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陆小娅 《现代领导》2007,(12):23-23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热了N年,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得了真经.把自己从“低效能人士”炼成了“高效能人士”。其实,对一个组织而言,最怕的不是“低效能人士”,而是“高耗能人士”.因为一个高耗能人士所消耗掉的组织能量,远远大于多个低效能人士。用流行的“二八原则”来说,一个部门中不论有多少人,领导花在别人身上的精力是“二”,花在他身上的精力是“八”;  相似文献   

2.
“大爷”在词典里有三解:一是指伯父;二是对年长男子的尊称;三是指“剥削阶级出身,不好好劳动,傲慢任性的男子”。  相似文献   

3.
在一些地方,信访工作跑偏走样,五花八门的“非正常息访”不断涌现,尤其是“花钱买稳定”成了较为普遍的选择。特别是在敏感时期,人盯人、陪吃喝、塞“红包”、免费旅游,用在上访户身上的手段可谓花样翻新;软的不好使,就来硬的,进行截访,或办“学习班”限制自由,等等。据有关人士透露,现行信访体制下,各级政府对信访的人力、财力投入是一个无底洞。然而,令人不愿看到的是,在一些地方,花了钱并没有买来稳定,反而引发了新的或者更为频繁的上访。  相似文献   

4.
俞可平 《公安学刊》2011,(4):13-16,31
“环太湖警务论坛”第八届年会的主题“民意导向警务与社会管理创新”,以及湖州市公安局的警务创新举措“警务广场”,有两个亮点深深地吸引了我:一是民意导向;二是警务创新。社会管理是一个很新的概念,现在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得到大家认可的定义。我们现在要如此强调社会管理创新,主要原因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到了一个新阶段。警务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造福于民是警务工作的根本;湖州的“警务广场”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尝试。  相似文献   

5.
中国有句流传很广的名言:“知道他的过去,就可以知道他的现在;知道他的过去和现在,就能预知他的未来。”一个人如此,一个政党和一个政权亦如此。李登辉身上的外国影子在不久前出版的《台湾的主张》一书里,李登辉对于自己处于日据时期的童年,有着充满幸福感和自豪感的追述。“最大的幸福是生长在一个小康之家,让我有机会接受完整的教育”Z日本统治台湾“若从历史观点来看,或许可算是个悲哀;但若从个人自身来说,毋宁是幸福”,“直到今天,我仍然感谢时代让我能有些体验,开启我幸福的人生”。因为父亲是日本刑警,“从小学、到中…  相似文献   

6.
云舟 《台声》2002,(9):1-1
正当人们为两岸关系出现和缓,为两岸“三通”有望实现而高兴的时候,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却再一次罔顾民意,背逆潮流,鼓吹“台湾主权独立”,声称两岸是“一边一国”,公然挑衅一个中国原则。如此极具伤害力的“台独”言论抛出后,立即引起海内外舆论一片哗然,遭到广泛的质疑和谴责。乍现曙光的两岸关系,也因此蒙上乌云,骤然紧张,两岸“三通”的大门依然关闭,台商西进的脚步依然受阻,令一切善良的人们无不扼腕痛惜。当前两岸关系的严峻情势是人们所不愿意看到的。许多关心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人士也因此深感忧虑和困惑,有的人甚至…  相似文献   

7.
8+1=?有两个答案:一是数学答案等9,二是中文答案等九。本文的“八加一”则另有一个答案——“酒”!“借酒消愁愁更愁”,可喝“八加一”的酒,确实还真能解愁。天柱县石洞镇不少农民深有体会地这么说,更有村民大倡特倡有困难就请“八加一”解愁。万世奎的绰号叫——“八加一”。他是天柱县人大代表,石洞镇坪地村党支部书记。小时仪.占...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个农民工,没多大的能耐,但万幸的是,每每在养老院无法维持的时候,总会有社会各界的热心人士帮助我挺过难关。”-杨美学 一个靠小背篼卖烤豆腐讨生活的农民工,用多年辛苦攒下的钱办起了“慈善助养院”,为孤残老人撑起一个温暖的“家”。八年间,他爱心如一日,既有无奈与心酸,也有喜悦和满足。  相似文献   

9.
下笔时,文章的标题本来叫《一个艾滋病草根组织的尴尬与坚持》,可是因为这个组织并没有合法身份,只好将“组织”换成“人士”。  相似文献   

10.
时下,选民对人大代表“不作为”现象指责颇多。少数人大代表.不好好珍惜自己的权力,忘记了人大代表的神圣职责和初当选代表时的庄严承诺。会前.他们不深入群众,不调查研究;会中,要么一言不发当“哑巴代表”,要么人云亦云,当“陪衬代表”、“举手代表”;结果是,“代表代表,会完就了”。还有一些代表分身乏术,根本没有时间、没有办法履职。另外,也有极个别代表的责任意识不强,法律意识淡薄,有损代表形象。鉴于此,评定人大代表的工作,从而督促其认真履行职责,“人大代表述职制”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斌 《政协天地》2012,(11):28-32
在泉州市政协这场全力助推“二次创业”的浪潮中,有这样一批“80后”新委员分外耀眼:殷实的家境,良好的教育,背负着世俗贴在他们身上的“富二代”标签,却勇敢传承着第·代创业先锋“爱拼才会赢”的精神衣钵,他们挺立在“二次创业”的潮头浪尖,用自己的智慧和果敢,向社会诠释着“创二代”的精神内涵;他们站在父辈的肩头上,大声呐喊……  相似文献   

