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心与官心     
历来都把海瑞看作清官的典型。所谓清官,尽管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最基本的标准是“清”,即个人生活清廉俭朴,为官清正廉明。当官的不贪污,不受贿,不徇私枉法,沽身自好,就可以算清官了。如果要求高一点,还应包括刚正不阿,疾恶如仇,不畏强暴,打击贪官污吏,为百姓申冤做主等条件。无论根据哪一种标准,海瑞都是当之无愧的清官。在当淳安知县时,海瑞穿的是布袍,  相似文献   

2.
青丝 《法制博览》2010,(10):39-39
清末谴责小说《老残游记》里提出了一个很新奇的观点,“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作者刘鹗提到的“清官”,指的是野心和权欲无限膨胀,要做官且急于做大官,从而不择手段的人。他们与赃官的区别,在于“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我不要钱,何所不可?”所以刘鹗认为,这些人在刚正清廉、不谋私利的面具下,  相似文献   

3.
马德 《法制博览》2009,(14):40-41
真小人盛行的时代,真君子行于世,都是会被斥为“伪君子”的,只是百姓希望多有这样的“伪君子”。 据说“清官是一种不祥”,按照现在犬儒们的人文理念:人治社会出不了清官,法治社会不需要清官。所以清朝的汤斌实在有点“后现代意味”:像他这样的官,前朝出不了,现在不能出,那么只有寄希望于未来了。  相似文献   

4.
李北方 《南风窗》2008,(2):32-33
清官思想,搞改革的人一般都有这个。清官思想不是说要把权力让给老百姓,而是想为老百姓做好事,而现代社会的清官思想就不光是做好事,还要让老百姓自己决定一些什么,这就是民主思想和清官思想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晚清小说家刘鹗在《老残游记》中说:“清廉人原是最令人佩服的,只有一个脾气不好,他总觉得天下都是小人,只他一个人是君子。这个念头最害事的,把天下大事不知害了多少”,“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我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  相似文献   

6.
佚名 《法制博览》2010,(1):57-57
诸葛亮功高盖世,按理说应该有不少财产,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其家庭财产清单足以让贪官汗颜,让清官受鼓舞,让百姓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7.
有人认为清代多贪官缘自俸禄过低,其实这只看到了问题的一面。雍正养廉并没能解决这一问题,而没有养廉的康熙朝恰恰清官不少,这说明官员的道德人品和社会风气也很重要,只有将道德风气的砥砺、导扬与合理的制度保证相结合,方能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做官是一项高风险的职业,职位越高,危险越大。特别是做一个有所作为、正直不阿的清官,不要说事业有所作为,就是能得善终也是少之又少。三同时东吴的顾雍却是一个特例,他高膳相位19年,最后死在任上,上至国君,下到黎民,无不感念他的功德。从顾雍的生平事迹里可以看出,善于以别人为中心划圆是他成功处世的秘诀所在。  相似文献   

9.
麻烦的妙处     
感动 《法制博览》2009,(6):42-42
古时有个县令,新官初上任,为表现清廉爱民,刚到地方就打马扬鞭,带着手下浩浩荡荡到各地“体察民情”。每到一处,都由当地乡长、村长陪同,他询问农事、社会风气,且拒收财礼,一时间到处颂扬,都道是来了个清官。  相似文献   

10.
《法制博览》2010,(4):76-77
翻开卷帙浩繁的清官医案,可以发现一个现象:清朝入关后的10位皇帝,大都死在严寒的冬天,特别是过不了正月头。这一现象与北京严冬的气候条件有关,也与他们自身的生活方式和身体素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