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代信访制度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发展于西周至秦汉,基本完备于唐代。它所体现的"无讼"、"人治"等传统法律思想也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一直影响至今,当今社会信访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大因素。本文拟通过对信访的追根溯源,解读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对当今中国信访制度产生的影响,以期从中找出促进现代法律文化建设的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法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慎刑恤罚的法律原则、容隐制度、成熟的判例法模式、无讼的价值观等一些先进的法律思想,对当今的法治建设可以有所启发。了解中国自己的传统法文化,可以促使中国法治建设在自己实际国情的基础上推进。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社会是“无讼”还是“健讼”,学术界有两种不同观点.“无讼观”主要是从统治阶层追求和谐的理想中推演出来,而“健讼观”则是从大量的史料中分析得出.对传统法律文化做出哪一种判断可能都有失偏颇,纠纷通过审判解决还是调解结案是多个因素作用的结果,与“好讼”和“健讼”没有必然的关联.作为社会存在中的正常现象,诉讼能够调整和恢复社会秩序,具有规则之治的功能,因而,人们应当正确认识诉讼与审判.  相似文献   

4.
田宏伟 《求索》2011,(6):158-160
法律文化与法律信仰关系极为密切,前者决定与影响着后者的发展,而后者则是前者的外在表现形式。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家长制宗法社会体系、君主专制的政治特征以及根深蒂固的"无讼"法律价值观均不同程度拘囿了法律信仰的萌芽与发展空间,造成了法律信仰的整体确实。即便如此,只要我们极力追求良法之治,凸显法律的公心与良善,为法律之健康运作创造司法独立与自由、平等成为惯性的社会秩序,加大法律知识普及力度,提升公民运用法律解决争端的能力等,公民法律信仰之整体提升还是可期的。  相似文献   

5.
从维护自身权利角度出发,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诉讼观念有所变化。“无讼”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被历代统治者巧妙运用,以“息讼”的方式达到其统治目的,“厌讼”成为相当普遍的诉讼心理。现代社会,中国人权利意识不断增强,随之诉讼观念也发生变化。由于法律制度本身和权利主体自身原因,仍有相当一部分人面对诉讼时选择了规避,转向其他途径来保护自己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群众》2024,(2):41-42
<正>诉源治理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和重要内容。强化诉源治理,就是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通过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最大限度避免矛盾纠纷发展演化成诉讼,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诉源治理具有坚实的传统文化根基。我国自古崇尚“以和为贵”,重视人际和善、邻里和谐、家庭和睦,体现在传统法律文化中就是崇尚“无讼”的理念,就是“惜讼”“厌讼”甚至“耻讼”的传统思维。孔子的“无讼”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法律意识的培养是中国建立法治国家,实现依法治国的重点之一。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传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衍生出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由特定的法律制度和法制观念构成的。这种传统的法制观念的核心内容就是权力本位和义务本位,缺乏法律至上的思想渊源。这一法律文化深深地影  相似文献   

8.
儒家讲求和谐与中庸主义的哲学思想,促成了无讼法律意识的形成."无讼"作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价值追求和一般民众的普遍法律心理,也是中国传统宗法社会基层组织系统自我调节的必然结果.臻于无讼之境,无疑支配着司法官实际的价值判断他们需要经常地绕过成文法的规定,而专注于从事无讼的宣教和纠纷的调停.但是官方的"无讼"与民间的"健讼"又存在着现实的矛盾,司法官既不可能绝对地消灭诉讼,就只能采取务实的态度,以儒家伦理为基础,通权达变,审时度势,司法实质上又是司法官通过"寓教于审"、"寓教于判",追求"无讼"和"少讼"目标的过程,最终期望达到社会和谐与司法衡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谭嗣同的法律思想是在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宗教文化和时局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的。他的法律思想深刻批判了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和封建伦理三纲,宣扬了民主、自由、平等和人权等西方法律思想。由于为了实现救亡图存的功利目的,使他对民主、自由、平等和人权的内涵缺乏具体的分析,没有认识到民主的不足以及民主和自由的关系,因而他的法律思想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不过,他的法律思想达到了中国思想史上极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传统军事法律文化之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军事法律文化内存于中国法律文化传统中,是中华法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军事实践和中华法系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传统军事法律文化形成了一系列不同于西方军事法律文化的特点:兵农合一、奖励耕战的国防法制观和义战、慎战的国防法制原则;君主专权、法自君出的专制独裁;"制必先定"、"以治为胜"的以法治军思想;兼容礼刑、出礼入刑的法制方针,等等。  相似文献   

