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洪伟 《今日民族》2005,(7):i003-i004,F003
烟盒舞,是石屏县彝族的民间舞蹈,早年间流传于个旧、建水、石屏、通海、元江等地,因跳舞时每人两手各拿一个竹制的烟盒弹跳起舞而得名。彝族人称烟盒舞为“跳弦”、“跳乐”、“跳三步弦”等,而跳烟盒舞必须要用四弦琴(月琴)伴奏,便有着“听见四弦琴,脚杆就发痒”的民谚。跳烟盒舞时原拍掌伴舞,后来用的烟盒是彝族民间用牛皮做的烟盒。男人们在抽烟筒时用来盛刀烟丝。据说在烟草未传入云南之前,当地彝族同胞的烟草是一种野生植物火草叶。火草叶为草本植物、叶片密布白色纤维绒毛,开黄色小  相似文献   

2.
一线记事     
元江彝族烟盒舞跳上了电视荧屏今年6月,由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彝族文学艺术协会策划、组织、表演的《多姿多彩的元江彝族烟盒舞》拍摄结束。这部舞蹈电视片,历经了半年时间的排练、修改、加工,最终跳上了电视荧屏,成为协会献给自治县成立二十周年的彩礼。为了使搬上荧屏的“烟盒舞”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艺术特色,服饰头饰均采用彝族各支系的着装。拍摄地点选在山青水秀、风光秀丽的芦荟基地、茉莉花基地、香蕉基地、白塔等十个风景点。(杨玉芝宋自华)罗平县交通局采取措施扶持民族村寨为加快罗平县民族地方各项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走进建水绵延百里的彝族山寨,便可欣赏到至今流传于城镇乡村的民间歌舞艺术.其中,四大腔(海菜腔、沙莜腔、四腔、五三腔)和烟盒舞最具特色.  相似文献   

4.
走进建水绵延百里的彝族山寨,便可欣赏到至今流传于城镇乡村的民间歌舞艺术。其中,四大腔(海菜腔、沙莜腔、四腔、五三腔)和烟盒舞最具特色。 四大腔音域宽广,高亢激昂,婉转动听,曲中套曲,腔中套腔。唱词汉语,七言四句,内容多为情歌、山歌。世间万事万物,经口即成诗句;是憎是爱,出声直露情怀。月明星稀的  相似文献   

5.
彝族舞蹈是彝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彝族舞蹈种类丰富,动作技巧多样,需要表演者有极高的动作协调性,非常具有观赏性。同时,彝族舞蹈是彝族人民娱乐或庆祝的方式,其动作来源于彝族人民的劳动生产、娱乐活动以及婚恋场景。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彝族舞蹈表现出其独特的审美特质。彝族舞蹈的形体动作极具魅力,具有原始古朴之美、纯真质朴之美、朴素简洁之美、自然和谐之美以及情感细腻之美。  相似文献   

6.
扑蝴碟     
《春秋》2021,(5)
正扑蝴碟,是一种民间广场舞蹈。据史料记载,扑蝴蝶是南宋节庆社火中常见的民间舞蹈之一。表演时,男青年手持蝴蝶道具,女青年手持彩巾做扑蝴蝶状,兼以锣鼓伴奏。动作夸张,一静一动对比明显。参加表演的多则百余人,少则几十人,男女成对而舞。表演中有歌有舞,另有外角穿插跑动插科打诨,表演轻松愉快。该舞蹈表现形式不断完善,艺术感染力不断增强,队形有"单队" "双队"和"四队"等,舞花有"拧绳" "龙捆珠" "叠字""剪子" "金丝葫芦" "蛇蜕皮""大团圆""和平花"等12种。2007年8月,扑蝴蝶入选临沂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7.
<正>新平,地处滇中腹地,哀牢山脉中段东麓,玉溪市西南部,这里居住着彝族、傣族、哈尼族、汉族等17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3.39%,其中彝族和傣族占总人口的65.6%,是云南省2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有"哀牢山中绿宝石""中国花腰傣之乡""褚橙之乡"的美誉,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模范集体""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8.
牟定咕嗻歌舞(彝语咕:脚及其移动方位,嗻:跳。咕嗻舞即“左脚舞”)是牟定彝族间广泛流传和喜闻乐见的歌舞形式。它最具群众基础,最能代表牟定彝族的地域性文化。咕嗻歌舞具有悠久的艺术发展史,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修的《定远县  相似文献   

9.
<正>富宁县板仑乡龙迈村有两百多户人家,主要为彝族同胞,因其服饰的独特而被称为"高裤脚彝"。这里不过"火把节"而过"跳宫节",时间为每年农历的四月初八,活动有严格的程序,内容主要有抢谷种、祭祀祖先、跳铜鼓舞等,这一风俗代代相传,延续至今。"跳宫节"是富宁县板仑乡龙迈村彝族同胞的重大节日,是当地彝族同胞纪念祖先、感恩祖先的日子。传说很久以前彝族的祖先与异族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前的艺术批评看似热闹非凡,实则呈现出诸多缺陷与不足。对此,国内学者或以"不及物和虚热症""批评缺失、批评过剩"描述之,或以"感受性原则失落""游戏化""浅表化"归纳之。虽表述不尽相同,却共同指向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即艺术批评者从自身审美感受与社会责任出发、抓住作品进行说真话、说实话的批评,颇为稀缺。新近出版的李树榕教授的批评文集《艺术智慧:对艺术消费客体质量的思  相似文献   

