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抗疫三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积累,2023 年将有 1158 万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政府需要从以下 几方面着力强化就业措施:强化高校毕业生集成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就业互相推动;着力产业链供应链提升, 满足双循环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基于数字经济时代导向,实现“自由人联合体”就业;满足更加优质教育期盼, 突出“职普融通”引领作用;重视人才战略布局定位,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由此,实现“专业—产业— 职业—就业”的四业贯通,是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突破性路径。  相似文献   

2.
青年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情况是分析青年就业问题的关键。研究使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数据和《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对“十四五”及更长一段时期我国青年劳动力供给 和分行业的新增劳动力需求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2010 年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呈现扩张趋势,供 给不断增加;预测结果显示,从当前到 2035 年,我国劳动力市场将面临供大于求的非均衡态势,特别是高校毕 业生数量增多和扩招积压效应叠加,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凸显。研究建议,可以从增强人 岗匹配度、优化就业条件、加强就业帮扶、积极引导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等 4 个方面化解供给冲击和结构矛盾, 促进广大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3.
浅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其诚信状况总体讲是好的,但是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令人担忧。针对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情况,高校应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加强诚信教育,深入开展诚信实践活动,积极营造诚信建设的氛围,努力为诚信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教育和培养学生形成诚信观念,引导学生践行诚信精神。  相似文献   

4.
研究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对职业种类、就业规模和劳动者收入的影响,认为在短期,“机器换人” 岗位集中在低端服务业、制造业和金融等行业,而未来则会渗透到医疗、教育、养老等行业,因而失业和再就 业以及收入差距扩大是政府应关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合理进行二次收入分配 以及深入开展教育和未来培训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就业结构不断优化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实现途径。我国服务业就业规模不断增加,生活性服务业就业发展迅速,服务业就业偏离度总体上保持平稳下降且维持在较低水平,服务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基础较好。然而,由于一些县域发展服务业动力不足、个体就业意愿不强等原因,我国服务业就业仍然面临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需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就业。对此,一是进一步推进政策改革和制度创新,转变服务业就业国际逆差;二是进一步完善服务业行业管理体制,切实加强服务业行业标准、行业规范建设和对外开放;三是加强宣传引导,树立新型就业观念;四是做实服务业人才培养培训;五是加强就业创业保障力度,有效化解失业风险。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校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与择业竞争压力,增大了大学生就业心理负担。因此,研究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提出积极有效的调适心理的措施,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保持健康的择业心态,有利于大学生正确面对就业环境与压力,促进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就业力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力是直接决定和影响学生就业的综合职业能力。文章根据首都部分高校开展的“首都大学生就业力发展调研”的主要研究成果,就当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以及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建立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力开发体系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运》2010,(3):57-58
杨宜勇在《经济要参》2010年第2期撰文认为,“十二五”期间,政府进一步落实扩大就业的职责应该是:“数量优先,兼顾质量;瞄准结构,服务经济;优化环境,鼓励创业;依法就业,和谐劳动。”(一)进一步推进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通过采取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能够有效减少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积极应对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下,探究老年流动人口就业状况,全 面提升老年流动人口就业质量,已成为社会经济转型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任务。研究利用 2017 年全国流 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从职业类型、单位性质、行业分布等方面考察了老年流动人口的就业状况,并探讨了就 业质量指数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老年流动人口就业呈现出工作时间长、收入少、层次低、环境差等特点; 老年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指数低于劳动年龄流动人口且群体内部存在差异;教育经历增加、社会参与增多和非 农户籍会对老年流动人口就业质量产生正向影响,且对受雇和自雇老年流动人口就业质量的影响存在差异。研 究建议:要完善老年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对从业老年流动人口进行“扶智”“赋能”和“扶助”,从而改善 老年流动人口的就业状况,提高其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高等学校教育体制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机制逐步形成,公开、公平、竞争、有序的人才市场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面对日趋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如何端正择业心理,提高就业竞争力,成为高等学校和大学生日益关注的一个热点话...  相似文献   

