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剑英 《求索》2012,(8):37-38,82
食品企业的虚假信号传递是我国食品市场信号失灵的重要原因。理论表明,增加食品安全信息供给、提供真实有效信息和加强信息规制是解决食品市场信号失灵的有效方法,本文从信号失灵理论和消费者行为理论出发,分析了一些食品企业通过高价格等初始虚假信号显示,以及运用营销沟通手段,开展持续的虚假信号传递,以影响消费者外部信息搜寻活动,进而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种种行为。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等层面提出了改善信息供给和信息规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信息不对称与上市公司融资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不对称是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理念。信息不对称会导致投资不足或投资过度等问题,从而影响到企业融资过程的选择。降低企业的投资不足或投资过度行为,以及企业向外部投资者传递好的内部信息的融资策略的选择都偏好负债融资,即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企业如果需要外部融资,则先选择负债融资,后选择股票融资。  相似文献   

3.
黄麟 《前沿》2010,(24):68-70
在现代人力资本市场上,由于人力资本的"特异性"等特点,使得天然存在着的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引发了高额成本。为了降低获取人力资本的成本,必须从筹资成本、道德风险带来的契约成本、企业监管成本、逆向选择导致的契约成本四方面来全面进行成本控制,解决实现信息不对称下的人力资本的成本控制这一难题,以期实现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4.
正品牌是为了传播一种信号,不同的企业对信号的选择实际上是非常不一样的。针对品牌传播的不同信号需求,武汉大学联合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香港科技大学一起开展了一项中国企业品牌调查。品牌价值调查得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结论,只有不到一半的企业(47.9%)认为品牌能够最好地传递产品质量信号。我们一般会认为,每一个企业都应该用品牌来传播信号。  相似文献   

5.
电子商务经营者的用户画像行为存在着信息收集范围过宽、大数据“杀熟”侵害消费者权益以及个人隐私保护不力等问题,导致消费者与电子商务经营者之间产生信任危机。由于“算法黑箱”与信息不对称并行存在,现有立法规范存在供给不足,“告知—同意”模式难以适应实践对信息的大量需求,政府监管效率尚未达到预期。因此,以“选择—退出”作为经营者个人信息采集方式,通过信用承诺、信用评价等信用工具规制用户画像的生成与应用过程,能够减少政府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有效消除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经济责任审计基本理论及其信号传递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创新为起点,确立理论框架,分析其信号传递效应与发展预期。首先,文章基于委托代理、信号理论构建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理论框架,并从我国行政管理的科层组织中道德风险行为治理视角,分析经济责任审计的信号传递效应:包括信息不对称治理与完善代理人选择机制两个维度。文章进一步阐述了经济责任审计上述作用机制有效实现的关键影响因素,以期促进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在新的挑战下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试论公共行政组织中信息不对称的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减少公共行政组织的信息不对称是公共行政的历史趋势之一。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下,减少信息不对称就显得更为迫切。公共行政组织中的社会分工是产生信息不对称的根本原因,有限理性是造成信息不对称的主观原因,委托代理是信息不对称的制度原因,监督成本是信息不对称赖以存在的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8.
消费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行与消费者在信息获取上的不对称容易导致消费信贷市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的发生。本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博弈模型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对消费信贷市场运行机制和运行效率的影响,讨论了加大对消费者违约的惩罚力度与加强银行贷款的调查力度对控制消费者违约概率的不同效应,通过“激励悖论”模型证明加大对违约惩罚力度长期内不能有效降低消费信贷的违约率,而加强对贷款的检查和监管才是降低违约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股票期权是现代企业激励体系中的一种重要方式 ,并随着现代经济技术的发展而成为主要的激励方式。它对于深化企业改革 ,特别是国企改革 ,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 ,意义重大。一 激励约束经营者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果我国企业经营者与股东之间不存在信息不对称 ,并且经理与股东之间的报酬———绩效契约是完全的 ,那么激励契约就没有必要了。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 ,企业经营者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 ,成本是不可避免的。为了追求财富最大化 ,最大程度地减少代理成本 ,股东就必须从内部和外部对经营…  相似文献   

