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81年5月,任桂香出生在安徽萧县张庄寨镇条吉村。天有不测风云.第二年夏季,萧县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大水过后,她患了小儿麻痹症。可怜天下父母心,本来家境穷困的爸爸妈妈背着她踏上了漫漫求医路。家里的钱花光了,又欠了一身债,也没治好她的病。从此,小桂香拖着残躯和邻居家的孩子们一起玩耍、上学、下地。也不知摔倒过多少次,也不知流了多少眼泪。  相似文献   

2.
围剿贫困     
案例案例一:九岁的小莉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像其他同龄孩子一样去上学。小莉的家在太行山最深处的一个小村子。小莉不能上学的原因很简单,在把三个姐姐都送到学校后,曾经发誓要让每个孩子都走出大山的父亲实在拿不出第四份学费。小莉不能上学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看护四岁的弟弟。上个月,小莉过生日时,除了得到两个鸡蛋外,还得到父亲不太肯定的许诺,如果今年的粮食、果子收成都不错,就让她也去上学,这让小莉兴奋得几个晚上没睡好。可是半个月前,小莉的上学梦被彻底粉碎了。家里的支柱———父亲帮邻居修房子时不慎从房上摔下来,…  相似文献   

3.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没吃过这种苦,哪里知道其中的辛酸。方庆元10岁开始读书,15岁开始当家。虽然当时乡下并不看重孩子读书,虽然父母都有病、家里需要壮劳力挣工分,但母亲说服父亲:“我们苦了一辈子,要让小的上学。现在共产党来了,这么好的条件……”后来哥哥考取了初中,是生产队上第一个中学生。哥哥外出求学,把家郑重地托付给方庆元。从此方庆元要负责支撑一个家,并为哥哥、妹妹和自己筹学费。  相似文献   

4.
母亲的账本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这个字眼显得很陌生。因为在我还不足两岁的时候,父亲就因病魔离开了我们,只剩下母亲孤单的身影。母亲的身影在我的生活中不停地晃动:上班、下班、洗衣、做饭、接我们上学放学、一个人换煤气、电灯坏了自己修……所有父亲的角色都被母亲一个人承揽了下来。慢慢地,我们长大了,看着母亲的白发一点点变多,皱纹过早地刻进她沧桑的面容。为了我们,这么多年来她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没有时间也没有钱走出家乡的小镇……她省吃俭用,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兄妹三人一个个地送进了大学的校门。母亲笑了,笑得很欣慰。毕业后,哥哥姐姐都离开了…  相似文献   

5.
江苏射阳县黄尖镇花川村男青年王文斌,今年刚入南京师范大学毕业。提起他的求学经历,小王总说:我永远不会忘记乡亲们对我的关心帮助。”今年26岁的王文斌出生在一个不幸的家庭,父亲王少荣患有精神病,”且一只眼睛失明。母亲朱仁秀左腿残疾。哥哥姐姐智力低下,一家五口唯有王文斌是一个健全的人。全家吃饭穿衣都由集体解决。1980年,王文斌到了上学的年龄。看到其他小伙伴高高兴兴地去上学,他拽着妈妈的衣角也要读书。可是一贫如洗的家庭拿什么让他去读书呢?这时村支部和学校的领导来到他家里,将王文斌接到学校,使王文斌走进了课堂…  相似文献   

6.
胡枫  廖超文 《当代广西》2014,(10):48-49
正9岁,母亲因脑溢血离世,她赶不及见母亲最后一面。15岁,父亲中风导致偏瘫,她休学回家照顾父亲。16岁,她背起父亲上学去。17岁,经过精心护理,父亲一次能站立半小时。她叫陈春林,1997年出生在钟山县清塘镇英家村,家庭虽贫寒但也完整幸福。然而,9岁以后,母亲早逝、父亲瘫痪,年幼的她和弟弟的生活开始布满阴霾。  相似文献   

7.
"创业时父亲没给一毛钱"。王雪红在王永庆的女儿中排行老三。1975年,17岁的王雪红远渡重洋,去了美国。她的哥哥、姐姐都在英国留学,而她就读的却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对此,王雪红后来解释说:"父亲当时说,世界的经济中心已经从英国转到美国,因此让我到美国留学。"1988年,王雪红在硅谷接触到一家做芯片的小公司,萌生了自己创业的想法。  相似文献   

8.
她出生在1969年的严冬 ,也许正是因为她降生的季节缘故 ,注定了她的人生旅途更多的是艰辛、痛苦与磨难 ,但同时也铸就了她刚毅不屈的性格。在她来到世间第六年父亲撒手人寰 ,留下孱弱的母亲和她们姐妹五个 ,为了供她和两个姐姐上学 ,母亲节衣缩食 ,勉强支撑着这个家。为了生存 ,正在上学的两个姐姐被迫辍学回家务农 ,可以想象 ,当时她的家庭已经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可为了满足她的求知欲 ,在上小学二年级时母亲不得不把她送到姐姐家去上学 ,从此 ,她就在姐姐家渡过了她十年的求学生涯。1988年当她顺利地走过高考的“独木桥”时 ,命…  相似文献   

9.
师妹     
张军明 《人民公安》2006,(14):45-45
我还没有回到故乡的时候,警校一小师妹就在我家乡上班了。她家是南疆的,父亲是很久以前含金量很高的老牌大学生。我和她本来不相识,因为她哥哥和我同一区队,又是上下铺,她经常来找哥哥,所以就认识了。我调回来,刚好接她的位置。交接完了,晚上我加班,她也来帮忙。边干活边告诉我  相似文献   

