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曾指出:"通过对话和各自阐述自己的理由进行争论,这是21世纪教育需要的一种手段。"对话教学正切合了当今时代对教育、对人才的这种要求。一、对话教学的起源与含义对话教学有着悠久的中外历史渊源,最早可追溯至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在西方,可追溯至苏格拉底。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是把每个现成的道理或理论直接告诉给学生,而是通过简单易懂、通俗随  相似文献   

2.
当前,对话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教学时尚"。有效对话,作为新的教学思路、作为意义分享的方式、作为价值建构过程,在德育课教学中蕴藏着极大的价值。然而,德育课有效对话的开展极为不易,在对话主题、对话行为、对话指导、对话预设与生成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从生成话题、创设情境、交流回应、养成对话之心四个方面给出建议,希望能对德育课教学实践的改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宁波 《前沿》2013,(4):172-173
传统高职教育教学方式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了解对话式教学对于课堂效果以及学生能力是很有助益的,并且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要从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间的对话以及学生间的对话四个方面,提出了采用基于对话式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主体间性哲学视域中的语际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冬梅 《求索》2010,(5):104-106
主体间性是当代哲学消解一元中心式主体,用交往理性、对话理性取代主体中心理性的基础性论题,是一个普遍的哲学问题。将语际阐释这一古老而又复杂的人类活动置于主体间性的哲学视域之下,我们不仅获得了关于意义与理解的新知,看到了语际阐释过程中意义的对话生成性,还获得了实践与伦理意义上的启示,看到了在语际阐释这一文化对话活动中建立彼此尊重之对话伦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互动对话是不同主体间在教学创新、生成、发展等行为上的内在彰显和实践外化。遵循《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超越传统教学的知识浅表化、思维浅层化和情感浅淡化,积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强化知识的价值意蕴;加强生生对话促进经验的结构与联想,走向深度的批判理性;开展师生对话培育思维技能,提升高阶思维能力;通过自我对话加强反思,觉悟指引人生;与专家对话从学科视界走向统整融合,促进学习样态的实践促进。  相似文献   

6.
2005年,周文重出任中国驻美国大使。此后不久,中美战略经济对话(2009年与中美战略对话合并为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就开始筹备和启动。在大使任内的5年间,他亲历了这一对话的形式演变和发展。如今,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已成为推进新时期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平台。在今年5月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美国举行前夕,本刊记者专访了周文重。  相似文献   

7.
构建高校学生工作的对话教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工作中的对话教育是以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式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教育,是在“你一我”的对话中进行心灵对话和精神沟通的过程。学生工作中的对话不限于纯粹的形式,而是师生双方精神敞开的互动交流。  相似文献   

8.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运用央视《新闻1+1》的谈话模式,巧妙地把节目内容和现行教材相融合,可以有效地生成互动对话的教学机制,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9.
小说艺术中对话观念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中 ,发生了几次重大的变化 :其一是由言语对话向思想交锋的对话性的转变 ,其二是由言语表层的“显”对话到言语深层的“潜”对话 ,其三是由思想交锋到文体交错的对话。本文旨在讨论传统“显”对话到现代“潜”对话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0.
文学史不是简单地罗列文学变化的历史过程,而是要在文学变化的过程中寻求变化的依据、意义、影响等问题,那么这种寻求就需要在文学史涉及的若干方面建立一种对话关系,是在这种关系中建立文学史的叙史框架。本文从文学的经典化机制、文体的演变关系、文学发展过程中文学目标、文学标准的变化状况,以及文学史在叙史过程中涉及到的文学视点和文化视点的矛盾这样几个方面,探讨了文学史研究中体现的几种对话关系。这种论述不是对于文学史包含的对话关系的完全穷举,实际上可以在许多不同方面建立多种角度和意义的对话关系,那么,这里的论述目的就是解剖文学史对话关系的实质内容。通过这种解剖,我们可以对文学史有更为充分的体认,对于实际的文学史的撰写和研究提供一个参照。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培训工作,一年来开展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在夯实基础,创新机制,打造品牌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们以“思路”引领“作为”,以“作为”确立“地位”,使人大培训工作逐步从边缘走向中心。近日,记者(以下简称陆)有机会与培工委副主任方世忠(以下简称方)对话,就一年来上海人大培训丁作的理念、机制和效应等问题展开对话。  相似文献   