11.
受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发严峻。本研究在梳理高校毕业生就业相 关理论的基础上,从毕业地、高校类型、学科及家庭因素等方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了总结。研究认为, 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劳动力需求收缩、就业稳定性变差、“慢就业”现象升温及就业歧视加剧等, 原因主要是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性失衡、用人单位适合毕业生的岗位稀缺、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及就业服 务缺乏针对性等。研究建议,为改变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应完善促进就业创业政策,加强就业服务和权益保障, 建立健全教育与就业的联动机制,提高高校就业工作实效性,同时毕业生也应顺应变化转变观念,制定职业规划, 培育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2.
劳动教育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因为劳动教育可以通过劳动理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促进充分就业,也可以通过价值态度和劳动道德的形成助推就业的高质量发展。但我国劳动教育存在表面化、边缘化、盲目化的问题,带来了逃避就业、自愿性失业、就业歧视等就业冲击。发达国家的劳动教育将职业理念贯穿始终,注重劳动的精神意义和价值,并将劳动教育纳入立法,从而为就业提供了较好的保障。有鉴于此,我国应结合教育发展规律,在小学阶段将劳动与就业观念的培养置于重要地位,中学要强化劳动与就业价值观的树立,大学要致力于创新创业潜力的挖掘,共同推动我国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本是支撑我国科技自立自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提出科教兴 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这就要求高校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水平。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整体水平依然不高, 不仅不能充分满足当前的需要,与未来发展的需要更是存在明显差距。影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两大深层 问题是高校行政化问题和东亚教育模式问题,前者是造成我国高校人才教育中存在诸多扭曲效应的根源性因素, 后者则在很大程度上是制约高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社会深层问题。研究建议:我国未来高校人才培养需要树立 实用主义导向、创新导向、长期导向、竞合导向、学术—教学均衡分流导向和适度教育导向;采取系统性思维 看待高校人才培养问题,根据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采取综合措施推动高校等机构去行政化;同时从源头入手, 逐步转变应试教育体系,合理设置学科及按照需求动态调整不同学科招生人数,不断深化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就业水平关系着高校的社会声誉,是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体现。高校要把学生就业摆在事关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积极探索"招生、就业、教务、学工"协同联动机制,着力构建"基础保障、培养质量、就业服务、创业孵化"四大创新体系,努力实现就业教育从零散化向系统化转变、就业服务从粗放化向精细化转变、就业评估从单一注重就业率向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并重转变。  相似文献   

15.
探究高校劳动育人效果、影响因素,有助于精准把握高校劳动教育方向、提高劳动教育质量。 基于天津市 19 所高校的调查数据,研究发现:高校劳动教育依然处在初级阶段;劳动认知是劳动教育的初始动 力源,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践是劳动育人的关键要素,教师学科专业素养和劳动素养影响劳动育人成效,劳动实 践基地和劳动教育制度对于劳动育人缺一不可,考核评价是劳动教育实效的保障手段,校园劳动文化对劳动育 人效果也有重要影响。研究建议:新阶段劳动育人需要强化个体内驱力、高校自组织力、支持保障力,将“学 中干”“干中学”相结合,深化劳动教育认知,加快专业师资培养,推动多元融合性劳动教育,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创建特色劳动主题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6.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共享用工模式成为近几年较为热门的用工模式。共享用工在性质上不同 于劳务外包、员工借调、劳务派遣,属于独立的新的灵活用工形态。在共享用工中,供工单位与共享员工之间 存在实体可消失劳动关系,缺工单位与共享员工之间存在虚实可转换劳动关系。本研究认为,欲实现对共享用 工的规范和对共享员工权益的保护,在程序性方面应构建供工单位工会参与签订共享用工协议并监督其履行制 度、共享用工协议行政备案与行政监督制度,在实体性方面应构建完善有关共享用工条件和期限限定、劳动关 系变动等制度。  相似文献   

17.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而消除就业歧视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研究通过梳理就业歧视 相关文献,结合劳动力市场就业歧视的主要类型及表现,分析就业歧视产生的原因及对就业市场的影响。研究发 现,随着社会发展就业歧视类型逐渐多样化,出现户籍、性别、年龄、健康等歧视,也导致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 人力资源流动不畅、劳动者不公平感加强等危害。研究建议,我国应完善相关就业法规,维护就业者合法权益, 打造公平公正的劳动力市场环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高校教师能力建设应是高校组织主动回应社会需求,追求教师个体发展与组织发展双赢的科学管理过程。新时期我国经济体制与教育体制的转型升级对高校教师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同类型的高校应根据新要求,结合自身办学定位与特色,确定适合本校发展需要的教师能力建设目标与内容,进行系统的配套制度建设。教师发展中心作为高校教师能力建设的专门化组织,必须以研究交流为核心职责,打造专兼结合的研究服务团队,针对本校人才培养的突出问题进行项目开发与咨询服务,以克服学术性、独立性、专业性与感召力不足的问题,实现教师个体发展与组织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9.
在产业转型升级、经济下行压力与新冠肺炎疫情叠加的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行为能否 提升其就业质量及促进职业可持续发展这一问题值得探究。本研究基于 9 个省份 23 所高校 2019、2020 届本科 毕业生的网上调研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分析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始时间、长远程度对 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及其稳健性。研究发现,总体而言,职业生涯规划越早、越长远,大学生就业质量越高。 为进一步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研究建议:各级学校需要构建需求驱动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明晰辅导员在 职业生涯教育中的专职定位,父母应重视对子女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