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7 毫秒
1.
随着各国法律制度的健全,对于工伤事故人身伤害出现了多元的赔偿或补偿机制。我国现阶段处理工伤保险与民事损害赔偿之间的适用关系,建议借鉴多数国家所采用的补充模式。工伤保险与人身保险中的意外伤害保险等险种,不存在重复给付问题。处理工伤保险与雇主责任险、公众责任险、机动车责任保险、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竞合关系时,要避免重复给付。  相似文献   

2.
论劳动合同中的缔约过失责任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缔约过失责任制度是民法债权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的提出使缔约阶段也纳入法律调整的范畴,进一步完善了债法理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对缔约失责制度作了较全面的规定,但这些规定却不适用于劳动合同,从而造成我国劳动立法与实践的严重脱节.为了弥补劳动权利救济的缺陷,确立劳动缔约过失责任制度是必要和可行的.但劳动合同属于兼具有公私法性质的社会法调整,劳动缔约过失责任制度与民法中的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相比在适用主体、归责原则、适用范围和赔偿范围等方面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外派劳务人员在境外遭受工伤损害后难以获得充分和有效赔偿的事件频繁发生。通过明确对外劳务合作的劳动关系性质、扩大我国劳动法规的域外适用、完善对外劳务合作相关合同、增加工伤损害的赔偿方式、对外缔结相关国际条约等方式,保障外派劳务人员的工伤损害赔偿权益,促进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业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目前还处于工伤事故的易发期,工伤事故不仅造成人员伤亡,而且对目击者及其受害者家属心理造成巨大创伤。工会在参与事故处理时、常去慰问职工,这是一种心理帮助。如果能通过培训,提高安慰技巧,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心理危机干预的作用,也可以弥补目前我国专业心理学工作人员有限的问题。更体现了我国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5.
《民法典》的颁行对劳动法产生了极大冲击。民法涉及生活方方面面,具有基础法、前置法的 地位,是劳动法的理论基础、审判依据及重要参考。劳动法是修正的民法,由关注个体利益的私法和关注国家 利益的公法融合而成。“国家管制”下的“意思自治”治理模式增强了劳动法执行国家政策与协调劳动关系的 能力,巩固了劳动法调整弱者地位、追求实质正义与公平的社会法属性,并使之成为与民法相并列又无法被替 代的法律部门。虽然劳动合同中的“意思自治”表明劳动法起源于民法,但劳动法与民法经历了“合—离—分— 立”的发展过程,民法的扩张性和市场经济的“社会化”使民法无法排斥劳动法,在现行法律体系中,作为宪 法的实施手段,二者之间形成了一种深度且良性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但雪晴 《工友》2014,(5):40-41
正伴随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民事法律体系中的建立,劳动争议中的精神损害该如何救济越来越被关注。劳动争议精神损害救济制度现状劳动争议精神损害的劳动法律救济我国《劳动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及相关法规对在劳动领域中发生的精神损害基本没有涉及,只是在个别法律、法规中对精神损害有所体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列举了劳动争议的范围,其中没有明确将精神损害列入,只能靠对第六项"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的扩展解释来将其含纳。但这种非  相似文献   

7.
《工友》2002,(9)
第三条当事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救助:(一)当事人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的;(二)当事人追索养老金、社会保险金、劳动报酬而生活确实困难的;(三)当事人为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事故或者其他人身伤害事故的受害人,追索医疗费用和物质赔偿,本人确实生活困难的;(四)当事人为生活困难的孤  相似文献   

8.
在当下民营企业普遍面临代际传承和转型升级的关节点上,国人对“民企二代”群体的成长状况,既寄予厚望又感到担忧.立足我国东南沿海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温岭市,采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民企二代”的思想形态及其行为选择进行研究,并进一步提出加强“民企二代”群体教育培养的对策与建议,对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就业歧视救济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歧视问题在中国现阶段的劳动者市场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歧视形式可谓五花八门,相当比例的劳动者遭受过就业歧视,但寻求救济者则甚微.对就业歧视救济路径的反思揭示出,看似多元的现行救济体制,对于劳动者来说是一种成本高昂但收效甚微的奢侈的“义气之争”,令绝大多数受歧视者望而却步.因此,建构以行政救济为主导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救济制度格局是完善平等就业制度,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的一种可行性选择.  相似文献   

10.
谭立独 《工友》2009,(7):4-6
近年来,诸如劳动者在上下班途中遭遇机动车事故伤害等因第三人侵权造成的伤害被认定为工伤,获得工伤待遇后,另行起诉致害之第三人,请求民事赔偿,或者在获取了致害人的赔偿后,另行起诉要求获得工伤保险待遇的,各地人民法院在审理这样的案件中并没有统一的法律依据,甚至没有统一的认识,裁决结果亦有较大差距。具体包括四种情况:一、已经获得工伤保险待遇的,不能再获得民事赔偿;二、已经获得民事赔偿的,不能再要求工伤保险待遇;三、已经获得民事赔偿但低于工伤保险待遇的,  相似文献   

