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沙特和伊朗带有冷战色彩的全面对抗对中东地区格局和地区秩序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近年来,中东形势围绕美国、沙特与俄罗斯、伊朗之间的双层博弈日趋明显。未来中东或将形成域外大国美俄博弈和域内大国沙特与伊朗对抗相结合的"新冷战"结构。  相似文献   

2.
谢奕秋 《南风窗》2012,(18):12-12
时至今日,美国仍有学者担心古巴、伊朗、朝鲜、委内瑞拉等少数国家劫持不结盟运动,以"对抗、削弱"美国。冷战早期诞生、在新世纪几乎被人遗忘的"不结盟运动",于8月最后一周,在饱受西方孤立的"西亚最大城市"德黑兰高调举行它的第16届峰会。东道国伊朗早前宣称,已有100个国家报名参加,其中41国将派最高级别首脑出席,包括对外代表朝鲜的国家元首、朝  相似文献   

3.
1979年伊朗暴发伊斯兰革命后,美国与其绝交,从那以后它总是揪着伊朗不放,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美国先是指责伊朗扣压其外交官作人质和输出伊斯兰革命,称它是"无赖国家",并对其进行长期制裁;"9.11"事件后,美国又把伊朗与"基地"组织强行挂钩,将其纳入"邪恶轴心";美国还谴责伊朗支持伊拉克什叶派制造反美动乱;最近美国又对伊朗的核问题大做文章,指责它在核计划上向国际社会撒谎,以和平利用核能作为幌子,暗中却在研制核武器,可能会在3-5年内制造出一枚核弹,严重威胁美和其它国家安全等等.伊朗坚决否认美国的上述指责,并进行针锋相对的反驳,甚至表示要生产离心机.  相似文献   

4.
2019年是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40周年,也是美伊对抗的40年。美伊关系的症结在于各自国内均存在强大的反对对方的政治势力,特别是美国社会对人质危机的记忆以及反对伊朗的政治游说严重限制了美伊关系的发展。美国视野下的"伊朗问题"始于"伊朗伊斯兰政权问题",延伸出"伊朗核问题",又因"伊朗扩张问题"而更加复杂。其中,"伊朗核问题"是近期美伊敌对关系的集中体现。由于上述三大问题相互叠加、相互联动,"伊朗核问题"将会更加复杂难解。  相似文献   

5.
"9·11"恐怖袭击事件以来,美国高举"反恐"和"民主"两面大旗,以"先发制人"、"单边主义"、"政权变革"为手段,在全球尤其是中东和中亚大力散布以"自由"、"民主"为核心的美国价值观.稍稍检视美国近期的外交行动:从阿富汗战争到伊拉克战争,从朝核危机到伊朗核危机,从格鲁吉亚政变到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政权的更替等一系列所谓的"颜色革命",再至"5·13"乌兹别克斯坦爆发的"骚乱",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窥见美国外交政策理念发生了新的重大转向.那就是小布什政府中以副总统切尼和前副国防部长沃尔福威茨为代表的新保守主义思想对布什外交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2004年以来,美国在中亚及前苏联诸国推行的一系列以"颜色革命"为特征的外交政策中,把强调"意识形态"因素摆到了冷战结束后的新的高度.因此,探析美国外交政策理念的新保守化及其影响,对于维护和发展中美关系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道主义干涉"与冷战后美国的伊拉克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门罗主义"诞生以来,干涉一直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内容.冷战后,美国的对外干涉发生了重大变化,"人道主义"成为它干涉别国的最好借口.为了建立其主导的"中东新秩序",进而构建单极的"世界新秩序",美国对伊拉克大力推行"人道主义干涉".这对国际干预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对伊的"人道主义干涉"严重侵害了伊拉克的领土主权完整,践踏了国际法准则,制造了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是干涉主义的继续和发展,它与强权政治紧密相连,是后冷战时代美国新霸权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朝鲜战争是冷战开始之后第一个局部"热战",美国介入朝鲜战争被认为是冷战中的重大外交决策失误.为了擐究其决策形成的原因,笔者从领导人的认知、固内政治、小集团思维,国家特性与国家角色四个角度,浅析了1950年美国介入朝鲜战争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1994年,美国开始实行冷战后对伊朗的新政策——"双重遏制"是典型的政治动员行为,这既是美国政府面对其盟国拒绝的因应之举,也是克林顿政府面对国会在对外事务上变得咄咄逼人的应对之策。"双重遏制"政策后来演变为"鹰派"与"超级鹰派"之间比赛谁更强硬的赛跑,但伊朗并未因此改变其在特定问题上的国家行为。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以来,也门危机持续升温,尤其2015年3月沙特空袭胡塞武装,意味着也门危机已由内部冲突升格为地区冲突。这场危机是沙特与伊朗间的"代理人战争",是沙特与伊朗无处不在的"新冷战"的最新标本。总体看,沙特与伊朗的地区争夺,对地区格局产生多重负面影响。沙特与伊朗崛起成为"新常态"长期以来,中东地区一直是多极并存且相互制衡,由此使地区格局维持脆弱平衡的状态。2011年中东剧变后,中东原有政治生态被打破,地区国家力量此消彼长。在海湾地区,  相似文献   