10.
从小我就渴望上学 我1937年出生在马来西亚,有3个哥哥和一个姐姐,我是家里最小的。我家住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加影锡米山区的橡胶园里,全家人都在橡胶园工作。10岁那年,我也像哥哥姐姐一样开始在橡胶园里工作,十分辛苦而且非常枯燥。正因如此,我渴望上学,渴望有同伴。  相似文献   

11.
感受母亲     
人有多早懂事,就有多早感受母亲。 我最早对母亲的感受大概也就只有五六岁吧,那时候我常常问姥姥:“我妈妈是不是后妈呀?” 记忆中的母亲很少有笑脸,说话声音不大,语调也很平和,但是却有威严,凡是母亲说过的话,我们孩子是一定要照办的,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和哥哥都以为,大人和孩子的关系就是这样,张三李四家也一定是这样。突然有一天,我们家来了一对母女,是我母亲的远房表弟媳妇,她女儿和我差不多年纪,但是她不仅不听她妈妈的话,而且每天都粘在她妈妈身上,她母亲不是拉着她就是背着她。我和哥哥都傻了,  相似文献   

12.
一个考上了中专的贫困女孩没钱上学,还被父亲逼着去嫁人。怀拙着强烈的读书梦,她逃婚到外地打工,并有幸遇到一位善良悲悯的女教师,女教师不仅供她念书,还将她“打工”的工钱寄给其困窘的父亲。  相似文献   

13.
咸庆英 《传承》2009,(19):64-64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要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现在,背着书包上学校,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时间回溯几十年,能够"背上小书包"上学校,却是一件令人无  相似文献   

14.
LangYixiu,theWell-KnownSingerofChina郎毓秀原籍杭州,1918年出生天上海童年时代在只有慈父没有母爱的岁月中度过。父郎静山,由于婚姻由双方家长包办,造成分离,她跟乃父和哥哥在上海生活。她虽失去了母爱,但她也是父亲郎静山所最钟爱的、集聪明智慧于一身的亲骨肉,她的童年在金色的音乐王国中度过。即静山,毕生酷爱摄影艺术;在上海神报》馆工作,30年代不断在国际上展出作品,1980年被美国纽约摄影学会评为世界十大艺术摄影家。地也喜爱西洋音乐,收集了一些世界著名音乐大家的唱片,以及器乐曲等唱片,还有丰子悄的硒洋音乐…  相似文献   

15.
何标 《台声》2002,(7):36-38
没有了“寻死”的自由1953年4月22日碧霞在台中县太平乡三卡仔村被特务逮捕,押解到“警备司令部”。在那里,她接连受到“疲劳审讯”和各种刑讯。特务们指着她的鼻子吼道:“你们家是‘共匪’的窝,你父亲、哥哥、丈夫做的事,你怎么会一点都不知道?”这就是他们抓她、关她、打她的惟一理由。而早就横下了一条心的碧霞,任凭怎样打骂,就是紧咬牙关不开口,特务们什么也得不到,又拿她毫无办法。李碧霞无辜被捕坐牢期间,对父、兄、丈夫所献身的事业没有任何损伤,对全家的清白声誉没有丝毫玷污,也没做过一件对不起亲朋好友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我 是在内蒙古最西端戈壁沙漠深处 ,那片被称为“生命禁区”、“男人世界”的天地里第一次见到王丽萍的。她的身份很特殊 ,她是算井子公安边防派出所指导员郭永春的妻子 ,是派出所便民诊所中惟一的医生 ,一名不穿警服的派出所成员 ,也是那片天地惟一的女大学生。一1995年 ,父亲病重 ,在兰州医学院上学的王丽萍匆匆请假回到故乡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在她的精心照顾下 ,父亲很快康复出院。父亲的一位老乡请他们全家吃饭 ,席间她第一次见到了身着警服、在阿盟东方红公安边防派出所工作的郭永春。回到学校后 ,她收到那位老乡的信 ,才恍然大悟 …  相似文献   

17.
左元峰 《人权》2009,(1):41-42
2006年8月一个炎热的夏日,中国西部青海同仁县浪加村的土族少女拉毛才让蜷缩在一片多风的土地上,小声说:“我想上学。”她神情恍惚,反复呢喃着这句话,丝毫不理会父亲叫她回去放羊的吆喝。  相似文献   

18.
1992年,年仅19岁的刘岩和比他大两岁的哥哥刘英,背着木匠工具走街串巷打零活,双阳的街头巷尾到处都留下了兄弟俩奔波忙碌的身影。1994年,刘岩和哥哥在资金不足一万,厂房不足百米的艰苦条件下,创办了兄弟家具厂,走上了充满苦涩艰辛的创业之路。  相似文献   

19.
直挂云帆济沧海———访黄委会水文水资源研究所副所长王玲□李天锡常红晓采访王玲,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她言谈举止间扑面而来的坦诚直率和执着追求的开拓精神。直觉告诉我们,这是一个质朴率真的人;理性提醒我们,只有拒绝平庸、追求卓越才能使王玲今日硕果累累。在采...  相似文献   

20.
钱伟  朱磊 《今日广西》2010,(21):20-21
她出身贫寒,母亲长年患病,父亲在外打工。她背着患病的母亲去上大学。一边学习,一边打工挣钱。一边照料母亲。生活的苦难赋予她异于常人的乐观与坚韧。这个平凡的90后女孩,叫石秀琴,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