12.
王一 《协商论坛》2014,(11):56-57
10月25日,新华社“新华视点”微信刊发了《习近平八论“规矩”》一文,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规矩”的论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那么,领袖们都是怎么立规矩的呢?毛泽东的“六不”规矩,成了共产党人日常的行为准则西柏坡纪念馆内,有这样一块展板,上面写着“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全会作出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这是对我国共产党人定下的规矩。  相似文献   

13.
夜思     
《中国妇运》2012,(1):46-46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古圣人的至理名占,深刻阐明学和思辩证统一的关系,要多花时间去“学”,多动脑子去“悟”.然而,繁忙的工作中,怎么安排才能做到潜心地学、静心地思和透彻地悟呢?这是事业历程的关¨点。放眼世界,善挤时间、善用时光、善于思考者,不仅成就…代名人,更是造就一份伟业。意大利的航海家哥伦布在日夜航行中于凌晨发现“新大陆”,创造惊世壮举;法国巴尔扎克面包加蜡烛,成就一个伟大的作家;  相似文献   

14.
说到残疾人求职,就是一个字,“难”,如果要加两个字,就是“非常难”。各方人士关于这一点认识的高度一致性,超乎我们的想象。但也有一种坚定、乐观的说法:“办法总比问题多。”本期“求职”的三位主人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这一说法。张太俊考公务员,数年来经历不可谓不坎坷,最终也没有实现目标,但付出总会有收获;史咏梅和金财荣,残疾不可谓不重,但他们都闯出了自己的道路,用他们的初步成功告诉其他残疾人士,信息时代,其实残疾人在职场的劣势也许不像以前那么大。  相似文献   

15.
晓沙  安东 《台声》2007,(10):37-44
陈水扁把“台独”与“民主”、“民意”绑在一起,偷换概念,浑水摸鱼,拉“民意”挑战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一个中国原则。一到“选举”,就要“公投”,这是陈水扁7年多的贯用伎俩:一是找出一个最耸人听闻的议题来转移执政无能的焦点;二是刺激“悲情”凝聚选票;三是塑造“爱台湾”的金身掩护贪腐过关。这一次,明明知道“入联”是不可能的假议题,但一定要“公投”,因为陈水扁在下台前要彻底地“绑架”一次民意。国台办负责人指出,陈水扁为了一己、一党之私,全然置2300万台湾同胞的利益于不顾,不断进行“台独”冒险,再次证明,陈水扁是一个不惜断送台海地区乃至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破坏者。  相似文献   

16.
2013年,“临时工”成了热词,“临时工很忙”成了经典网络用语。网络也对“临时工”作出了新的定义:他们是每次事故、灾难的主人公。而媒体对临时工的概括更为精辟:他们是犯事儿的,也是扛事儿的;他们是干活的,也是顶雷的;他们是壁虎的尾巴,鸵鸟的屁股;他们是炮灰,是盾牌……  相似文献   

17.
“一把手”是一个地方、单位、部门的主要领导,处于核心地位,是领导班子的“帅”;负有主要责任,是领导班子的组织者、运筹者、指挥者、协调者;发挥关键作用,引领班子的方向,统一班子的思想,集中班子的智慧,组织班子的行动。做好“一把手”,重点是把握“五子”。  相似文献   

18.
《中国残疾人》2008,(8):36-36
在我印象中,陈老先生是一位骑着自行车,带着个水壶,四处解决残疾人困难的慈祥老人,一年到头不管晴天雨天,他总是骑着自行车赶到有困难的群众家中,解决完困难后,连口水都不喝,可他从不以此为苦,反而以此为乐。因此我想对陈老先生说:“陈伯伯,您辛苦了!感谢您的帮助与支持,我将会好好地完成学业,以此为报。”  相似文献   

19.
辛旗 《台声》2002,(5):11-12
目前,两岸关系之所以僵局难破,“一国两制”方针难以落实,最根本的症结在于台湾当局不再把追求中国统一作为终极目标,更将一个中国原则与台湾民众自身利益对立起来而予以否认,甚至不承认自己的中华民族定性,不承认自己是在5000年历史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然而,一个中国是历史的、文化的、地缘的、血缘的,更是现实政治的,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邓小平在阐述“一国两制”时反复强调,解决台湾问题,我们的要求只有一个,就是一个中国,不是两个中国,“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的统一”。江泽民主席在“八项主张…  相似文献   

20.
张保振 《政策》2010,(4):59-59
读书是件幸事、福事。毕竟,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但现在的问题是.知识爆炸书太多,工作繁忙时间少。如何在这种“多”与“少”的矛盾中去读书,当然有个选择问题。“异而读书”值得一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