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5 毫秒
1.
我国目前正在着手扩大资产证券化试点和范围,加快资产证券化发展步伐,同时酝酿统一的资产证券化法律框架。但由于我国机构投资者缺乏,投资者在整个资产证券化环节处于弱势,保护投资者利益成为我国资产证券化立法重要部分。本文意在自足于投资者的法律地位,通过对投资者主要风险的法律分析,提出对投资者保护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昆江  梁素娟 《传承》2010,(24):120-121
自20世纪70年代源起于美国以来,资产证券化凭借其信用融资、结构性融资和表外融资的优势不断发展,如今也已成为一项被广泛应用和重视的创新型融资工具。结合相关法律制度,阐述资产证券化的含义和特点,并通过分析国外资产证券化的法律保障制度,提出我国实行资产证券化所存在的问题和障碍,以此进行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资产证券化是金融领域里的一种重要的融资工具,中国证监会发布的《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办法》,意味着我国重新启动了资产证券化业务。然而,资产证券化因其特殊运作机制可能引发风险也存在其特殊性,为保障证券市场秩序和投资人的合法权益,法律要求证券发行人真实、全面和及时地进行信息披露,但是信息披露不实陈述一直是我国证券市场典型的违法行为之一,同样,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不实陈述的行为也会发生。  相似文献   

4.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法律原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证券化是国际资本市场上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而资产证券化法律关系主体和资产证券化交易流程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两个问题。特殊目的载体(SPV)是资产证券化法律关系主体中的关键主体,在目前它有合伙式、信托式和公司式三种组织形式。在我国现有法律环境下实行公司制和信托制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在资产证券化交易流程方面我国也存在着法律障碍。但是,面对国际资本市场明显的证券化趋势,我国应该有所作为,应在相关法律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5.
资产证券化源自美国,因其具备信用融资、结构性融资和表外融资等诸多竞争优势,迅速成为世界资本市场的宠儿,并呈现出日益兴盛的发展态势。鉴于此,文章基于我国本土资本视角下分析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构与法律风险便有了现实意义,通过对资产证券化基本交易结构的分析,可为我们对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作前瞻性判断。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于2005年--2008年开展了第一次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11家金融机构(包括国开行、建行和工行等)依托于人民银行和银监会颁布的《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和《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框架发起了17单资产证券化项目,总发行规  相似文献   

7.
我国于2005年——2008年开展了第一次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11家金融机构(包括国开行、建行和工行等)依托于人民银行和银监会颁布的《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和《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框架发起了17单资产证券化项目,总发行规模592亿元(不包括次级规模).  相似文献   