10.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建立在一系列价值判断的基础上的,其判断标准是消费者的价值观。在购买过程中,内外部因素的刺激唤起消费者对需要和欲望的意识,进而启动消费者的价值判断系统,并根据判断结果作出购买决策。价值观营销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企业必须通过满足消费者的价值观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它要求企业从产品的设计、制造与传递转变到价值与观念的探索、创造与传递。了解消费者的价值观,是企业营销的前提和基础。企业实施价值观营销的关键在于,在了解消费者价值观的基础上,创造出与消费者价值观一致的产品、服务和品牌,传递并引导消费者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徐菁 《人民论坛》2021,(4):36-38
“炒概念”本质上是商家与消费者建立品牌联系的营销策略,但却逐渐演变为商家利用“信息不对称”夸大产品功能、欺瞒消费者的手段,扰乱了市场秩序并侵犯了消费者权益。为避免因错信“炒概念”而产生经济和精神损失,消费者要进行理性判断,不要盲目跟风,相关部门也要充分发挥监管职能,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12.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与防范的数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贷市场上,银行和企业分别扮演着委托人和代理人的角色,两者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本文拟运用数理分析方法,重点探讨信贷市场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性而产生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风险等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论警务信息不对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建明  李建强 《公安教育》2003,(10):42-44,40
务信息不对称,是借用微观信息经济学中信息不对称概念而提出的。警务信息不对称是世界性的普遍问题,始终伴随着警务的发展而存在。警务信息不对称,往往会导致警察的腐败,增加警务成本,降低警务效率,阻碍改善警民关系,不利于警务决策的科学化和警察队伍的建设等等。然而,何谓警务信息不对称,它主要有哪些表现,为什么会产生警务信息不对称,后果将会怎样,为什么警务信息不对称只能被减缓不能被消除,减缓警务信息不对称的方法途径有哪些?对于这样一些问题,人们不一定清楚、明白,有必要做些论述。一、警务信息不对称及其表现警务,即警察事务的简…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体验经济能够让消费者高度参与消费和生产活动,既可以弱化信息不对称问题,又可以实现企业与消费者的共赢。体验经济通过激发企业与消费者的社会偏好、情感因素,可以有效增进双方之间的信任,从而实现长期合作。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运营存在信息不对称、平台管理不完善以及资金期限错配等风险。为此,需要通过采取增强消费者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提升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流动性,不断改进操作流程以防范连锁风险,强化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力度等措施,从而规避运营风险。  相似文献   

16.
李珂 《理论月刊》2014,(1):114-118
本文以消费者参与企业品牌的监督和评价为突破口,寻求激发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外部信息评价与反馈因素,探究有效激励企业产生承担社会责任之内生动力的外部监督评价机制。将消费者对企业商品和服务品牌的监督评价机制嫁接到驰名商标、著名商标认定制度中,可从制度上保障消费者监督和评价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况的参与权的实现,并能弥补现有驰名商标、著名商标认定制度中存在的忽视直接吸纳消费者意见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浅析政府管制的成本与收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析政府管制的成本与收益杜涛·余谆政府管制的传统理论基础在于市场失灵。例如,信息含量高的产品或服务可能产生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高度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导致消费者对产品的不信任并导致交易的减少。为确保市场的良性运作,政府通常强制生产者提供必要的产品信息。...  相似文献   

18.
信息是一种资源,可以减少经济行为中的不确定性,节省生产和投资成本并带来收益。然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信息不对称、不完全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表现在保险经营活动中则是由此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9.
与传统的交易方式相比,网络交易具有方便快捷、价格透明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等诸多缺点。在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赋予消费者一定范围内的后悔权有着其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通过赋予消费者后悔权从而实现消费者和网络商家的共赢,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公务员制度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务员制度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是一个全新的研究命题。在公务员权力来源、公务员录用、提升、日常工作以及纪律监督过程中都存在着一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给公务员制度的高效运行造成一定的困难和障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主观上公务员为了对自身更加有利,会主动地隐藏部分个人信息,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把工作过程中的公共信息转化为私人信息;客观上是因为个体存在差异性、信息成本有限、人的思维和资源有限等原因。为此,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对策,来减少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