11.
应用田野考察、专家访谈、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彝族铃铛舞的体育渊源、变迁等进行研究,并对铃铛舞的社会价值进行拓展,让铃铛舞的功能在多层次、多角度的社会中得到充分的显现与重塑,使得彝族铃铛舞这一古老而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不仅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而且铃铛舞将会在促进大众身心健康、民族团结、学校体育的发展、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其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郑锋 《贵州民族研究》2008,28(2):134-138
本文应用田野考察、专家访谈、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彝族铃铛舞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彝族铃铛舞是一种独具民族个性的、方便易行的自娱自乐和有健身功能的民族传统舞蹈和传统体育文化.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地域性、表演性、观赏性、群体性、融合性等文化特征.始终表现了增强本民族的团结.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等社会功能;可以对铃铛舞进行开发;把它作为课程资源引入学校体育,也可作为全民健身的内容,服务于大众;还可促进彝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陈有明 《今日民族》2010,(11):22-23
烟盒,本来是盛烟丝的盒子,如何与彝族民间舞蹈联姻,成为与歌舞密不可分的弹奏道具呢?其演变的历史尚未考证过,但可以想象,先辈们在田间劳作休息时,当烟盒中的烟丝吸完后,有人在不经意间拿起烟盒玩弄,并用手指轻轻一弹,就发出“哐——哐——”的清脆悦耳的声音,并且有很强的节奏感。  相似文献   

14.
唐圣菊 《求索》2014,(11):180-184
民国时期是中国舞蹈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西舞东渐"一方面令国人耳目一新,另一方面促使舞蹈逐渐由宫廷文化、民间文化成为一种都市大众文化,极大地影响了当时整个社会的文化形态。但是,由于意识形态、政治、经济、风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舞蹈现代发展进程中,禁舞与反禁舞斗争相互交织,构成了现代舞蹈史上最为引人注目的畸形文化景观。深入研究民国时期的禁舞与反禁舞斗争,一方面有助于深化对民族舞蹈现代转型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从文化层面理解舞蹈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王晓宏 《前沿》2004,(12):115-117
钢琴演奏中技巧与艺术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辨证统一关系 ,艺术是钢琴演奏的目的和结果 ,技巧是钢琴演奏必不可少的手段和保证 ,两者既相互渗透又互为基础。这就要求在钢琴教学中做到不能重艺轻技 ,或者重技轻艺。而应该以艺术带动技巧 ,以技巧表达艺术 ,逐步达到技巧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6.
张幄 《创造》2007,(5):34-39
"你这颗云南的明珠,今天把绮丽的光泽闪烁,是何等的美丽,又是如此的纯真.你的舞蹈没有矫揉造作,只有真情一片实意万分.这哪里是人在舞蹈?分明是舞神从天降临!明净的'水'啊,你洗涤了人间的污秽!燃烧的'蜡条'啊,你照亮了我们的心!云南的明珠,愿你的艺术永远长青."  相似文献   

17.
<正>4月18日至21日,贵港市覃塘区在六个乡镇举行盛大的"三月三"民俗文化活动,现场欢歌载舞,广大群众享受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樟木乡的传统民族体育项目"顶竹竿""大象"拔河、射弩等让群众亲身体验了壮族特色体育活动的魅力,对山歌、跳壮舞、看演出、尝五色饭等活动让人流连忘返;覃塘镇的"结草立界""客沐甘露""球入福来""绕花求偶"等壮族风俗吸引了众多游客,热情好客的壮族同胞备下美酒盛装迎宾;东龙镇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云南省各地壮族同胞以多种方式,欢度"三月三"传统节日。4月16日,由云南省壮学会和文山州壮学会主办、砚山县壮学会承办的中国·砚山壮族"三月三"文化活动,以专场文艺汇演方式欢庆节日。来自文山市、师宗县、马关县、广南县、西畴县、丘北县、砚山县、河口县、富宁县、屏边县等壮学会带来了《壮家风情》《姑娘淘米在河边》《壮乡美》《芦笙舞》《醉在三月三》等民族歌舞,展现壮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砚山县彝族同胞同台表演了弦子舞、苗族同胞表演了芦笙舞。原省  相似文献   

19.
位于滇东南的丘北县境内彝族民间,流传着一种古老神奇的祭祀舞蹈--羊皮鼓舞.这种舞蹈一般只在办丧事时围棺而跳,送葬时在棺前引路而舞.据当地彝族老人的推算,羊皮鼓舞大约已经流传了三百多年,以前曾在很多彝族村寨都跳,现在,只有该县八道哨乡姑租村流传着这种舞蹈.  相似文献   

20.
北路壮剧——田林的文化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天龙 《当代广西》2007,(14):58-59
田林山川秀丽,景色优美,群山流水间村落绵延,炊烟袅袅,如诗如画。 在这块神奇美丽的土地上,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能歌善舞,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汉族的山歌、唢呐、哭嫁歌,苗族、彝族的婚嫁习俗,壮族的春牛舞、花扇舞、八仙贺寿舞,瑶族的盘王舞、铜鼓舞等,美轮美奂,魅力无限,构成了田林独特的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