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儒学文化温良敦厚、敬畏生命,崇尚生生大德,亲人而爱物,关爱一切生灵,形成了鲜明的悲天悯人、民胞物与的敬畏生命伦理关怀。这种关怀体现了先哲们的生命智慧,同时赋予了现代大学生生命教育浓郁的终极关怀价值,因此,现代大学生生命教育要与儒学敬畏生命思想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使大学生的主体性力量的扩张和生命神圣理念的张扬能够有机融合,真正实现现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伦理回归。  相似文献   

2.
"三生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生命教育,"三生教育"的核心价值是生命价值,生命价值最核心的价值就是生命自由。生命伦理学的根本宗旨在于护卫生命、发展生命,最终实现生命自由。生命伦理学是"三生教育"重要的理论基础,"三生教育"在实践中深刻体现了生命伦理的本质,即实现生命自由。"三生教育"要实现生命自由,主要通过四个环节实现:达成生命的安全目标、达成生命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实现生命的自我否定、实现生命的全面超越。  相似文献   

3.
李忠红  王贺 《理论月刊》2010,(2):177-179
儒学文化温良敦厚、敬畏生命,崇尚“生生大德”,亲人而爱物,关爱一切生灵,形成了鲜明的悲天悯人、民胞物与的“敬畏生命”伦理关怀。这种关怀体现了先哲们的生命智慧,同时赋予了现代大学生生命教育浓郁的终极关怀价值,因此,现代大学生生命教育要与儒学“敬畏生命”思想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使大学生的主体性力量的扩张和生命神圣理念的张扬能够有机融合.真正实现现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伦理回归。  相似文献   

4.
吕萍  李慧勤 《思想战线》2007,(4):111-114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的绝对一次性决定了生命的不可重复性。教育要关爱生命,珍惜生命,善待生命。关注校园安全,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需要政府、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面的合力。  相似文献   

5.
生命教育既是教育内容,又是教育理念,还是价值追求。加强对人民警察的生命教育,既有利于增强其生命意识,又有利于提升其生命价值。将生命教育作为主线贯穿于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课的理论依据在于:生命教育与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课有着相吻合的教学目标,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中蕴含了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将生命教育主线贯穿于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课的实现途径是:让课堂教学环节充满生命关怀,让实践教学环节蕴育生命情怀。  相似文献   

6.
从哲学人类学背景管窥旅游审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海荣 《思想战线》2002,28(1):35-38
生命美学是旅游美学的理论基础 ,它的“美感本体论阐释”和“生命机制的代偿” ,为旅游审美注入了当代文化批评及生命建树的活力。生命美学对人的终极关怀 ,当是人类生命活动和生命意义的有效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7.
塑造和发展人的生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在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中,以人的生命存在为基点,形成了生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范式。对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的塑造,彰显了生命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廖盛芳 《中国人大》2008,(14):14-17
"5·12"汶川大地震让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顷刻间变成一片废墟,一场争分夺秒的斗争从此打响。生命通道、生命探测仪、生命体征、生命奇迹……许许多多与生命有关的"术语"不断在国人的心中翻腾、发酵,成为一种养料,让生命的分量迅速壮大。地震使许多人的生命消失了,但生命的尊严却在国人的心中变得更加高大挺拔。捍卫生命尊严的行动在祖国大地上相继展开。  相似文献   

9.
张大斌 《前沿》2013,(8):58-59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引入生命伦理学,到现在为止,生命伦理学虽然在我国仅仅发展了四十来年,但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在对国外研究成果进行引入的时候忽视了我国与国外实际情况的不同,忽视了我国生命伦理学与国外生命伦理学的不同,因而其自身又有着不可避免的缺陷。对中美两国的生命伦理学进行论述,对我国的生命伦理学真正创新与独立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不容乐观,大学生轻视生命、伤害生命及浪费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强生命教育则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生命教育就是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从而思考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并在人生实践中实现其生命价值.本文在阐释生命教育内涵、分析生命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生命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生命现的变革依赖于生命诠释方法论的变革.马克思在人的生命之理解和解释的思想前提、理解维度、思维方式和解释原则等方面都实现了历史变革,由此,他也创建了自己生命哲学思想的实践生成论的生命理解范式.作为一种生命哲学研究传统,实践生成论的生命理解范式以“现实的人”为基本思想前提,以人的“双重生命存在”及“双重生命本质”为主要理解维度,以“现实的生命认知原则”与“超越的生命理解原则”内在统一的“实践观点”为其生命观的思维方式,而以“实践生成性原则”为主要生命解释原则.实践生成论的生命理解范式,不仅是马克思生命哲学思想的基本方法论前提,而且是马克思哲学及其唯物史观的重要思想内容,同时也为现代生命哲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现实的合理的生命诠释方法论.  相似文献   