12.
张起  程广云 《前沿》2012,(1):45-49
对话的"第一哲学"研究,是指将对话问题置于形而上学高度,从本体论、认识论和语言学的向度进行批判性的反思。通过围绕作为当代对话理论主要代表的马丁.布伯、巴赫金和戴维.伯姆三者的理论,考察对话与主体、话语及思维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系统地阐释对话的存在论、语言学和认识论。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政课传统的灌输式授课模式缺陷十分明显,其缺乏互动、思考、自由等弊端日益凸显。积极探索教学方式改革,借鉴对话式教学,是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李晓萍 《前沿》2004,(9):142-144
自从人类开始使用机械设备从事各种生产活动和实践 ,“人———机”模型 (即人机系统 )就一直存在着。长期以来 ,这种人机系统中人与机器的联系是单方向的 ,即要么是人适应机器的操作程序 ,要么改善机器的操作程序来适应人在操作上的需要。然而 ,伴随科学技术发展到上个世纪中后期 ,特别是后期 ,以计算机和电信技术为依托的网络的出现和普及 ,这种人与机器的单向性特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上网使人们有了一种全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和形式。上网这种“人———机”形式改变了以往那种“人———机”模型的单向性 ,而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人机互动模型 ,即双向性的对话形式。说它是一种“对话”模型 ,是因为人们可以在网上工作、学习、沟通、娱乐和交谈等 ,宛如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谈话一般。笔者正是试图从上网这种人机互动性入手 ,从科技史的发展背景下分析网上生活的本质———“人———机对话”模型 (这也是本文提出的新的视角和观点 ) ,分析“人———机对话”模型中“对话”的实质 ,以及进一步阐述这种“人———机对话”模型中的知觉系统和虚拟现实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5.
罗军 《前沿》2011,(17)
在佛教与科学的某些相近论述之间进行格义比附,说佛教的某个思想就是科学,以此希望两者达到汇通,这种做法是无意义的。因为佛教与科学本属两个不同范式,有着不同的视角与前进方向,牵强的比附只会伤害双方。佛教与科学均暗含了对同一宇宙的基本认定,因而可以在二者分别提炼出来的形而上思想展开对话。不要比佛教与科学,而要比它们的形而上学,这正是对话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6.
文学话语与意义承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詹七一 《思想战线》2002,28(2):97-101
在现代语言学的意义上 ,作为人的言语行为的文学 ,其意义的生成和解释建立在写与读的话语对话基础上。在文学的话语对话中 ,言语行为还可能转化为意义解释基础上的言效行为。在社会文化分层的意义上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文学中的所谓“主流”、“先锋”、“大众”三种文学样态即具有话语承诺的明显特征 ,并分别显示出替他人承诺、自我承诺和消费性承诺的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在传人中国时经历了与“社会改良主义9966基尔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的三次主要的论战,在论战中,马克思主义不仅最终战胜了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诘难,展现出自身的比较优势,而且也从论战中汲取了合理的成分,体现了在“对话”中的沟通交流,使自身得到升华。在新时期我们应该继续秉承“对话”精神,坚持一个原则,把握两个具体要求,把我们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8.
随着虚拟对话概念的提出,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这种语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视阈中的虚拟对话具有预设性、封闭性和可控性等特征,能够调节课堂节奏,密切授课内容之间联系,引发积极思考,增进官兵互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虚拟对话要有的放矢,精心设计,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艾菲·布里斯特》是十九世纪德国作家台奥多尔?冯塔纳同类作品中艺术形式最完美、写作风格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在文本中,作者成功运用了聚焦式对话、隐喻式对话和书信式对话等三种对话叙事形式,生动、具体地塑造出可感性强的人物形象,并为故事情节的导引和铺排提供了有利的叙事基础。  相似文献   

20.
曹彦 《理论月刊》2012,(5):44-46
过去的宗教对话之所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宗教冲突,是因为以往的对话主角都是代表宗教团体的宗教领袖、精英学者和政府官员等“大人物”,因此这样的宗教对话要么流于形式,要么成了空谈,要么被利益集团所操纵.作者认为要想世界和平、宗教和平,就必须落实到普通信众每个人内心的平和,人格的独立,思想的自觉上,从而不被他人所左右和利用.因此宗教对话的真正主体、主角应该是普通信众、普通公民.而自助餐式的宗教对话便是符合这种精神的最简便、最普遍、最落实的宗教对话模式.在这种对话实践中,其他的“大人物”只是对话的服务者、维护者,真正的主角是自己选择、自己品味的普通信众.在这里没有任何的权威与评价,因为每个人只对自己负责.这是和而不同的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