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全总十三届二次执委会议决定在全国亿万职工中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 (简称“创新工程” )以来,各地工会认真贯彻落实,精心组织实施,一个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热潮正在全国逐步兴起。本文拟就如何推进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健康发展谈几点意见:   一、关于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概念   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是中国工会面向 21世纪,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以群众性生产活动创新与群众性技术活动创新为内容,把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更好地引导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功立业上来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在全国广大职工中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的实践证明,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利国利民,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受到普遍欢迎和好评。下一步,要把这项活动引向深入,需要在思想到位、工作落实、思路创新上下功夫。一、思想认识要到位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深化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必须提高认识。第一,推进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履行工会职能的需要。各级工会要充分认识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面向市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组织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创造发明等群众性经济技…  相似文献   

3.
2000年底,全总下发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意见》。此后,黑龙江省总工会下发了《关于在全省企事业中开展创新杯竞赛的通知》。为了贯彻落实全总、省总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和开展创新杯竞赛活动,牡丹江市建立组织机构,提出实施意见,出台了《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全面而辩证地阐述了"三个代表"的要求."三个代表"要求是工会组织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必然要求,又是创新工程的实质、动力和归宿.实施创新工程,是实践"三个代表"要求的有力举措,必将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加快我国实现"十五"计划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1999年 12月召开的全总十三届二次执委会议提出,要面向新世纪,在全国广大职工中实施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带动广大职工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技术知识,把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推上一个新台阶。会议要求各级工会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年多来,全国总工会积极推进创新工程的实施,成立了全总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下发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意见》,并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各级工会按照全国总工会的要求,大力实施创新工程,取得了重要进展。一是把实施创新工程作为…  相似文献   

6.
2001年,是新世纪的元年和实施“十五”计划、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启始年。工会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做好新一年的工会工作,我们吉林省工会将全面实施以开展向李黄玺同志学习为载体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以坚持和完善职代会建设为主体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工程,以新建企业组建工会为重点的工会组织基础建设工程。   一、深入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   实现“十五”计划目标,必须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而推动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必须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要通过实施创新工程造就一…  相似文献   

7.
《中国工运》2009,(2):59-59
江苏省南京供电公司工会徐茂松在来稿中介绍了该单位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扣“建功在企业.和谐促发展”主题。全面推进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经验。一是把工会自身优势化为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优势。他们务实定位,注重发挥工会组织在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三个优势.即网络优势、宣传阵地优势和活动载体优势.把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与各种劳动竞赛、岗位练兵、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一冶工会广泛开展以“创新业绩、创高效益”为主线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促进公司的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一、“五个到位”和“五个基础”的建立,为“双创”竞赛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机制在“双创”活动中,他们从抓基础工作入手,在建立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上下功夫,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不断赋予“双创”竞赛活动新的内涵,实现了“双创”竞赛暨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的“五个到位”,奠定了“双创”竞赛活动的“五个基础”。第一、组织领导到位。该公司的“双创”竞赛活动是在各级劳动竞赛委员会的领导下进行的。几年来,在组织建设上他们首先在巩固两级公司劳动竞赛委  相似文献   

9.
1999年12月,全总十三届二次执委会提出在全国广大职工中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随后,全国总工会成立了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和办公室。2000年10月,全总下发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意见》,并召开了电话会议和新闻发布会。此后,各省(区、市)也相继建立了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和意见。从提出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到现在,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各地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企业已达29万家;23个省(区、市)总工会会同有关部门评选、表彰了一批有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撰文介绍经验说:通过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调动广大员工投身企业改革发展的积极性,提高了职工队伍素质,企业的经济效益逐年增长,企业的社会形象不断完善。首先,重视企业群众性“服务品牌”的创立活动。公司从财贸企业的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爱心献顾客,服务创品牌”的活动,以扶植、培育、争创服务品牌,促进企业优质服务工作上一个新台阶。其次,创新劳动竞赛形式,调动员工积极性。公司工会组织的劳动竞赛采取上下联动、全方位开展的方式进行。在参赛范围上,有本企业员工,也有厂方…  相似文献   

11.
对建筑施工企业深化劳动竞赛活动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形势下深化劳动竞赛活动,把着力点放在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上;要把落脚点放在提升员工劳动技能,实现个人价值发展上。使劳动竞赛活动更好地融入中心,展示作为,达到党委高度重视、行政大力支持、职工踊跃参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劳动竞赛是工会组织有效融入企业中心工作的切入点。工会通过劳动竞赛,调动职工积极性、发挥职工创造性、引导职工自觉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企业通过劳动竞赛增强竞争力、生命力。努力将劳动竞赛打造为工会组织的品牌工程,不断提升劳动竞赛的"精气神",不断扩大劳动竞赛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发展壮大,是当前工会组织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尤其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更能充分挖掘职工潜力,调动职工积极性,实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加职工收入、增强企业的生存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工会理应在推动职工科技创新活动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包含时间因素,廉价劳动力是成本问题,劳动关系是经济环境。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下,劳动关系与时间因素和劳动力成本问题直接相关,应当对此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搞好新形势下的民主管理工作 ,既是工会生存的要求 ,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只有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实施创新工程 ,才能不断开创民主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劳动关系的选择性干预与集体劳动关系的制度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演变、劳资力量对比变化,应当加强集体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但目前的劳动法制存在对劳动关系的选择性干预,即对个体劳动关系规制过度,而对集体劳动关系干预不足.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劳动法制完善程度、集体劳动关系调整目标的多元化等.应当完善劳动法及其配套规定,使集体劳动关系有法可依;明确...  相似文献   

17.
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企业劳动关系调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后,我国企业的管理理念也应随之变化。根据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的特点,树立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管理理念,是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安康杯"竞赛是工会劳动竞赛的一项重要工作。深化"安康杯"竞赛,使其有效融入班组安全建设,成为班组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竞赛活动由粗放走向精细、由面深化到点的进程中,必须认真面对,深入思考、研究、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其科学性和实践性.其科学性在于它是对经济实践的客观反映;实践性在于它所涉及的劳动内涵和价值范畴具有其真理的相对性,即随着经济实践的发展和社会劳动内涵的不断丰富,人们对价值构成、价值决定、价值实现、价值分配原理的认识将会"与时俱进".因此,需要结合当代的新实际,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和社会分配原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之一,其变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深刻影响。本研究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合改革开放后以往人口普查数据和分年度人口数据,分析了我国劳动力结构的演变规律及可能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40余年来,我国劳动力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并开始面临劳动年龄人口减少、抚养负担加重、劳动力地区分布不均等问题,由此引致了消费需求、储蓄率、投资需求等降低的不利影响。但同时,劳动力结构变化也带来一定发展机遇,包括倒逼技术进步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力素质普遍提升、劳动工资水平持续提高等。研究认为,在"十四五"及未来更长的时期里,应抓住劳动力结构变化带来的机遇,主动迎接挑战,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