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袭警案件呈现高发态势,同时具有突发性、暴力性、群体性等特点,给国家法律尊严、社会治安稳定和警察个人权益造成严重威胁。这与警察在执法活动中忽视和误解人性化执法有着直接关系。因此,警察在具体执法中应树立人性化理念,同时针对警察在人性化执法中的误区进行反思,对人性化执法进行合理定位,使警察在执法中能有的放矢,从而遏制袭警案件的发生,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相似文献   

2.
警察执法权威弱化是当前公安机关必须面对的现实.在信息社会大背景下,媒体影响力逐步"去中心化",媒体关注点进入"丑警时代",群众民主意识网络表达日益强烈,公安执法权威弱化趋势加剧.重塑信息社会警察执法权威,必须针对导致警察执法权威弱化的传统因素,树立警察执法的法理权威和职能权威,同时兼顾信息社会的媒介化的新特点,树立警察...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暴力阻碍公安民警执法案件不断发生,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这类案件的屡屡发生挑战了法治社会的基本理念、削弱了法律权威、降低了公众安全感、损害了警察形象。究其成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社会性因素和主体性因素两个方面。减少暴力阻碍公安民警执法案件的发生,必须完善社会管理、加强立法保障、提高民警执法能力,厉行法治,确保公权不滥用,私权不逾规。  相似文献   

4.
警察执法权益保护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执法权益遭受侵害的案件正呈逐年增加趋势。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现实层面上看,警察执法权益保护都是一个综合复杂性问题。笔者试对目前国内理论界有关警察执法权益保护的研究文献作初步的梳理和总结,从而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警察权益受侵害情况越来越严重,这对公安机关的正常运转带来巨大考验。公安机关应端正侵害警察权益案件的应对措施,在法律、管理、制度等方面维护公安民警的合法权益,明晰警察行为准则,完善警察权益救济措施,从而保障警察权益不受损害,提升警察执法自信。  相似文献   

6.
合法性是指实定法规范的符合性以及社会公众理性判断的统一,涵盖了合法律性和合理性的内涵。基于对权力的合法性来源探究,明晰我国警察执法合法性来源于基本法律层面的权力授予和公众基于事实层面对执法活动作出的价值判断。公众的理性价值判断标准具体包括警察执法过程中的程序规范和警察执法活动的功能属性两方面。公安机关应通过对警察执法的程序和功能属性进行合法性建构,从而获得公众的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7.
警察正当执法权益受侵害,特别是暴力袭警案件逐年增加,既有外部原因,也有来自于警方的内部原因,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警察的工作积极性和国家法律的权威.相应的对策有:树立人权意识和法治意识,建立和谐良好的警民关系,提高公众的法制意识,科学界定警察权,运用现行法律对侵害警察正当执法权益案件依法处理,完善民警维权机制,增加警力及加强警察装备建设,对<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进行修改、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利用新闻媒体进行正面宣传,加强教育训练提高警察素质.  相似文献   

8.
公信力体现的是一种信任关系,社会环境变化对警察执法公信力具有较强影响。在社会环境变化的大背景下提升警察执法的公信力,重点是要解决民生问题,维护公平正义;提升公安机关应对网络舆情能力,占据网络传媒的主流阵地;扭转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对警察执法范畴的混淆认识,逐步减少直至杜绝非警务活动对警察执法公信力的负面影响;转变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9.
《新东方》2019,(6)
警察公信力,反映了社会公众对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工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警察公信力过低,影响和谐警民关系,对正常执法办案工作造成阻碍。当下,由于部分警察职业素养不高、网络舆论的复杂性等等因素,对警民关系、警察公信力等问题提出挑战。提高警察的公信力,要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意识,同时规范执法行为、加强警察队伍的建设;还应当加强与民众的沟通联系,妥善处理警民冲突,善用媒体、提高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10.
加强和改善警方公共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警方公共关系要塑造警察新形象,增强群众信任度,让人民群众感到最亲,让犯罪分子感到最怕,促进警察组织与公众良性互动,最大限度地争取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警方的理解、信任和支持。警方公共关系要公众至上,诚实守信,透明公开,开拓创新,准确把握警方与媒体的关系,做好重大突发事件、重特大刑事案件、执法中矛盾纠纷、内部违纪案件等危机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重大突发事件对社会秩序造成的冲击必然需要通过警察行政执法应对,只有解决突发事件处置中警察执法依据不明、非常态执法产生的社会负面影响以及执法效应与执法程序衔接不畅等问题,才能保证警察执法行为符合法治建设的需要。基于此,需要通过完善《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使突发事件处置中的警察执法行为有法可依,程序规范,还应注重警察执法与媒体之间的关系,推进警察执法规范化建设,维护突发事件处置中的社会治安秩序。  相似文献   

