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康》2017,(16)
<正>"2017中国居住小康指数"调查显示,2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最适合居住在城镇,20.8%的受访者心仪二线城市,16.5%的受访者青睐乡村,12.7%的受访者喜欢三线城市,8.3%的受访者打算移居国外,只有16.7%的受访者明确表示自己适合一线城市。  相似文献   

2.
《小康》2015,(11)
<正>近几年的"中国居住小康指数"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生活质量和发展的品质,"一线城市"不再是大多数人的"扎堆选择",平衡生活和发展的关系后,近一半的人希望到"二线城市"生活和发展,仅一成人希望到"一线城市"生活和发展"从现在到今年年底,您会买房吗?"这是"2015中国居住小康指数"调查问卷中的一道题目,结果54.8%的人选择"观望",39%的人明确表示"不买",只  相似文献   

3.
罗屿 《小康》2013,(9):50-55
在涉及20个城市,有万余人参加的"2013中国居住小康指数"调查中,只有15.6%的人在2013年买了房子,而在其余84.4%的受访者中,只有不足一成人肯定地表示从现在到今年年底"会"买房。价格,仍是中国公众购房的首要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4.
《小康》2021,(13)
正怎样才算住得好,每个人心目中都有着自己的判断标准。在"2021中国现代居住发展指数"调查中,面对房屋的工程质量、户型与布局设计、小区环境、周边生活配套等近20个选项,超三成的受访者把"最不满意"的一票投给了"离工作地点太远"。  相似文献   

5.
《小康》2016,(11)
正今年中国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之一是去库存,对于自己所在地区的房屋库存量,老百姓也非常关心,今年还会买房吗?六成人表示正在观望,在选择住房时,二手房有其独特的优势,70.6%的人会选择购买二手房,中国人的最大居住梦想是房屋舒适,而在最心仪的居住地选择上,大部分受访者都把票投给了二三线城市  相似文献   

6.
欧阳海燕 《小康》2011,(6):32-36
三分之二的城市青年表示,住房支出令他们倍感压力。而压力对于青年人最明显的五种影响是:日常生活精打细算、心烦、减少休闲娱乐活动、缺乏安全感以及担心失业。对于奋斗在一线城市的青年人来说,发展面临的最突出的困难在于"生活成本高、生存压力大"、"买房难、租房不易,住房问题难以解决",以及"收入不满意",因此有近五成一线城市青年觉得自己更适合在二三线城市居住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抓住城市管理和服务这个重点,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更加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为了解北京市居民对居住环境的评价,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满足市民公共服务需求,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近期开展了北京市居民居住环境满意度调查(居住环境满意度包括居住地周边公共服务和小区物业管理两个方面。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8.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85.7%的人感觉身边有为了规避房产调控等政策而"功利性离婚"的现象。进一步分析发现,一线城市的受访者表示"功利性离婚"现象较多的比例最高,达到44.5%。二线城市、  相似文献   

9.
《小康》2020,(13)
正"2020中国居住小康指数"调查显示,31.6%的受访者正在犹豫或者打算离开本地发展,24.4%的受访者表示身边存在受疫情影响而改变原定租房计划的情况。最近可愁坏了居住在北京东三环的陶诺,他整租了一套三居室,本来和两个室友合住了一年多也相处很好,但上个月其中一个室友因为工作原因要退租。陶诺已经在这里住了三四年,换室友也是常有的,但今年他再次转租房子时却发现,即使是在城市青年换工作、换驻地较为密集的三四月份,以往一周左右可租出的房子现在挂在网上近一个月也没有找到适合的租客。马上就要到给  相似文献   

