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虽然香港政党产生、发展的历史只有约30年时间,但发展迅速,政党主体结构已比较完善,基本适应社会主要阶层利益表达的需要。由于香港社会存在的政治、阶层和官民三大分野,受制于香港社会分化的现状,政党的社会整合能力比较低。因在参选动力及选举热情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香港工商资产阶层、中产阶层和草根阶层等主要社会阶层政治参与极不均衡,劳工等草根阶层是参与选举的主力军,导致香港政党的政治动员主要集中于基层。  相似文献   

2.
现有的研究普遍认为,目前中国民众的政治信任主要来源于政府发展经济的主观绩效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但学界也认为政治参与行为和政治文化价值观对政治信任有显著的影响。本研究以广州青年中间阶层为研究对象,对青年中间阶层政治信任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与研究,结果发现:政治参与行为以及物质主义主观绩效评价在统计上并不影响青年中间阶层的政治信任,而后物质主义主观绩效评价和政治文化价值观认同对青年中间阶层政治信任有显著的影响,政治文化价值观认同比后物质主义主观绩效评价具有更加强烈的影响力。这些发现显示政府目前以发展经济为主来获取政治信任的管治方式在青年中间阶层已奏效不大,青年中间阶层的政治信任已超越了物质性的维度。随着社会多元利益诉求的增多,如何处理依法办事、实现社会公平与经济增长放慢之间的张力是政府需要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中间阶层的社会-政治功能:新的问题和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间阶层的社会一政治功能是有关中间阶层研究中的主要问题,也是中国社会转型研究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分析了国际关系伦理研究这一当代国际关系研究的前沿领域所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 ,初步概括了全球化时代影响国家间关系和世界政治的若干基本伦理问题以及基于不同国际伦理传统和经济背景的主要理论分野 ,并就构建一个旨在反映发展中国家的立场、视角、国际处境和利益需求的“国际关系伦理学”分析框架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西方在民主制度上经历了两次历史分野。第一次分野发生在各自国家的起源时期,西方走向城邦民主制,中国走向专制集权制;第二次分野发生在近现代,西方选择三权分立体制,而中国选择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两次分野是一系列历史的和地理的原因造成的,并导致中西走上不同的政治道路。同时这两次分野也表明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中国现实国情和历史传统,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当代西欧国家的新中间阶层,是知识分子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重要阶层.任何对当代西欧政治的全面和深入的分析,都不能缺少对新中间阶层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及其政治影响的科学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和谐发展"的时代主题下,面对社会阶级、阶层分化的实际状况,构建新时期统一战线和谐阶级、阶层关系,首先要转变观念,发挥统一战线组织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优势,扩大和加强统战联盟的社会基础;其次要树立正确矛盾观,构建多元包容型阶级阶层合作机制,实现不同阶级阶层间多元利益整合;再次要正视阶级、阶层间的文化观念冲突,实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多元文化整合。  相似文献   

8.
我国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仍面临对政治参与认识不到位、渠道不畅通、文化未形成等困境。鉴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推动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参与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制度国家和地区里,"中产阶级"是消费社会的主体、民主政治的支持者、社会保障与福利政策的拥护者,"中产"已成为一种意识形态,与中国"小康"社会发展的结果"异曲而同工"。今天需要放下"中产阶级"的概念,来考察职业分野下中国社会消除社会不平等、实现全面小康之路。中国依据职业和生活状态,可以分为富有阶层一精英阶层一知识服务阶层—直接生产者阶层—贫困阶层五个板块。在"权力"和"资本"两个维度中处于中间水平的中小企业主和知识服务阶层,是我国"小康阶层"的主要部分(或称"核心中产阶层")。中国能不能建成全面的小康社会,关键在于核心中产阶层能否和数量更为广大的直接生产者群体联合,有效地实现其与资本和强权的对话,保证社会公平,从而建设一个有"中产"、没有"阶级"的全面"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0.
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成长主要表现为阶层意识的成长和政治参与过程两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成长表现出了中国特色,其政治成长特性体现为体制内成长、同质性成长与非均衡性三个方面。上述三个特性反映了中国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成长的独特模式与特征,是研究中国私营企业主政治成长必须关注的方面。  相似文献   

