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建构认同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题中应有之义。近代以来,现代性外力的形塑不仅加速了乡村的衰败,而且导致乡村社区认同日趋式微。重建乡村社区认同是新时期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价值旨归,必须整合社区资源,完善社区功能,增强社区的吸引力和归属感;再造社区公共空间和符号资本,强化人们对社区的文化和心理认同;发挥社区成员主人翁意识,大力开展社区参与和志愿服务活动,发扬光大社区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2.
怎样预防疾病致残? 人类所患疾病通常分为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 常见容易导致残疾的传染性疾病有: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可引起肌肉萎缩、肢体畸形;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可影响脑功能,引起失语、强直性瘫痪、智力障碍、精神失常等;沙眼也是一种传染病,可以影响视力,重者致盲;还有许多传染性疾病如麻风病、麻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都可能致残.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关键是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主要措施是:锻炼身体,预防接种,免受传染病的侵袭.预防传染性疾病的3个重要环节是: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3.
国外社区预防和矫正少年犯罪的实践与启迪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社区对少年的犯罪行为进行预防和矫正的实践在我国刚刚开始,有些国家则对此已经有了较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本文对联合国青少年立法中有关社区在预防和矫正少年犯罪中的法律地位进行了梳理,同时也对一些国家的社区在少年犯罪行为的预防和矫正中的具体做法做了介绍,希冀借他山之石,对我国社区预防和矫正少年犯罪的实践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社区预防是青少年犯罪预防的重要环节,社区矫正也正在成为世界各国青少年犯罪矫正方式改革的发展方向。我国社区预防和矫正青少年犯罪的实践刚刚开始,2003年,国家司法部对我国的司法制度进行改革时,引入了社区预防和矫正,经过了3年的试点,已基本取得成效,但相关的制度尚没有建立,其发展与成熟需要一个完整的体系的保障,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社区预防和矫正的优越性,总结了社区预防和矫正的途径,提出了其体系构建的设想,以期对青少年犯罪的防治方面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5.
试析青少年犯罪的社区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从根本上遏制青少年犯罪,我们必须利用社会的力量,形成职责明确、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网络,切实做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社区是城市管理体制的基础,是青少年学习、生活、娱乐和就业的重要场所。社区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立足社区,可以把闲散青少年、流动青少年和问题家庭青少年等群体有针对性的管理起来,强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力度,同时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预防工作整合起来,形成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社会联运机制。  相似文献   

6.
也论社区警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警务不等于警务社区。二者相互区别而又有密切联系 ,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当前我国开展的社区警务存在种种误区。主要是把社区警务当成警务社区 ,把全局性的工作当作局部事物。社区警务是指组成社区的组织和家庭在社区管理组织的组织下 ,履行自我防范和约束的义务 ,依托警察权力 ,共同开展社区治安和安全防范、管理 ,预防、发现、控制和减少违法犯罪 ,确保社区安宁 ,维护社区各组织和家庭合法权益的系统活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从根本上遏制青少年犯罪,我们必须利用社会的力量,形成职责明确、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网络,切实做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社区是城市管理体制的基础,是青少年学习、生活、娱乐和就业的重要场所。社区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立足社区,可以把闲散青少年、流动青少年和问题家庭青少年等群体有针对性的管理起来,强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力度,同时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预防工作整合起来,形成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社会联运机制。  相似文献   

8.
《中国妇运》2014,(8):44-46
"妇女之家"要多部门联动,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社区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宣传活动,建设社区反家暴志愿者队伍,为家庭暴力当事人提供转介服务。◆◆"妇女之家"工作者要推动社区多部门工作者之间达成共识,联合做好服务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1.推动建立社区反家暴工作领导小组"妇女之家"工作者可倡导、推动社区建立由社区党委、居委会、社区服务站负责人组成的社区反家暴工作小组;推动乡村建立由村支部、村委会、村妇代会主任组成的反家暴领导小组,由村、社区“妇女之家”工作者协调开展日常的反家暴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犯罪问题日显严峻,预防控制青少年犯罪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除原有的预防措施之外,还应针对青少年生活的社区特点,重视社区在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中的作用,加强社区建设,构建青少年犯罪社区多层次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化进程中,乡村社区的村社性越来越弱,城市性越来越强,乡村社区逐渐向城市社区转变。本文利用200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分析了三种乡村社区类型的城市性特征,集镇社区、新近由农村社区转变过来的城市社区、农村等都仍具有较强的传统社区的特征,表现出了较强的村社性。但由于受到城市化影响程度的不同。三类社区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在新时代背景下,乡村社区共同体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也是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的关键步骤。以往研究聚焦从文化、地域、伦理、情感和利益等单一层面阐释乡村社区共同体建设,难以为当前乡村社会所面临的人口老龄化、乡村空心化、个体价值观念差异化等现实困境寻找出路。因此,应从生活视角来研究乡村社区共同体建设问题:在价值理念上,乡村社区共同体并非单一分散的共同体叙事,而是一个涵盖主体性的人、并以生活为目的的乡村社区共同体的诠释单元;在实践内容上,生活的实现是通过制度和空间两个要素,以此达成与乡村社区生产、生活、生态和治理四个维度的联结。生活视角下的乡村社区共同体以人的生活为中心的空间、制度和生活要素间并非彼此独立,而是协调统一、动态平衡的,从而达成系统秩序的统领性与共同体意义上的有机团结。  相似文献   