12.
由涉警事件引起的网络涉警舆情危机影响着警察形象和警察权威的建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多发,警察执法环境并不乐观。警察自身又存在职能不清、违规执法及内部失检等问题,因而成为网络舆情的引爆点。网络的发展和公众的参与又加深了网络舆情的传播和壮大,一旦出现涉警舆情,极易演化成为危机状态,影响警察权威的树立和巩固,波及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警察应对网络涉警舆情也应从自身、媒体、公众等方面着手,重塑警察权威。  相似文献   

13.
警察执法失误,是指警察适用法律的过程和结果偏离法律的规定和要求,导致执法不公正、执法不适当或执法错误等情形。实质上是指警察不公正、不适当、不合法地运用法律法规具体处理案件的过程和结果,背离法制对法律适用的公正、及时、准确的基本要求。警察执法  相似文献   

14.
魏金辉 《人民论坛》2014,(12):128-130
新闻媒体本应对司法有不可替代的舆论监督功能,但是"媒介审判"却扭曲了这种监督功能。当前媒体常常利用自身优势,对案件事实加以夸大,激发公众的非理性情绪,左右社会舆论。在互联网时代,由于网络的匿名性、自由性以及非理性等特征,使得媒体监督更容易异化成为媒介审判。文章认为,要形成媒体与司法的良性互动,必须完善媒体监督准则,完善司法公开措施,坚持媒体监督司法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15.
应用社会契约理论分析警察权力形成,警察是人民(公众)将自己的权利让渡给国家后,经层层委托代理后形成的一个公共代理人。由于委托代理双方客观上存在信息差距或信息非对称性,在"理性人"的假设前提下,占有信息优势的代理人(警察)对处于信息劣势的委托人(公众)会隐藏真实行动,扭曲和异化代理行动,大大削弱了警察为公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造成公众对警察的不满。为此,从消除委托代理双方信息差距的角度,提出重塑警察服务职能的四个途径,以提高警察为公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6.
新闻媒体本应对司法有不可替代的舆论监督功能,但是"媒介审判"却扭曲了这种监督功能。当前媒体常常利用自身优势,对案件事实加以夸大,激发公众的非理性情绪,左右社会舆论。在互联网时代,由于网络的匿名性、自由性以及非理性等特征,使得媒体监督更容易异化成为媒介审判。文章认为,要形成媒体与司法的良性互动,必须完善媒体监督准则,完善司法公开措施,坚持媒体监督司法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17.
警察执法权益及其保障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执法权益保障是警察正常执行公务的基本条件。警察执法权益保障体系建设涉及到政策保障、法律保障、司法保障、制度保障、社会保障、新闻媒体保障等多个方面。其中法律保障主要包括配备和使用防护装备及警械、武器方面;警察安全保护方面;制裁抗拒、妨碍警察执行公务违法犯罪方面。制度保障主要包括维护警察执法权益工作制度;澄清证明制度;袭警案件分析制度;警察维权案件登记制度;警察维权重点案例报告制度;警察执法监督与警察维权相结合制度;责任倒查制度。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网络媒体不真实、不适当的信息传播,甚至歪曲事实的舆论导向,给公安工作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给警察的公众形象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故而,警察形象危机公关已成为当下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仿循传播学鼻祖拉斯韦尔"5W"模式建构一个警察形象危机应对模型,能够了解社会转型期舆论传播者特别是"意见领袖"的特点和影响、提高警察的媒介素养,从而充分发挥媒介的作用,提高对舆论的影响力,赢得传播受众,做好危机公关。  相似文献   

19.
盛丰 《公安研究》2011,(10):37-41,78
警察执法公信力是警察执法与公众信任相互作用的关系。警察执法规范,公众信任度高,是警察执法与公众信任相互作用关系中理想的关系:出于公心,依于公理,求于公正,示于公开和终于公认。当前影响警察执法公信力的主要因素是警察执法公心之偏私、公理之偏差、公正之偏颇、公开之偏缺以及公认之偏失等。树立公心,依据公理,确保公正,尽力公开和...  相似文献   

20.
侵犯警察执法权益尤其是暴力袭警案事件频发,不仅直接危害警察的人格权、健康权乃至生命权,而且事关社会主义法治的权威和尊严。为了建构警察执法权威,政法机关特别是公安机关积极应对,在法律规章完善、警察执法规范建设、及时打击暴力袭警等方面主动作为,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基于警察执法权威是警察执法的外在强制和公众内心认同的统一,建构警察执法权威的制度需要注重与法治社会建设衔接,加强公众对法治的认同和公安机关公信力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