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王天玺 《创造》2010,(8):62-65
在人类发展的这个新时代,我们无论把眼光投向任何方向、任何领域,都会看到知识的无限爆发,都会看到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无限增长,都会看到文化的力量空前强大。文化主导着人类社会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文玉 《中国减灾》2010,(5):52-53
你是地球上生存的最后一个人——这是很多科幻大片中常见的幻想。如果让我们来预测,地球上没有了人类会怎样,我们的预言是什么?好好地想一想,突然有一天,人类在地球上消失了,也许是因为一场席卷全球的瘟疫,也许是因为一种全新的变异病毒,总之,一夜之间,地球依然转动,  相似文献   

3.
论创造     
  相似文献   

4.
王天玺 《创造》2009,(11):10-13
2008年爆发的金融海啸不仅将催生新的国际金融大格局、新的世界政治大格局,而且将催生新的人类发展大格局。  相似文献   

5.
生命大爆发     
王天玺 《创造》2008,(6):8-11
真正说来,我们应该庆祝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没有这样的生命大爆发,就不会有灿烂的生命世界,更不会有文明的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作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表现样态贯穿世界历史发展的始终,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并在与全球化的互动中完成各自形塑,二者的互构式发展具有深厚的理论、主体和价值基础。全球化的矛盾性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时空场域,一方面扩大了人的生存空间使人类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另一方面资本逻辑主导全球化的矛盾性发展对传统全球治理体系提出挑战,客观上使全球化必须完成从资本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范式转换。此外,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新型全球化构建,既补齐了资本全球化参与主体缺位和动力不足的短板,又超越了资本全球化内容片面的单向度属性,实现了对全球化正义路向的价值引领,完成了形塑新型全球化的世界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21世纪是从1978年开始的”,这是一位英国思想家发自内心的感佩之语。1978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这不仅是中国人的事,而且是关乎整个人类世界的大事。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改革与开放,是中国的大势与大道。总设计师就是把握大势、指明大道的人。改革开放至今,地球环绕太阳30圈,中国的改革已然成了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第一推动力。  相似文献   

8.
9.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运用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本身、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与规律问题有深刻的认知,并阐述了世界历史的整体性演变发展与各个构成部分的演变发展之间的关系,其价值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现实困境、基本范畴、历史实践和价值指向上具有高度的逻辑关联,这种逻辑关联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内在规定性,主要体现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引领人类社会的发展走出现实困境,需要正确认识世界历史的整体演变发展和部分演变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国成功的发展模式,并呈现"人类解放"的价值诉求和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0.
张云阁 《新东方》2014,(1):8-12
本文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为研究文本,从思维方式、阶级属性和理论旨趣三个维度对马克思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及一切旧哲学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之"新"主要体现在":实践思维方式"对"直观思维方式"的超越;"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立脚点对"市民社会"立脚点的超越;"改变世界"原则对"解释世界"原则的超越。  相似文献   

11.
《新东方》2014,(1)
本文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为研究文本,从思维方式、阶级属性和理论旨趣三个维度对马克思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及一切旧哲学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之"新"主要体现在":实践思维方式"对"直观思维方式"的超越;"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立脚点对"市民社会"立脚点的超越;"改变世界"原则对"解释世界"原则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史继忠 《思想战线》2003,29(4):104-108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世界是一个整体,我们要用现代人的眼光,俯仰古今,环视全球。东、西文化并非从来就是两股道上跑的车,把世界文化简单地分为东、西两大板块的观念应当改变。世界文化之源在东方,地中海是世界文化的漩涡,五大文化圈的互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文艺复兴是古代文明转向近代文明的历史变奏曲。  相似文献   

13.
当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世界地图上有很多令人关注的热点地区。战争、贫穷、环境保护,发展、变革和社会进步,密布在五大洲的版图上。但任何人审视世界地图的时候,都不能不被古老的中华的雄鸡版图所吸引, 不能不把目光投向北京。  相似文献   

14.
世界交往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也推动了世界文化交融,为人的全面发展、民族国家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会、创造了条件。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向人类共生共在、整体发展,把谋划人类、群体人和个人发展有机统一的地理空间拓展到全球,最充分、最广泛、最真实地体现了人民性特质。新时代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民性特征,既要坚持以言传道和以行示范协同,凝聚世界交往现代化的共识;又需坚持正向激励和反向激励并举,汇聚人类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引领世界交往现代化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15.
世界文学的人类立场,要求今天的中国作家既要超越民族主义,又要避免唯西方世界马首是瞻.当然,强调世界文学写作的人类立场,并不是要抹杀不同文化世界的作家创作的内部差异,而是主张在世界文学的框架下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通过彼此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寻找到彼此能够感同身受、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人类立场.这也许正是日本作家给中国文学界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苑迪 《中国减灾》2008,(4):F0002-F0002
2008年3月22日是第16个世界水日。今年是“国际环境卫生”年。因此2008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涉水卫生”。  相似文献   

17.
坚持胸怀天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一,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人类解放理论和共产主义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发展。坚持胸怀天下,也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形成于四个历史时期,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和内涵。坚持胸怀天下,在实践中要求中国共产党拓展世界眼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借鉴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格局,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人类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CHEN SHIQIU 《人权》2007,6(3):16-19
It is the common wish of the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as well as the inexorable demand for the progress of human society to build a harmonious world of lasting peace and common prosperity. Many preconditions are indispensable for building a harmonious world, one of which is to abide by  相似文献   

19.
首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于9月26至27日在山东尼山举行,这是中国主办的第一次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对话。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和而不同与和谐世界”。来自世界十多个国家、三大洲的七十多名高端学者与会,在会上进行了内容丰富的对话。  相似文献   

20.
田德文 《人民论坛》2023,(20):36-39
新时代中国外交在世界格局层面上的价值取向可概括为“多极联通”的新模式,强调世界各国在多极化世界中维护和平与发展时代主旋律的联通与共同行动。“一带一路”是新时代中国在世界多极化过程中提出的国际合作倡议,是推进各国共谋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秉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发展、国际合作、消除国家间、民族间和宗教间的冲突开辟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