10.
拜登政府将延续前两任政府从中东进行战略收缩的基本路线.结束"无休止的战争"、重返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和推行价值观外交,将成为拜登政府中东政策的三大优先任务.拜登政府中东政策的主要目标是遏制俄罗斯和伊朗并重拾中东地区事务主导权.恢复美国的领导地位,强调多边主义,淡化军事作用,突出价值观外交,重视外交的机制化而非"私人化",将构成拜登政府中东政策的主要特点.拜登政府或将难以摆脱21世纪以来美国中东政策的宿命,美国在中东"欲离还留"的趋势恐难改变.  相似文献   

11.
美国总统特朗普2018年5月8日宣布,美国将退出伊朗核协议,称其是一个"全方位的失败",并宣布重启因伊朗核协议而豁免的对伊制裁,旨在削弱伊朗在中东地区日益上升的影响力,扶持美地区盟友,以最低代价维系其对中东局势的主导权。美国此举或使伊朗国内保守力量上升,重回与美对抗轨道,并将导致中东局势更趋恶化。  相似文献   

12.
陶短房 《南风窗》2012,(3):76-78
美国财长盖特纳的逻辑是,禁运可以迫使伊朗弃核且不会引发战争,但最糟糕的局面是禁运引发了战争且最终伊朗成了核国家……伊朗核危机引发的紧张局势愈演愈烈:去年底,美伊开始围绕石油禁运和霍尔木兹海峡发力,美国和欧洲联手,竭力收紧对伊朗的制裁"绞索",而伊朗则以威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相抗衡,导致波斯湾的火药味急遽变浓。在这期间,双方大打政治战、经济战、外交战,火爆场面不时出现,包  相似文献   