12.
武汉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社区预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武汉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及其预防的调查分析表明,影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因素有认知、情绪、意志、个性等个体因素,也有家庭、学校、社区、友群等环境因素。提出了加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社区预防要在政府、社区、学校、家庭的系统支持下构建“区街主导、社区整合、邻里相助、家校互动”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3.
凝聚社区力量、延伸警力、利用社区资源、加强社区防范和控制能力、实行导向警务、警民沟通互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共安全技术防范、提高社区民警的素质是我国社区警务模式的特色。建立多警种密切配合的社区预防体系可以主动提前警务 ,实现发案控制预防、发案后控制预防。应用群众的熟悉率、办事率、满意率改革社区警察工作的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犯罪社区预防与社区矫正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犯罪作为全球性的问题一直广受关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当前司法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社区预防与矫正制度的确立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本文从研究这一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入手,具体阐述如何进一步确立适合我国青少年犯罪社区预防与社区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世纪行》2007,(11):11-11
我省社区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 文化活动设施基本齐全。在全省3539个社区中,平均每个社区有居民活动场所2.31个,有文化教育服务设施2.66个,大多数社区有社区图书室(馆),半数以上社区受惠于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建立了老年人活动室。不少社区有老年大学、党员之家等文化相关设施。另外还有宣传栏、科普墙、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犯罪的预防离不开和谐社会的创建。在和谐社会视野下,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基础,营造社区良好的人文环境,树立专门机关与社区资源相结合的情境预防防线以及引入社区矫正等少年司法制度都是可行的社区犯罪预防措施,构建起对青少年犯罪的社区预防系统。社区能充分发挥犯罪预防的作用,需要对社区预防自身的地位提高认识,协调好两大主体的功能,并由政府作为社区预防的坚强保障。  相似文献   

17.
社区自治既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向,也是社会主义基层民主的生长点。社区自治存在着宏观环境的约束、组织和居民参与的不足、社会资本的缺失等问题和困境,现有研究主要从国家作用和治理结构等角度提出突破社区自治瓶颈的路径,对提高社区居民内部自治的主观能动性强调较少。社区精英是发挥社区自治能动性的重要领导力量,中国历史上古代社会乡村自治中乡绅主导自治的模式对于现代城市社区自治中社区精英主导自治模式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社区精英主要通过互惠机制、声望机制、信任机制、领导机制、规范机制等发挥自治能动作用。如何发现社区精英并促进社区精英发挥自治能动性是实现中国城市社区自治的重要途径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孙九霞 《思想战线》2006,32(5):59-64
在乡村社区旅游发展中,当地农民的旅游参与状态表现为参与积极性高、参与程度低、参与过程中矛盾普遍存在,从而使旅游发展改变农民境遇的可能不能迅速转化成必然。乡村社区旅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制度框架下的政策关照和农民自身能力成长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在第一届事故与伤害预防大会上提出安全社区的概念。在安全社区中,往往存在一套完善的机制和程序,确保有能力持续改进社区安全绩效,保障居民安全、健康,最大限度预防和降低事故及伤害。我国的安全社区建设起步晚  相似文献   

20.
叶慧 《今日浙江》2010,(1):46-47
“这是投入180万元新落成的社区服务中心。”安吉县搬福镇洪家社区主任钟劲松愉快地领着我们参观。在这座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的徽派建筑庭院里,生活服务会所、警务室、调解室、多功能教育室、党员活动室、医疗站等一应俱全。服务大厅里.墙上悬挂的电子显示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