹集、分配政治资金、党内外人事安排的基本单位,实现了党内外政治资源的筹集、协调分配。自民党派阀的模拟政党化,实现了"五五年体制"下国家政权在自民党派阀之间的轮替,在一定程度上维系了自民党的长期政权。  相似文献   

16.
2003年12月11日,北京外国语大学 退休教授吴青第4次由选民联名选举为北 京市海淀区人大代表。对此,吴青有这样 的感悟:"这种当选是自己和选民互动作 用出来的。"在她看来,代表和选民是互相 依存的,有什么样的代表就有什么样的选 民。对去年一年多来选民与代表关系进行 考察,人们会欣喜地发现一种崭新的气 象:良性的互动正在两者之间悄然形成。  相似文献   

17.
一、中国周边海域风波不断,南海问题尤为突出 钓鱼岛问题再起波澜.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声称,日本政府欲"购买钓鱼岛",他将于2013年4月获钓鱼岛"所有权",并为展开实地调查向日本政府申请登岛许可.虽然石原扬言"收购"钓鱼岛更多出于国内政治考虑以拉拢更多选民,真正要"收购"难度很大,但如果石原的非法计划获得东京议会通过,将会加剧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对立,也会对中日关系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8.
总统选举是美国政党政治的重要主题。近年来,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分歧巨大、斗争激烈。政党极化成为美国政治的重要现象,民意互为对立,鸿沟日益扩大。两党实力相对均衡、选情胶着的"摇摆州"集中体现了这一特点,威斯康星州就是一个典型代表。该州的共和党近年来通过严格的选民身份法和瓦解有组织的工会等一系列选举制度改革,削弱了民主党的选民基础和实力,巩固并扩大了自身在选举中的相对优势,民主党基本盘萎缩,共和党所获选票比例相对上升,最终在"胜者全得"的制度下,2016年特朗普在该州胜出。从摇摆州两党选民的力量对比,可以分析选民群体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进而透视美国政党极化和争斗的政治逻辑。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日本政治中,选民与政党的关系因利益集团的衰退而尚未固定下来,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更是由于行政改革处在较大的变化之中,决策过程中的议员与官僚的关系甚至有些紧张,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尚未成型下的外交方向不确定选择也影响到国内政治的变化。因此,持续的政界分化组合引起的政权更替使日本政治乃至政局在一段时间内难以稳定下来。未来的日本政治体制将仍以一个较大的政党为中心组建政权,选民通过政策取向决定自己手中的选票,政党主导决策过程的趋势加强,市民组织型社会也有所发展,但日本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将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20.
民进党自1986年9月成立以来,其政治骨干的世代交替进展快速。目前,一大批出生于1960、70年代的“新世代”也已走上了重要岗位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在此选择了民进党中年龄在30-45岁、目前和曾经在党、政、社运团体担任重要职务及各级民选公职和少数专业人才等共332人为考察对象,其中行政系统64人,民选公职133人,党务系统53人,其他重要人士82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