12.
美国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姬咏华  杜咏梅 《前沿》2010,(24):188-190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生命教育的国家,尤其在对大学生自杀的预防方面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国生命教育刚刚起步,因此研究美国生命教育问题,探究美国生命教育的特点,借鉴美国生命教育中的有益经验,对我国当前生命教育课程的开设与研究、对于学校心理健康与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公民社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而公民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对社会成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广大青少年是参与管理未来社会的主导力量,为了提升整体素质、促其全面发展,急需建构青少年生命道德观。生命道德观的建构应由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全方位推展生命道德教育,参考路径如下:建构正确的理念导向,培养理解生命意识,欣赏生命之美好;建构正面的舆论导向,倡导热爱生命意识,珍惜生命之存在;建构积极的文化导向,树立敬畏生命意识,尊重生命之个性;建构合理的法律导向,强化保护生命意识,维护生命之权利。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老庄“道”本体论及早期道教“道”本体论思想,阐述了“道”不仅是一种自然之“道”,也是一种生命之“道”,蕴含了无穷的生命创造能力。“道”是生命之源,生命的流程就是“道”的流程,生命在“道”的作用下生生不息。因此,“道”论思想是早期道教生命伦理观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试论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轻视和伤害生命的现象已屡见不鲜,大学生自杀、杀人事件屡屡发生,并不断见诸媒体。这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加强生命意识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孟子遵循孔子的思路发展了儒家的生命观。他的生命观包含尊重生命尊严、保护生命权利和追求生命理想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7.
陈抗行 《小康》2005,(6):3-3
“生命小康”意味着什么?窃以为,首先意味着生命的质量,意味着生命权利的平等。古人对生命寄予的理想是:“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生产力低下的条件下,生命质量的标准尽管不高,而对生命权利的平等诉求却一以贯之。人来到这世上只能是一次,且生命的流程是单向的,过去了的不复再来。生老病死,逝者如斯。生命不仅表现为华贵,也表现为琐碎,不仅存在于富裕,也存在于贫穷。珍惜生命,就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去珍惜他人的生命;尊重生命的权利,就像尊重自己的生命权…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透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引导大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学会尊重、敬畏生命,正视死亡是高校生命教育的本质和理性追求。当前,大学生对生命的轻视或对死亡的极端恐惧彰显了生命教育的缺失。现代教育尤其是高校教育必须反思自己,承担起生命教育的重担,并作出理论和实践上的解读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生命历程理论避免了社会生活研究中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的隔离。研究以我国赣南L村6个大龄未婚男青年为分析对象,从生命历程的角度来理解农村的大龄男青年婚配难现象,发现农村大龄男青年婚配难实际上是青年个体本身社会化的失败,而这种社会化的失败源于个体生命历程中生命事件的缺失或者紊乱。时空方面的不利,家庭成员之间生命相关性所造成的生命历程之间的相互干扰,以及他们自身生命历程中重要生命事件的缺失与错位,加上自身能动性的不足,共同形塑了他们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20.
黄渊基 《求索》2014,(8):172-177
生命教育由美国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正式提出并实践,然后向世界各国辐射扩展。生命教育的缘起有其深厚的社会历史根源,即美国社会种种负面现象以及死亡教育的兴起。近半个世纪来,生命教育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广泛实施。20世纪90年代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引入生命教育并开展实践,取得了显著成绩。随后,生命教育亦成为中国大陆教育界的重要议题,其发展大致经历了教育忧思与本土探索、学术诠释与学科界定、理论热兴与实践探求、国家战略与全新发展等四个相对区分的阶段。面向未来,应提出"大生命教育"构想,倡议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成全生命。未来生命教育完全可以回应时代呼声,助力人格培养,提升公民素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进而造福整个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