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伴随中国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美国学术界对中国软实力的关注程度不断加深。对中国软实力进行研究的既包括普通学者,也包括美国国会、思想库和调研机构等。美国学者对中国发展文化软实力的目的、手段作了全面分析,通过大量的统计数据对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进行了评估,还对中国、美国等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等。总结和梳...  相似文献   

2.
<正>和平队是20世纪60年代初肯尼迪政府向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派遣志愿者以改善美国国家形象、加深美国对外界的了解、传播美国文化和价值观的一项重要外交政策,它在美国与苏联冷战进入高潮的大背景下出台,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并服务于美国国家利益。和平队在美外交政策中的地位虽出现过波动,但作为软实力的重要资源延续至今。笔者以为,和平队的一些做法对中国提升在非洲的软实力亦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冷战后美国软实力的下降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软实力是国家权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时代的作用日益显著。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的唯一超级大国,不仅具备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而且拥有巨大的软实力资源。冷战结束后,美国在硬实力方面的优势获得巩固,但软实力却正在下降,这使它在某些领域内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下降,对其国际形象、外交政策、国家安全造成了消极影响。中国作为力量不断提升的大国,可以从美国软实力的下降中获得启示,为和平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外战略和政策出现了重大变化,即开始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开展公共外交,以便增进外国社会公众对中国的情况、政策和价值观的理解,创造更加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本文就开展公共外交与建设国家软实力的关系,如何通过公共外交提升国家软实力,以及必须克服的思想观念障碍,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周厚虎 《国际展望》2012,(1):34-47,115,116
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化的进程带来了国际政治权力资源的变化,文化、科技、知识和信息等软实力资源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这不仅催生了软实力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而且也影响了国家外交形式并正改变着外交的内容,由此公共外交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软实力成为理解国际关系变化和外交政策的一个新的理论视角,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公共外交的理论支撑,而公共外交本身也是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战略路径。中美软实力战略的差异导致了双方对公共外交认知的差异。本文在比较中美软实力战略的视角下,从公共外交的主体、受体、传播内容以及传播媒介等方面来分析美国公共外交的特点,同时从这四个方面来论述中国公共外交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西方“中国观”的变迁与中国软实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世纪中期以来,西方中国观大体经历了停滞的帝国、沉睡的雄狮、革命的堡垒、崛起的大国四个时期的曲折变迁。西方中国观变迁背后是以文化、制度、民主等观念性要素作为主要变量的软实力话语语境。作为对西方中国观的回应,中国软实力在塑造西方中国观中的功能具体表现为议题导向作用、观念构成作用和价值评判作用。明确中国软实力在西方中国观形成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可以有针对性地建设中国软实力,形成对中国有利的西方中国观。  相似文献   

7.
张蕴岭 《当代世界》2015,(10):18-19
<正>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被区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是有形的,包括经济、军事、资源实力等等;而软实力是无形的,主要包括制度、文化、国民素质等。按照美国学者约瑟夫·奈的说法,美国既有硬实力优势,又有软实力优势,而中国,尽管硬实力在提升,但软实力还很欠缺。  相似文献   

8.
中国软实力资源及其局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刊《幸存》2006年第48卷第2期刊登了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学者贝茨.吉尔与人合写的题为《中国软实力资源及其局限》的文章。该文从文化、政治观念和外交政策三方面说明了中国的软实力资源正在逐步增强,但是认为,这些软实力资源不会自动转化成中国所期待的成果。有三个主要因素制约中国政府不能有效利用其软实力:软实力资源的不均衡性、外交政策的合法性受质疑以及外交政策的不协调性。文章内容如下。软实力这个概念出现在汉斯.摩根索(HansJ.Morgenthau)、克劳斯.诺(Klaus Knorr)和雷伊.克莱因(Ray Cline)的著作中。最近几年来,约瑟夫…  相似文献   