11.
所谓道德价值导向,是指社会的统治阶级为了调节不同阶级、等级、阶层、集团以及个人之间间的利益关系而作出的道德价值选择,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一种反映。它通过政治、法律、哲学、艺术、宗教以及习俗、礼仪等社会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对道德价值观进行规范和调节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分化、断裂与整合:我国“二代”现象的生成与解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际更替与二代现象的形成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变迁的重要体现。当前二代阶层内部分化剧烈,一定程度上出现阶层固化与断裂、阶层抱团以及阶层对立等争议和现象,从而对政治稳定产生了不利影响。确立代际正义,整合二代阶层间的利益诉求,拓宽阶层流动的渠道,是化解这一现象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3.
城市阶层隔离与社区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社会阶层间所产生的自愿与非自愿性隔离,已形成了普遍性的住房贫富分区现象,并正在通过社会上层的自愿性隔离和社会下层的非自愿性隔离加速向极端化的阶层化社区演进。社区性格作为社区特定空间中聚居着的大多数人所显示出来的一种共同的、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倾向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性的行为方式,其形成与社区成员的相似性具有很大的关系。社区间阶层的空间隔离使社区内主体阶层的群体性格很容易形成鲜明的社区性格,这种社区性格不仅会使社区中边缘阶层成员失去社区认同与归属感,甚至会将这些边缘成员的性格定义为越轨行为;而社区间迥异的社区性格,会使异阶层成员因感受到巨大的文化震荡而阻断阶层空间隔离的逆转趋势。阶层空间隔离体现了社会阶层间的极端封闭性,只有加强贫富分区后的社区文化建设,阻止社区主体阶层群体性格上升为社区性格,才能延缓社区阶层化这一极端阶层空间隔离与阶层间的封闭性趋势。  相似文献   

14.
张霞 《青年论坛》2011,(2):117-123
胡风及其事件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精神现象。他将审美和政治纳入主体实践机制,在战士还是诗人的困境中,营造着个人的"政治乌托邦"期盼。而对文学与政治关系的不同理解以及方法论的分野,使胡风对主流话语的追随和再阐释犹如隔岸的呐喊,成为政治对知识分子的一个巨大反讽。胡风独特的文艺和政治观,以及他的人格追求和文化选择,与历史现场相互辉映,彰显了知识分子在复杂语境下与时代共处的文道之争和两难处境。  相似文献   

15.
政治学家米歇尔斯认为,政党的寡头统治宿命是现代组织化社会的普遍现象,政党和民主之间始终存在不可避免和难以弥合的张力。自从米歇尔斯抛出政党的"寡头统治铁律"的命题之后,近百年来学术界论争不断,经久不衰,出现了支持、反对和修正三种认知分野。国外学者认为,政党内部的竞争性文化、密切联系的网络化权力结构,及在党内引入协商民主等方式,都有利于消解政党的寡头悖论。国外学术界的学理探索也为我国党内民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镜鉴。  相似文献   

16.
科学知识的发展规律是“综合——分化”、“分化——综合”,科学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学科的分野。所以,注重不同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为学生提供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是当今教改的一个方向。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了把文学艺术引入政治课堂,并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利益整合是政党的重要功能,但转型期的阶层分化和利益诉求多元化加大了共产党进行利益整合的难度。要在各种相分歧和相冲突的利益之间达成共识,形成一致的共同利益,中国共产党应该遵循民主政治的运作逻辑,允许多元文化并存,畅通利益表达渠道,寻求不同阶层的利益共同点,从而进行有效的利益整合。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日新月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外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文化及观念的日益渗透,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显著改变,尤其是阶层之间的利益分化的不断变化,代表某些利益阶层的新生阶层不断涌现,新阶层的产生对执政党的政治影响越来越明显,这些新阶层不仅对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是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杰出的优秀代表,他们的社会作用与价值不可低估,选择新阶层中优秀代表作为党外代表人士加入统一战线并发挥他们的代表作用,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必然带来阶层分化,随着不同阶层及其成员在收入分配上的差距的扩大,阶层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随之产生。阶层间的矛盾、冲突源于利益差异,“妥协”则是一种有效的协调和化解阶层利益矛盾和冲突的整合机制。深入探讨阶层间的利益妥协,对于进一步推进改革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俄共(布)执政后,沙俄旧的"官僚或农奴制等等"的政治文化传统极大地制约着苏维埃的经济发展和政治改革。无论是"农民局限性的天下?"的堪忧,还是工人阶级的小私有者旧习气,抑或是旧的政治文化劣性成分在党内的复活,都"迫"使政治文化建设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列宁强调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既要坚持整体性布局,又突出了各群体阶层的独特性,提出通过合作社和加强城乡文化联系"双轨"推动农民市民化改革,通过工会、清党运动、监察机构改组等推动工人、党员、国家机关政治现代化,强调文化任务的关键"只"在于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的文化力量。虽然这种主要靠政治手段进行的"文化革命"存在着高度政治化倾向等缺陷,但其中一系列思想和措施仍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