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6 毫秒
1.
刘中伟 《当代世界》2023,(12):54-60
拜登政府上台以来,大幅调整特朗普时期美国对非洲的“漠视”政策,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不同维度加大对非洲投入,深化美非合作,试图改善美国在非洲形象。拜登政府的非洲政策具有突出价值观外交、应对气候变化和粮食短缺议题优先以及强调大国在非竞争等特点。拜登政府从全球战略的视角处理美非关系,目标是在大国战略竞争中获取非洲国家支持,但其拉拢非洲打压其他域外大国的战略图谋难以如愿。展望前景,拜登政府非洲政策的推进,将面临诸多困难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周瑾艳  周玉渊 《国际展望》2023,(6):40-61+156
基础设施建设是中非合作的重点领域,中国在促进非洲基础设施建设上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美欧国家开始改变以往对非洲基础设施发展的忽视状况,通过提出新的全球倡议加大对非洲基础设施的投入,这被认为是为了抗衡“一带一路”倡议并强化对华竞争。然而,这种认知和单一思维夸大了中美在非洲基础设施建设上的竞争关系。“差异互补”是中美在非洲基础设施领域关系的基本特征。这一结构性关系在美国对华实施“接触融入”战略时期得到中美双方的认可和肯定。当前中美在非洲基础设施上表现出的“战略竞争”更多是美国对华竞争在非洲的投射,是由美国将非洲基础设施视为权力博弈工具的认知引发和挑起的,并未反映非洲的现实和需求,“差异互补”也依然是中美在非洲关系的基本事实。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由于国内改革及对外政策调整等因素,苏联(俄罗斯)一度放弃了传统对非政策并从非洲全面撤退。进入21世纪后,随着俄罗斯与西方地缘政治关系逐渐恶化和非洲国际地位的迅速上升,俄罗斯开始意识到非洲对其维护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的重要性,随即启动了重返非洲的进程。俄罗斯领导人相继访问非洲,重拾与非洲合作,其主要目的一方面争取更多的支持者,另一方面是扩大俄罗斯工业产品和农产品特别是军工产品的出口,同时获取俄罗斯短缺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俄罗斯重返非洲具有历史上苏联大力支持非洲民族解放与独立运动的经验以及非洲对俄罗斯的支持优势,但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4.
特朗普政府于2018年底推出非洲新战略。这一战略与此前发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一脉相承,其突出特点是大肆强调"美国优先"、减轻美国在非洲负担、制衡中非关系发展的色彩浓厚。当前,美非关系增长乏力,特朗普政府无力推出重量级对非新举措,却一味将矛头对准他国,这种做法既得不到国际社会的支持,也不会受到非洲人民的欢迎。  相似文献   

5.
随着2010年4月苏丹近20年来首次大选的临近,苏丹这个非洲面积最大、同时也堪称面临最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国家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而占苏丹全国总面积约1/5、总人口1 7%多的达尔富尔地区因其持续的冲突、苏丹政府对这一冲突所采取的备受争议的政策,以及中国和苏丹日益加深的经济合作(特别是能源合作),也使中国的非洲政策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之一。由于中国和苏丹有着传统友好的密切政治经济关系,国际社会对中国在达尔富尔问题上可以发挥的作用存在着非理性的过高期望,以为单凭中国之力就可影响苏丹政府的政策。而有关达尔富尔问题的各种争议也对中国长期以来坚持的"不干涉内政"原则构成了挑战。本文认为,"不干涉内政"不应当被解读成不愿承担"保护的责任"。事实上,中国在达尔富尔问题上的政策近年来已表现出越来越多的灵活性。考虑到达尔富尔问题的复杂性和目前苏丹南北关系的脆弱性,中国政府所倡导和推动的"接触方法"要比"制裁动议"对于维护苏丹的稳定与和平更具有建设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有关中国在非洲的角色和地位的负面评价开始增多。对中国的指责主要有两种论调:其一,中国正在走西方殖民大国的旧路,在非洲大量攫取资源和能源;其二,不附加条件的中国投资与援助助长或支持了非洲国家的腐败和暴政,不利于或扰乱了非洲国家的长远发展。这两种论调显示出对中非关系进行政治化操作和将其"妖魔化"的倾向。对中非关系近年来的实际发展进行考察,就能很容易地驳斥这两种不实论调。实际上,中国不仅推动了非洲经济近年来的快速成长,同时也为维护非洲社会安全和稳定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刘中伟 《当代世界》2014,(10):65-67
<正>2014年8月4—6日,首届"美国—非洲领导人峰会"在华盛顿顺利召开,期间透露出的信息表明奥巴马政府正式将加强对非经贸合作提升至国家大战略的层面。从涉中国层面看,该峰会也存在着模仿与赶超中国的意味。从长远看,如果白宫借峰会带动美国商界加强对非贸易和投资的战略愿景实施顺利,那么此次峰会对作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的中国在未来发展对非关系将形成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2011年10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致国会的信件中提及美国将派遣100名左右的军事顾问去素有非洲明珠之称的乌干达帮助穆塞韦尼政府清剿上帝抵抗军(Lord Resistance Army)。2012年8月,美国国务卿访问非洲七国,乌干达是其访问的重要一站,双方就地区安全及如何打击科尼的上帝抵抗军问题进行了会商。  相似文献   

9.
王帅  吴宇 《当代世界》2011,(3):49-51
非洲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地区,主流经济学界将其贫穷落后的原因归结于非洲政府经济政策的不力和传统农业结构的顽固不化。其实造成非洲贫弱的经济特性早在非洲纳入世界体系的过程中就已经形成了。  相似文献   