10.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为了缓解战争破坏和人口增长带来的住房短缺,众多西方国家都进行了以大型居住社区为主要形式的大规模社会住房建设。随着历史的发展变化,大型居住社区走过"繁荣——衰败——复兴"的发展历程。参考国外城市的发展经验,可以为上海建设和管理大型居住社区提供有益的启发与镜鉴。整合交通枢纽与商业中心新加坡的居住区是以新镇模式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串联式发展。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新加坡已开发了23个高密度新镇,约九成的人口都居住在新镇中。一般,单个新镇规模为15-30万人口,占地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作为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的主力军,青年务工农民的居住问题日益突出.本文提出了作为有效解决城市流动人口过渡性居住的两种主要模式:"集宿区"和"城中村",结合苏州市青年务工农民居住状况的调查研究,对"集宿区"建设与"城中村"改造两者间关系的解读,探索出一种两者融合的混合社区模式,并从开发模式和管理策略上证明了这种混合社区模式操作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城市居住空间是城市社会的基本空间类型。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住房分配制度的改革,城市居住的类型呈现出多元发展的特征,城市居民“安居”不仅仅是有房而居,安居概念逐渐变成了以“美居”为核心和以生态环境及社会融洽相协调的“居住”。与此同时,一些“城中村”、低收入阶层的城市贫民和外来打工人员等由于经济状况较差而不得不在条件较为恶劣、环境污染严重、低矮的房屋或棚户区居住。正是因为社会各阶层生活水平与居住质量需求差异较大,导致了城市居住空间出现分异是不可避免的历史趋势。居住的贫富分化会造成加剧社会阶层分化、扩大社会…  相似文献   

13.
大型居住社区(以下简称"大居")是上海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努力推动经济发展、健全住房保障体系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优化上海城市格局和推动上海经济转型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涉及9个区县上百万人口的居住和迁移。以闵行区为例,根据市有关规划,到"十二五"末,闵行区共承担1440万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20,(13)
正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国人经历了一段不短的"宅家"时光。从居住品质到社区服务,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用如此长的时间去感受"家"的空间与温度,也因此对自己的居住品质及服务提升有了新的思考。"您选择住所时,会主要考虑哪些条件?"这是"中国居住小康指数"调查问卷中的一道题目。"2020中国居住小康指数"调查结果显示,时隔三年,性价比再次位列"公众选择住房的十项标准"榜单第一位。  相似文献   

15.
居住隔离在一定程度上对同一住宅阶层的群体起着激励作用,因其相似的经济利益、兴趣爱好等能够形成共同的利益需求。但居住隔离不利于文化的交流,严重者则可能引发文化隔离,从而限制城市整合文化的功能,使城市文化难以成长;甚至加剧阶层间的对立和冲突,从而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此,从城市的稳定和发展而言,我们还是要警惕"居住隔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吴筇 《创造》2004,(3):17-18
进入21世纪的头一、两年,中国人刚刚对一个概念--"最适于人居住城市"熟悉起来,并且开始用这个概念为国内城市品级打分.结果,云南省在国家建设部组织的"最适于人居住城市"评比中取得荣誉的有一个个旧市.  相似文献   

17.
罗屿 《小康》2012,(6):58-65
"中国城市居民居住情况调查"显示,自2009年以来有超过七成(71.4%)国人购买了住房,其中用于满足刚性需求,占总比例六成以上。在4个一线城市、2个直辖市、26个省会城市和8个重点城市中,长沙、拉萨、福州分别在"40城市拥有住房比率"、"40城市居民本年度买房意愿"和"40城市居民居住环境满意度"排行榜中位列第一  相似文献   

18.
居住环境是“住宅内部环境———住宅近旁环境———住区环境———城市环境”体系中的基本环节。居住环境的构成涉及到自然环境、城市环境、社会体制、生活方式、技术体系以及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一、居住环境的整体设计居住环境可分为自然生态环境与人工建成环境两个方面。前者包括地形、地貌、矿产、水源、植被等;而后者则指城市的建筑等人工的环境,它既有声、光、暖等功能使用方面的物质环境,又有历史遗产、社会生活、视觉感受等精神方面的文化环境,居住环境美化工作,是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和契合,同时…  相似文献   

19.
正宁政办发[2018]23号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随着我市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发展速度的加快,外来务工人员已经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社会力量,对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正常运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居住问题,改善其居住条件,共享城市的繁荣与发展,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居住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20.
城郊失地农民的集中居住与移民文化适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行农民集中居住是统筹我国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的战略举措.农民集中居住涉及农民的整体搬迁和空间位移.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看,农民集中居住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农民作为移民对于新环境的文化适应过程.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包括技术系统、制度系统以及观念系统,因此集中居住区移民的文化适应相应地就形成了技术层面适应、制度层面适应以及观念层面适应.技术层面适应表现为从农耕生产向从事工商业的技能转型,制度层面适应表现为对城市科层制组织和各种规制的适应,观念层面适应表现为移民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心理结构上发生的现代转向.政府在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集中居住区的"物质"要素建设,更要注重"非物质"要素建设,关心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