9.
作为历史文化大国,中国发展文化软实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相比,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任重而道远。中国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国,就必须具有一个强大且富有亲和力的文化存在,承担一个世界大国的全球文化责任,为国际社会提供具有引导力的文化形态,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吸引力、影响力和贡献力。在新时期,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如何看待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如何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国际竞争力?为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本刊记者特约请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研究部主任季正矩研究员及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德定博士就新时期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美国建构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建设和积累,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软实力大国,拥有巨大的文化软实力资源。通过文化价值观建构、文化产品输出、文化项目合作、文化外交等途径,美国的文化软实力成为美国对全球产生吸引力、影响力和领导力的主要因素和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1.
"北京共识"与中国软实力的提升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北京共识"是中国软实力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北京共识"是未竞的中国模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必须走持续、协调的发展之路,必须建立一个充满关怀的宪政国家,让世界分享中国的增长带来的益处,走一条和平、共赢、开放和自由的发展道路,才能进一步提升中国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要提升国际活动能力和影响力,塑造本国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其外交内容和方式必然要注入新元素。民间外交日益成为中国顺应历史走向、迎合时代潮流的重要外交突破模式,有利于推进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谐世界"的价值追求。民间外交及其模式创新对于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并提升中国软实力建设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国振 《当代世界》2010,(11):60-62
硬实力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软实力所指的就是精神力量,包括政治力、文化力、外交力等软要素。两者紧密联系,各有侧重,可以说是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了一国的综合实力。在当前的国际格局中,各国博弈的形式更加复杂,而在软实力上的竞争更是日益重要。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也拥有相当规模的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及其有本国特色的社会制度和治理模式,但她还远不是一个软实力强国。如同发展中国家身份一样.中国的国家软实力也处于“发展中”阶段。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10月1日,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在其官网上撰文,称中国正在非洲拓展软实力魅力。文章称,中非百余名智库学者齐聚南非比勒陀利亚出席中非智库论坛第四届会议,这是中国在非洲拓展政治和经济影响力之后,在非洲知识精英阶层深化影响力的重要举措。软实力的首倡者、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也坦诚,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不容小觑,非洲民众对中国的评价甚至要好于他们对很多西方国家的评价。中国在非洲软实力  相似文献   

15.
《南风窗》2014,(11)
<正>5月份的《南风窗》以"友国在哪儿"为题探讨中国的外交布局。本期策划特别注意到,除现实主义冷冰冰的利益算计外,中国外交开始注重以软实力构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领导人将其称之为"命运共同体"。这是个富含感情和价值的名称,但问题在于,我们有无这样的能力将其传播并获致认同,这是设想中的共同体成为现实的关键所在。如文中所言,作为"软实力"这一词汇的创始者,约瑟夫·奈对中国的软实力前景并不看好,他认为政治因素是个短板。其他学者如肯尼斯·金等也认为中国目前在非洲的外交还够不上"软实力"的程度,顶多是彼  相似文献   

16.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老子一语道出了软实力的真谛。当今世界,国家实力不仅仅包括经济、军事、自然资源等物质方面的硬实力因素,更蕴含着政治、文化、价值、意识形态等精神方面的软实力因素,软实力日益成为21世纪世界权力竞争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世界各国真正进入了一个相互依存的时代。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多方面的优势不断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扩张、渗透,推行其文化价值和政治模式,谋求新的霸权。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如何整合各种资源,构建自己的文化软实力体系,抵制西方的入侵和渗透就变得紧迫起来。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应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模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大国形象四大要素。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在中国硬实力基础上构成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体系。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的快速崛起,中国软实力成为各国瞩目的焦点,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中国面临的重要战略课题。近代以来,中国在软实力领域落后于西方国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文化存在着精英化和去杠杆化的问题。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不仅需要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软着陆,还要在维护和平和促进发展的同时,牢牢确立文明对话的战略,大力开展人文外交。只有如此,才能在未来世界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才能将中华文化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实力优势和战略优势。  相似文献   

19.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和制度发展模式吸引力、机制规则的控制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实质就是和平、开放、合作、和谐、共赢。在促进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上,软实力理论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我们既要充分挖掘和发挥既有软实力资源的优势,又要积极推进改革,坚持创新,做大做强中国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20.
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以文化为标志的软实力作用日益凸显。传统文化是文化中最具稳定性和影响力的因素,并成为识别一个国家的重要标识。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延续至今并不断发展丰富起来的维系整个社会的共同理念、精神状态、思维、生存方式和价值追求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它是各种文化的融合和汇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社会潜文化、经典文化等方面。因此,大力弘扬和培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吐故纳新的传统文化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内涵,将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聚合力、中华文明对外的感染力和中国的综合国力,而且也有助于向世界提供具有感召力的"中国制造"的思想、价值观、话语体系,从而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