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暴力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学术界认为当前群体性事件参与者的行为方式越来越激烈、暴力化趋向越来越明显,在个案中可能出现这种状况,但从总体上看臆想的成分大于事实根据。群体性事件参与者行为的暴力化程度可从短期伤害的显著性和暴力行动的协同程度两个维度进行评估,也可以其强度与烈度作为标准判断。参与者采取暴力行为与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时间和空间、诉求目标、组织化程度以及政府处置方式等密切相关,目前处在社会的有效控制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正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期,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作为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公安机关要善于运用过程控制理论,有针对性地把群体性事件萌芽、酝酿、发生和善后等阶段的各项工作做扎实,积极预防和依法妥善处置好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3.
网络舆论对群体性事件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论主要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以及呈现非理性化、情绪化倾向等特征,伴随着谣言扩散的同时还具有动态性、表层性的特征。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前,网络舆论使群体性事件的发展具有自发性和快速性;在群体性事件发生过程中,微博舆论领袖的作用大、谣言的扩散推动群体性事件的恶性发展;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后,政府利用网络发布官方信息,安抚民心。  相似文献   

4.
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显雷 《公安研究》2001,(12):50-53,83
从法治的角度判断群体性事件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判断群体性事件的性质要从合法与非法、违法性质及程度、群体行为与个体行为、原因与表现等方面分析。法律是处置群体性事件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相关统计显示,从1994年到2007年,我国群体性事件数量已由1万多起增加到10万多起,参与人数也由约75万人增加到约307万人,且规模越来越大,上千人以上的群体性事件比重增加。2008年和2009年,更是发生了“瓮安事件”、“石首事件”等对抗激烈、暴力程度高的群体性事件。而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0年《社会蓝皮书》推测,2010年,群体性事件有可能仍然保持多发的态势。  相似文献   

6.
群体性事件的高发态势是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现象,群体性事件认识有逐渐深化和广义与狭义两种理解,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大多是基于人民内部矛盾的群体利益诉求,群体性事件发展有两极分化态势。公安传播在群体性事件处置中应坚持公安机关政治社会责任与处置群体性事件角色定位的统一;法、理、情的统一;闻警而动与全程舆论引导的统一;通报事态、澄清实事、说明政策与及时处置和问责、有错必纠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网上群体性事件特点成因分析及处置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迅速普及,网上群体性事件日益凸显,组织化程度提高,规模扩大,参与主体日趋多元。防范网上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努力构建网上治安综合防控体系;建立与各部门、各警种之间的快速联络机制;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加强情报信息研判;加强舆情控制,做好引导工作;严厉打击网上群体性事件的发起组织者;积极探索做好网上群众工作的方法,化解矛盾。  相似文献   

8.
群体性事件日益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学术界对群体性事件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对群体性事件预防的几种研究视角进行审视,重点分析和梳理了政治体制改革与群体性事件预防的相关研究成果,旨在探讨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体制性根源和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9.
叶宏  张琳 《人民论坛》2014,(10):161-163
群体性事件的不断发生对我国社会管理秩序造成严重威胁,也给我国国家形象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要维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是一项重要课题。文章探讨了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并分析了群体性事件基本现状和特点,从外部环境、从众心态等方面探究群体性事件的衍生原因。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警方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拿大警方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置非常注重建立高效、严密的指挥系统,特别重视风险评估和预案的制定。控制群体性事件,主要是防暴警察队及多警种的配合。他们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做法给我们许多的启示。我们要深化对群体性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建立、完善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体系,要进行群体性事件的风险评估和科学地制定预案,要突出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专业化和专门化, 处置群体性事件战术的运用要规范、实用。  相似文献   

11.
论高校群体性事件防范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群体性事件是指高校学生出于表达情感或维护权益的目的,采取临时聚众的方式向有关机构施加压力,并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或重大影响的行为.当前部分高校未能重视群体性事件的防范,导致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不仅影响高校稳定,也容易引发社会问题.本文通过考察高校群体性事件多发的原因,从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干预、处置和追究各阶段着眼,探讨构建群体性事件防范体系,以期有效控制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我国正处于由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由传统农工社会向现代信息化社会的转型变革时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演变不可避免地带有转型发展时期的阶段性特点和时代特征。在利益结构变化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时代背景下,透过群体性事件规模扩大、诉求复杂、组织程度增加的诸多表象,利益分化与利益表达、参与诉求与制度现实、矛盾纠纷与疏通渠道、弱势群体与社会保障以及贫富分化与社会公平之间形成的深层次矛盾,成为影响群体性事件走向和趋势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3.
标本兼治群体性事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群体性事件主要有下列几种类型:因农村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因城市拆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因国企改制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因城市出租车经营权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因公民维权引起的以集体上访为主的群体性事件、因转业或复员军人待遇引起的集体上访或游行示威、因民办教师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引发的集体上访、因腐败现象或安全事故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当前我国社会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群体性事件往往会给国家和社会的正常管理秩序和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严重的破坏,情节特别严重的还可能引起…  相似文献   

14.
群体性事件的不断发生对我国社会管理秩序造成严重威胁,也给我国国家形象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要维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是一项重要课题。文章探讨了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并分析了群体性事件基本现状和特点,从外部环境、从众心态等方面探究群体性事件的衍生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影响社会稳定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在此影响下,我国群体性事件近几年来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如何科学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各级公安机关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公安机关从宣传和舆论引导、情报信息收集、指挥员现场处置的原则等多个方面,认真总结群体性事件处置中的经验和教训,在处置群体性事件时,能准确把握处置事件的关键点和失误点,为公安机关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提供一些思路,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降低危害。  相似文献   

16.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的群体性事件剧增,对社会安定造成影响。要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就必须从其自身具备的特点、发生的原因、以及防控对策入手进行分析。本文就分别从群体性事件的特点、成因及对策三个方面对群体性事件进行分析阐述。论文主要采用调查法,例证法,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从而得出结论,进而有利于决策部门从实质上认识和把握群体性事件,有利于有效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维持社会的安定和谐。  相似文献   

17.
评述由头:群体性事件为何在县域多发近年来,由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转型,利益格局的调整,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增多,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2011年6月以来国内发生多起群体性事件:6月10日,广州增城孕妇王联梅和丈夫因摆地摊与治保队人员发生冲突,引发持续三晚的严重打砸抢烧事件;此前一天,湖北利川一官员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众聚集事件;6月6日,广东潮安县古巷镇因农民工讨薪被砍伤,引发群体性事件;9月2日,浙江乐清发生出租车司机停运群体性事件,等等。纵观近几年来的群体性事件,我们发现,多发生在县域。其多发的原因何在?特征有哪些?政府又应当制定怎样的应对之策呢?  相似文献   

18.
刍议促成群体性事件的三要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需要积极预防、及时处理。群体性事件一般由诱因、流言传导、群众参与三个要素促成,三个要素相互作用导致事件发生。本文以为,如果能够控制这三个要素,可以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群体性事件归根结底是由我国社会变革过程中所累积的矛盾和问题引发的,但与此同时,应该认识到群体性事件并不是也不应该成为这些矛盾和问题带来的必然结果.文章从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体制因素、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入手,深入探析可能激化社会矛盾进而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动因,以期从根本上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当今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与发展不仅迅猛,而且其事件的影响度和被关注度已非常之大,远远超出了人们对现实社会的群体性事件的把握与控制能力。因而,研究目前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点、成因,以及探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防范策略,对疏导舆情、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