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红河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强州战略,围绕统筹好、建机制、扩总量、抓培养、强服务的工作思路,开拓创新,狠抓落实,使全州人才工作在十一五时期实现了稳步推进,为推动红河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胡永铨 《浙江人事》2007,(10):42-43
近年来.余姚市相继确立了“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发展战略,人才工作以“抓服务、促发展”为目标,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创新工作机制、优化创业环境,积极探索为民营企业发展服务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市共有规模以上民营企业1199家,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421亿元,比上年增长19%。企业人才队伍也呈现迅猛发展态势,2006年底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9.6万人.其中企业专业技术人才3.5万人,在我市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为我市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主要标志在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以主要矛盾的转化为视角,分析当代青年社会工作人才发展的现状,面对服务对象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与社会工作者均衡、充分提供专业服务之间的矛盾,迫切需要加强青年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创新青年社会工作人才机制,注重发挥学历教育与社会服务双向平台和高等院校与实践基地双联动作用,推动青年社会工作人才机制的顶层设计,以层级清晰的薪酬福利及职业晋升体系来保障青年社工人才机制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4.
20年来,太仓的人才人事工作,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顺应时代发展的脉搏,紧贴经济建设中心,充分发挥体制、机制的作用,逐步摆脱了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纳入了经济发展大循环,主动高效地为用人单位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人才总量已达28428人,比20年前翻了三番,全国县级市最早建起了拥有独立网站的网上人才市场,真正形成了立足太仓、面向全国、通往世界的人才管理新机制。国家人事部副部长张学忠考察太仓后,高度评价:“太仓人事人才工作是全方位的好”。以构筑人才资源高地为目标,确立整体性人才开发的跨世纪发展战略。走依靠科技和人才发…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动力、第一支撑"的理念,以建设泰山人才特区为抓手,大力实施"筑巢、引智、暖心"三项工程,创新工作机制,优化人才环境,打造人才高地,为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全区人才总量达到5.6万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和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以落实《山西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主线,以人才培养、选拔、吸引、使用为重点,不断创新工作,完善机制,健全制度,优化环境,大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全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总量稳步增加、结构不断优化、素质不断提高,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深圳经济特区人才资源开发有许多特点,如:以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人才总量的快速发展;以企业作为人才开发的主战场;以优秀青年人才作为主要开发对象;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实现人才质量的提高,以全新的理念挖掘人才价值;以灵活的机制激励人才;以灵活、宽松的环境便利人才的引进与交流等。这些都值得广西在人才资源开发方面学习和借鉴。广西在人才资源开发上存在许多不足,应借鉴深圳的经验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8.
《浙江人事》2006,(7):F0003-F0003
台州市椒江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切实抓好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三个环节,着力构筑和完善人才工作决策、协调、服务和监督四大机制。至2005年底,全区人才总量达到3.3万多人,其中高层次人才达到1000多人,每万人口人才拥有量681.2人,为椒江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就业与保障》2014,(7):47-50
正近年来,为服务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推动民营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泉州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围绕省上对泉州"建设民营企业聚集区,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目标定位,探索提出"365"民营企业人才工作机制。"365"民营企业人才工作机制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民营企业对以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为主体的各类人才队伍的需求,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服务等六个环节的具体举措,充分  相似文献   

10.
2009年桐乡市人才人事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健全体制机制、推动转型升级、服务科学发展、打造和谐人事”为载体,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推动人才人事工作创新发展,努力为“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项目攻坚年”活动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正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实现吉林振兴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人才。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以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指针,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切实发挥比较优势,下好人才优先发展"先手棋",吹响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冲锋号",充分激发人才服务振兴发展的原动力,让吉林成为人才实现价值、发挥作用的沃土,让人才成为推动吉林振兴发展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朱伟 《今日浙江》2006,(16):30-31
近年来,嘉兴各级组织部门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按照“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要求,以创新为手段,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着力在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体系、营造发展环境、优化人才服务上深入实践,有效推进人才强市战略。以建立健全党管人才新机制为契机,加强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构建党管人才新机制。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有效协调、科学整合各种人才工作力量,充分发挥人才工作的整体功能和作用,形成有力的工作合力,实现人才资源的高效开发。为进一步推进人才工作新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市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着重就深化…  相似文献   

13.
正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镇。流动大军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流动人才党员,其中39岁以下占流动党员总量的94%。2007年4月,广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党委正式成立,针对流动人才党员年轻人多、文化素质高、经常变动、高度分散、管理难度大等特点,依托广西人才市场,逐步形成了以党员为本、以服务为先、以网络为基、以支部书记为纽带的党建工作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流动人才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4.
郎晶晶 《创造》2016,(9):22-23
正"十二五"期间,云南大力实施科教兴滇和人才强省战略,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达431.49万人。"云岭"系列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了近500名行业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集聚了近600名海内外人才,"1号文件"打出制度"组合拳"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十二五"期间,云南省大力实施科教兴滇和人才强省战略,以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为动力,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为抓手,大力培养开发本土人才,积极引进急需紧缺  相似文献   

15.
俞伦 《浙江人事》2008,(11):12-13
人才总量和结构,人才政策和创业环境,人才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滞后,制约了奉化工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如何为企业破解人才的瓶颈制约,促进企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是人事部门的应尽职责。从去年开始,奉化人事局主动转变工作职能,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把人才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企业,把人事人才公共服务前移到企业,扎扎实实地开展以“为企业送政策、送人才、送关爱、送保障”为主题的人事人才服务进企业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评价、激励、保障,是促进人才资源发挥作用的三大支撑。加快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步伐,构建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对于聚力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坚定不移闯出新路、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具有重要意义。一、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的探索实践近年来,安徽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人才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立足省情实际,以人才工作要"活"为总抓手,把人才强省作为重大战略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17.
今年,台州人才人事工作将紧紧围绕服务于台州企业转型升级,服务于台州创业创新,服务于台州打造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大力推进人才资源开发,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加强各类人才集聚和培养,预计到2009年底全市人才总量达到61万人。  相似文献   

18.
民生保障是城市功能提升的重要标志,全域城市化加快了城乡养老服务一体化进程。大连是一个老龄化程度较高、发展速度较快的城市,以生活照料为主的养老服务越来越成为巨大而紧迫的需求。为更好地整合资源,充分发挥社区的依托作用,我们提出构建社区养老服务援助网络。即以社区服务为中心,构建资金、人才、政策、机制相互连通、互为支撑的社区养老服务援助网络。  相似文献   

19.
张彤 《现代领导》2006,(2):30-31
近年来,江苏省泗洪县人才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健全人才IT作机制.积极营造为各类人才服务环境,以创新求突破.全方位推动人才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创新人才柔性流动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德清县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积极探索人才柔性流动方式,创新人才柔性流动机制,以智力服务为核心,突破工作地、工作单位和工作方式的限制,逐渐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柔性引才方式,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