11.
现行的香港《雇佣补偿条例》(保险),未能涵盖某些高风险行业工人的工伤权益,保险业界为此推出"联保计划"。但是,由于保费过高,令一些雇主不按法例购买劳工保险。一旦发生工伤意外,雇员的工伤权益将受侵害。为了堵塞法例漏洞,编织完善的工伤病保障网,设立中央补偿保险机制这一公共政策,已成为工会、政府及保险业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前我国的农民工工伤保险刚刚起步,没有充分考虑农民工自身的特殊性,简单套用现行的工伤保险条例,导致很多农民工发生工伤或职业病后获得工伤赔付的过程步履维艰。因此,要想真正运用社会化的方式实现工伤农民工享受工伤补偿的普惠性,需要改革现行的工伤保险体制。  相似文献   

13.
经济结构调整与劳动关系重建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了劳动关系的重建。国企改制只是新的劳动关系重建的起点。一个协调、稳定的劳动关系的建立将是一个过程。政府要从计划经济的劳动关系中超脱出来,劳动者要从原有体制中转换身份。新型劳动关系的最终确立.还必须伴随法律主体的确立而完成。产业结构调整的加速,使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国企劳动关系转换出现了多元化特征,同时也带来了经济补偿上的差异。不解决解除劳动关系的补偿和包括社会保障金在内的历史欠债,政府就不能从旧有劳动关系中超脱出来,新的劳动关系将无法重建,社会不安定的隐患将无法消除。  相似文献   

14.
工业机器人在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应用迅速增长,对制造业劳动关系造成冲击还是有助于改善劳 动关系治理、提供高质量就业,这是制造业机器人自动化技术进步趋势下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探究的重要问题。 本研究采用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数据构建劳动关系指标体系,分析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劳动关 系和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应用工业机器人有助于制造业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在考虑内生性下,结 论依然成立;应用工业机器人企业的劳动者收入水平相对更高,企业内部收入差距更小,员工社会保险更完善, 劳动者就业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5.
澳大利亚劳动关系调整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大利亚调整劳动关系的第一部法律是 190 4年出台的《联邦调解仲裁法》 ,其后随社会的变化 ,该法几经修改 ,甚至二易其名 ,对劳动关系的确立、调整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澳国调整劳动关系的政府职能部门是联邦和州的工作场所关系、就业及小企业部、“就业代言”及准政府机构———产业关系委员会。另外 ,由劳、资、政三方代表组成的国家劳资调解委员会从高层面上促进了劳资和谐。工会组织和雇主组织是澳大利亚劳动关系调整机制中的两大主体组织 ,法律要求劳资双方要通过集体谈判及签定协议 ,协商解决劳动纠纷 ,而劳动争议则由产业关系委员会负责处理。近年来 ,澳大利亚劳动关系调整机制日臻完善 ,劳动争议明显下降 ,劳动关系基本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16.
经济理论和工业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在长期中会趋于一致,但我国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偏差,这就给工会维权带来新的启示:依据不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特征,在某些产业,维护权益可能具体化为单纯的劳动报酬提高和体面劳动问题,是劳资双方的"零和"博弈;而在另一些产业,工会工作重心将逐渐演化为更为广...  相似文献   

17.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企业可能会随时面临因防控措施导致的停工停产。这种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既不可归责于劳动者也不可归责于企业的劳动给付不能,构成劳动合同的履行不能。研究认为,依据传统私法和劳动法的规则和理念,企业相较于劳动者具有较强的风险承担能力,应当承担继续支付工资的风险。但从宏观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对于停工停产的企业来说,持续支付工资无疑是雪上加霜。全球疫情防控背景下,大部分国家通过社会保险制度的功能来分担企业的风险,通过社会保险补足劳动者的物质需求以达到保障就业的最终目的。研究的结论如下:我国应反思劳动法在应对疫情时的制度短板,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之下,从劳资协商、劳动关系履行和稳岗就业三个层面来应对疫情带来的持续危机。  相似文献   

18.
2008年以来,随着《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实施,特别是《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颁布施行,虽然澄清了《劳动合同法》中的一些模糊问题,但是,围绕企业规章制度、双重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的计算、追索加班费的举证责任和加班工资基数,以及社会保险争议等问题,人们的认识和仲裁、司法的审理和执行仍比较混乱。因此,有待于通过进一步学习劳动法律,在实践中对《劳动合同法》及《实施条例》执行过程中的某些疑难问题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作为实体法的民法与劳动法是两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它们所调整的劳动关系和民事关系的性质不同,由此导致作为解决劳动争议的诉讼程序与解决民事争议的诉讼程序有十三种区别,区分这些差别对于解决劳动争议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