8.
胡玲丽  张继恒 《前沿》2008,(3):33-35
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它通过巧妙的设计,将流动性差的资产转换为流动性好的债券,借以融通资金。“如果有一个稳定的现金流,就将它证券化。”这是流传于美国华尔街的一句名言。如今,这个被学术界呼吁了多年、金融界盼望了多年的创新业务——资产证券化终于在我国走向了前台。本文肯定了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发展的意义,并针对其在我国发展存在的法律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已进入试点阶段,相关的法律制度急待完善。特殊目的机构的建立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环节,本文针对我国法律框架下特殊目的机构的建立和运作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陈文俊  ;曹时军 《求索》2008,(6):16-18
随着我国保险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资本市场的日趋成熟,保险资产证券化日益成为保险市场和证券市场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分析保险资产证券化的投资环境,探讨保险资产证券化的运行风险,提出了建立保险资产证券化风险防范机制、完善信用评级制度以及创新金融产品等措施,以期达到降低保险资产证券化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法》将于2013年7月1日起施行,但由于我国出入境管理法律规范繁多,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刑法与行政法之间的冲突,行政法规范相关条文之间的冲突等法律适用冲突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法律沿革并对现行法律的冲突之处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法律冲突解决原则、制定统一的法律和法律解释等意见建议,以期为解决出入境管理法律规范冲突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刘祥超 《桂海论丛》2013,(2):111-115
权利外在地表达着"利益",它通过利益来呈现人们的对抗冲突与社会合作。但权利并不等同于利益,它在社会视角下以义务和社会责任来表达其本质属性。义务之互惠性使得人们在交往中获得稳定的行为期待,而权利的根本要义就存在于这种社会合作关系中。法律规范上的权利概念从来不是实用主义的或者权宜之计的修辞,相反却应以维护法律的规范性、权威性和尊严为存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严重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和社会注意市场经济的安全运行、直接侵害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当前.在我国刑法中,对于什么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没有明确的阐述以及相关的法律解释.这为司法部门的实践活动设置了一定的障碍。为此.文章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认定、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以推动法制观念的更新和司法工作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论现阶段我国推行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谦 《思想战线》2000,26(2):30-33
起源于美国70~80年代的资产证券化这一全球金融创新工具,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与完善,已得到世界各国的效仿,目前也引起我国各界的普遍关注.根据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内涵及其操作原理,我国现阶段推行资产证券化存在着一定的客观障碍,但也有可行性.只要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消除一些片面认识,资产证券化完全可以成为我国银行资产业务运作的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15.
《刑法修正案(八)》将扒窃规定为独立的定罪行为,因此使得扒窃犯罪成为盗窃罪的特殊行为类型。扒窃型盗窃罪着手的认定需要在坚持实质客观说的基础上通过时间和空间要素进行综合判断。只有当行为的实施对被害人财产法益具有现实而紧迫的危险时,才是扒窃犯罪的实行行为。具体而言,行为人为实施扒窃所进行的"试探行为",已经使得被害人的财物处于随时脱离占有的状态,对被害人的财产法益产生了紧迫的危险。但"试探行为"不能作广义的理解,只能是具有侵害财产法益紧迫危险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源自“斯坦福监狱实验”的“路西法效应”告诉我们,特定的情境诱发特定的行为,在适当的条件下“好人也会做坏事”。在侦查讯问过程中,时空环境、角色扮演、权力差异、受挫反应等情境因素有时会挑战侦查人员稳定的个性特质,成为诱发侦讯冲突的主要原因。为此,在分析侦查讯问中的人际冲突的时候应首先分析讯问情境,从情境入手找出冲突产生的原因,进而为寻找缓解人际冲突的方法提供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三条以及第四条的规定与我们对广告的日常理解及期待之间有很大的距离。以对中国广告制作模式逻辑变迁的认知为基础,我们发现步入现代商业社会以来藉由广告所传达的信息其实并不在广告的内容中,而简单的在于广告的存在与昂贵中。当民众基于广告中的不完全信息作出购买决定时,所采取的即是信任广告商及生产者的策略,"熟人社会"、熟悉及关系的连续性对这种信任提供了保障。"真实性"原则的含义也因此悄悄发生了变化——"真实"变成了"适度夸张",由于普通消费者的不在意、其它同行、行政管理部门的默许,"适度夸张"已然成为广告行业的"民间法"。不完全信息使此类民间法广泛存在于现代法律及法律实践中。  相似文献   

18.
韦娌 《桂海论丛》2013,(2):107-110
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推动改革深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是衡量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新标准、新要求。用新标准、新要求来衡量,当前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亟待提高,这突出表现在:在部分领导干部中法律虚无主义和法律工具论仍有市场,以权力为本位忽视公民权利,法律信仰缺失、法律意识落后、法治思维习惯尚未养成等方面。要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必须加强法律学习,培育法治文化;注重法治观念的更新;以制度创新促成法治信仰的形成;调整法治宣传教育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以人为本”的法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该法应以普遍的人性为本、以自由为本、以权利为本、以个体为本。法治的道德起点和最终归宿就是人本身,因此法治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制度,法治的历史便是人类对自己本身认识的历史,是追求人类自我解放和人的价值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