10.
谢蓓 《当代世界》2020,(1):30-34
2019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政治形势总体平稳,经济形势趋暖向好,安全形势乱中有控,一体化进程取得突破性进展,西方和新兴经济体继续加大对本地区投入,非洲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上升。同时,部分国家政党政治稳中有忧,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且债务风险加剧,非传统安全问题复杂严峻,局部地区恐怖主义威胁上升,大国争夺非洲更趋激烈,非洲发展和安全仍面临诸多内外挑战。展望2020年,10多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将举行选举,部分国家面临的风险挑战高企;面对不确定的世界形势,非洲经济仍存下行风险;大国在非博弈态势将继续延续。  相似文献   

11.
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陆庭恩教授和日本大学国际关系学部青木一能教授联合主持的合作研究项目“中国、日本对非政策比较研究”目前正式启动。该项目预计于2005年完成,以专著形式公开发表研究成果。今年9月6—7日两国8名学者在北京大学举行了第一次学术研讨会,就课题的开展进程及相关的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与会期间,陆庭恩教授作了题为“中国非洲政策的形成与演进”的报告,不仅从宏观上对中国非洲政策的基本框架、决策机制等问题作了深入分析,而且分阶段地对非洲政策的发展演进进行了梳理与总结。青木  相似文献   

12.
编者的话中非峰会激起了国人对中非关系的兴趣。热潮过后,学者的任务是解释和分析中非关系的历史与现实。本期主题讨论的主旨即在于此。这组文章既有中国学者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对中非关系和非洲政治发展的考察和论析,对20世纪中国非洲学的概述,也有美国学者对当前中非关系的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7月下旬,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第四次非洲之行创造了多项纪录:他成为美国有史以来访问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多的在任总统(第一次是2009年访问加纳、第二次是2013年访问塞内加尔、南非和坦桑尼亚、第三次是2013年赴南非参加前总统曼德拉的葬礼),第一个访问肯尼亚的美国总统,第一位访问埃塞的总统和第一位到访非盟总部并发表演讲的总统。这充分说明,非洲在奥巴马政府外交战略中的地位有了很大的上升。与此同时,新世纪以来的美国对  相似文献   

14.
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自2012年5月就任以来,先后在巴黎接待了十几位非洲国家元首(包括责任非盟轮值主席、  相似文献   

15.
非洲国家在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同时,也制定了相应的国内措施以应对气候变化,后者可分为"专门政策型"和"相关政策型"两种类型。但是,目前制定应对气候变化专门性国家政策的非洲国家较少,多数非洲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主要是通过发布较为宽泛的纲领性、宣示性政策文件,辅之以在其他相关国家政策中体现气候变化的内容。从比较的视角来看,非洲国家在气候变化立法及政策上较为落后,需要加以完善和提高,同时,也不可忽视其中存在的利益博弈和"气候陷阱"问题。  相似文献   

16.
法国在非洲的军事存在和干预行动历史悠久,是其在非洲重要的传统竞争优势。殖民地时期,法国依靠军事优势维持其宗主国地位和利益;冷战时期,军事是法国推行"新殖民主义"的重要手段。冷战结束后至21世纪第一个十年期间,法国打着"民主"旗号支持非洲亲法政权,军事色彩相对弱化。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法国重新强调军事手段,多次发动大规模军事干预,将西部和北部非洲列为政策重点;尽管较好地把握、引导和利用了非洲结构性和非结构性暴力的变化趋势,但在具体政策调整过程中也屡屡失误,暴露出法国在控制战后乱局方面的能力不足。基于维护在非经济利益、应对恐怖主义威胁及强化中非合作等考虑,中国应推动中法非三方和平安全合作,坚持"非洲提出、非洲同意、非洲主导"原则,重点围绕沟通机制、非盟和平安全机制、萨赫勒局势、海盗打击、维和行动、金融合作等方面展开。尽管也有相应需求,但法国传统安全思维中的不合理因素将成为三方合作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非洲发展问题和中非合作关系日益成为中国与西方发生观念碰撞与思想交锋的领域。在非洲研究这一最初由西方开创的研究领域,中国需以自己立场和方式重新进行思考,开展创新研究,突破西方话语高墙,建立起具有中国学术品格与思想境界的非洲研究知识体系与话语形态。  相似文献   

18.
非洲冲突后重建:中国日益增长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非关系的快速发展,中国在非洲的利益正从促进向着保护的方向发展,这与非洲安全面临的挑战和国际体系转型的压力一道,呼吁着中国在非洲冲突后重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已通过派遣维和部队、提供冲突后重建投资及其他支持活动,为非洲冲突后重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尽管如此,由于多重不确定性的存在,中国未来在非洲冲突后重建中的作用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正>非洲在当代德国[1]外交战略布局中占据着中心位置。自冷战开始到今天,德国多次调整非洲政策,使其服务于德国对外总体战略的需要,并在不断的调整中显现出一些典型的特点。冷战时期德国对非政策的演变德国在二战中遭受重创,但随着逐步摆脱英美对其内政外交的控制,德国在冷战时期多次调整了非洲政策,使非洲成为德国发展经济的重要跳板。一、战后初期基督教民主联盟执  相似文献   

20.
热带非洲与东方中国的现代复兴,是20世纪最具世界性意义的历史变革。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与非洲分别发现了对方,发现了遥远世界的对方是可以依靠的力量。虽然中非双方的历史文化背景相互有别,现代复兴之路及发展主题亦多有不同,但共同的现代命运却使双方在20世纪里建立起日益紧密的现代关系。最近十年来,中非关系之内容、形式与规模,正呈现出全面拓展与提升的态势。从世界史的角度来看,在经历了长达数百年西方主导之世界体系的演进过程后,中非现代关系的建立及发展,不仅对中国,对非洲,亦将对未来世界体系之结构与性质,产生特殊而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