13.
周琪  沈鹏 《当代世界》2012,(7):30-34
近来日益紧张的伊朗局势牵动着世界各大国的神经,在2011年底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伊朗的评估报告发表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加紧了对伊朗的新一轮制裁.以色列也不断威胁要在必要的时候摧毁伊朗的核设施.面对西方的压力和制裁,目前伊朗在核技术方面仍保持着快速的发展.为了防备遭到空袭,伊朗还正在将核设施从地面转移到地下,在福尔多的地下核设施扩大铀浓缩生产.2012年4月7日,伊朗议员米斯巴希·穆加达姆表示,伊朗已经掌握了制造核武器的知识和技术,能够"轻而易举地"生产制造原子弹所必需的高浓缩铀.伊朗核危机似有失控之势.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看待伊朗与其周边国家以及美国之间的关系?认清这些复杂的局势,对于中国处理好同伊朗、阿拉伯国家和美国的关系,同时采取适当措施应对伊朗核问题,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4.
从1960年代末到1970年代初,很大程度上由于美国同中国关系的"解冻",美国的冷战战略及战略态势发生了深刻转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起,美国便一直推行对新中国的全面敌对政策,并造成了美国全球战略的严重错位。尼克松和基辛格作出同中国改善关系的努力,目的在于为美国的全球战略态势带来新的平衡。中美"解冻"的涵义,远远超出了双边关系的范围。它给冷战带来了新的意义;使华盛顿得以对美国全球战略进行基本调整;造成了美国冷战中对手阵营的深刻分化;为美国,也为自由资本主义在与社会主义阵营及激进民族主义的实际对抗及"话语对峙"中占据上风,开创了新的空间。导致冷战走向终结的一些最重要的因素也因此而成形,并对后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仍然发生着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
章波 《当代世界》2015,(12):37-39
<正>冷战后的世界秩序中,美国的霸权使得俄罗斯和伊朗之间形成事实上的战略联盟,俄罗斯和伊朗的关系有明显的战略意义。俄伊两国在地理位置上邻近,在地缘政治、能源战略等方面有密切的合作。伊朗是俄罗斯重要的市场,是继中国和印度之后俄罗斯国防工业的第三大客户。俄罗斯和伊朗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可增强两国把能源作为外交武器的分量。更重要的是,伊朗需要俄罗斯在地区和国际层面上给伊朗支持,以应对两国共同的安全担忧。2015年7月14日,  相似文献   

16.
近来,不断传闻美国将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日前,美媒体又透露,布什政府将就是否把"反恐战争"扩大到伊朗的问题进行辩论.布什总统公开表示,如伊朗不停止核计划,将可能采取军事行动.伊朗国防部长沙姆哈尼对布什讲话做出反应说,伊朗有足够的军事力量进行反击.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基督教福音派的大规模崛起和政治参与是美国社会的一大景观,其影响力远远超过在美国政治舞台上曾经风光一时的基督教自由派或主流派,成为美国宗教界的主导力量。本文归纳了后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政策"福音化"的基本趋势,分析了特朗普政府对华宗教战略的主要特点,并且指出了推动特朗普政府对华宗教战略的三大宗教势力:主要由保守福音派领袖组成的"宫廷福音派",作为特朗普政府和共和党政治基础的白人福音派,以及美国跨宗教、跨党派的宗教人权建制或宗教领域的"深暗势力"。三种宗教势力的政治诉求虽有较大差异,但盘根错节、配合运作,不仅策动了美国当前对华"宗教冷战式动员",而且在美国对外关系领域也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自伊拉克战争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盟国不断在伊朗核问题上大做文章,致使伊朗和西方国家的关系越发剑拔弩张,美国和以色列更是多次扬言要对伊朗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在波斯湾地区,战争一触即发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为了展示自己的武力,震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盟国,伊朗频繁举行各种军事演习,伊朗精神领袖哈姆内伊和总统内贾德也多次视察演习的主角--伊斯兰革命卫队,并发表演讲鼓舞士气以提升革命卫队的革命和宗教热情.伊斯兰革命卫队再度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美国非政府组织一直被誉为与政府、社会相并行的"第三部门",在美国历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非政府组织在冷战时期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政府与社会导向期"、"合作与冲突期"、"全球性扩展与发散期"。美国非政府组织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还形成了多个特点,即社会职能泛化、双重政治属性、与国际社会互动性、竞争与对抗等,同时也产生了大量问题,如无序化、意识形态化、"政府化"等。非政府组织的诸多变化,与冷战的起落亦步亦趋、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亚洲冷战的加剧,美国在亚洲开展持续的冷战心理宣传以争夺人心,而菲律宾也成为美国冷战战略的重要一环。以美国中央情报局外围机构身份而成立的亚洲基金会尤其关注菲律宾农民群体和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积极制定并实施了名为"民主种子"社区发展项目。该项目运作十年,是美国对作为亚洲盟友的菲律宾传播美国价值观、实施隐性心理宣传并对美国国内进行冷战动员的一个典型实例。亚洲基金会在菲律宾大力推行"民主种子"项目实质是借用种子援助对菲律宾农民群体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心理宣传,从而为美国的冷战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