11.
韩冰 《前沿》2005,(3):115-122
在几千年的法律发展史中形成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是世界法律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中, 中国的法律文化表现出了其不相适应的一面。法律文化的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构筑法治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因此, 从传统法律文化向现代法律文化转化, 是当前中国法治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继承发扬传统法律文化、借鉴吸收外国法律文化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法律文化三个方面, 对中国法律文化的传统与现代化构建问题作一较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它内涵丰富、体系完整、特点鲜明。进入新时代,重新认识与解读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深入挖掘其思想精髓,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为当代中国法治化进程提供了精神范式,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价值规范,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为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提供了思想借鉴。  相似文献   

13.
韩冰 《前沿》2005,(2):124-130
在几千年的法律发展史中形成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是世界法律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中, 中国的法律文化表现出了其不相适应的一面。法律文化的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构筑法治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因此, 从传统法律文化向现代法律文化转化, 是当前中国法治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继承发扬传统法律文化、借鉴吸收外国法律文化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法律文化三个方面, 对中国法律文化的传统与现代构建问题作个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习近平法治思想关于科学立法的思想继承完善了传统法律文化"立善法于天下"的内涵;关于严格执法的思想汲取了传统法律文化"法在必行"的合理部分;关于公正司法的思想发展超越了传统法律文化"法不阿贵"的主旨要义;关于全民守法的思想彰显了传统法律文化"人法相维"的精华所在;关于法治工作队伍和领导干部保障作用的思想借鉴了传统法律文化"奉法者强则国强"的理性要素.  相似文献   

15.
何能无讼?     
杜丹 《今日广西》2007,(4):25-25
古人云:‘‘争罪日狱,争财日讼。”中国传统文化崇尚“无讼”,“无讼”的前提是“无争”。然而,任何一个社会都会有争财之事,都会有纠纷与诉讼。为了达到“无讼”的理想境地,古人采用的是一种泛道德化的方式。以期通过教化而去“私”,强调义务,压制权利,从而使民无争。  相似文献   

16.
魏晋承汉启唐,是政治、经济、思想各方面特若律令体系结构和重组的时代.将魏晋法律文化置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发展脉络而言,其根远追先秦,近及秦汉,其时政制、律令多有革故,亦不乏鼎新,并以法律儒家化为其标榜发展为隋唐制度之渊.魏晋法律文化有传承、解放、独立三个特质,继汉开唐,正是受当时学术分野所影响,也是魏晋文化的风度与风流所造就.因此,将魏晋法律文化置于其时文化大环境,特若学术环境而言,更能考察魏晋法律文化作为魏晋文化因子之一,是如何与历史发展密切关联并交互影响,又如何丰富魏晋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是21世纪我国现代化,尤其是法制现代化事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追本溯源,中国法制现代化是在西方法律文化冲击下起步的,因此,百年来一直存在着中西两种法律文化的冲突。对这种冲突的性质、机理、根源和形式等多方面的认识,直接影响到我们能否成功地立足中国、合璧中西,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型法制。有鉴于此,探寻它们之间的差异对于理解中西法律文化的冲突和我国法制现代化的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中西法律文化的差异首先表现在法的观念上。传统中国的法的观念主要以“刑”为核心和内容,因此,在传统上,中国人往往…  相似文献   

18.
法律文化是法学研究中的重要研究领域,而中国有书可证的法律文化起源于西周。西周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为后世法律文化形态作了一个整体的规划和奠基,影响了此后三千年。从周人崛起到最后克商,在一系列过程中周人发展了他们的天命观、德行观、宇宙观,这些观念影响到法律上就表现为制礼作乐、远神近人以及封建宗法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基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特有的文化传统、法律思想与行为模式而形成,在近现代法治改革的历程中,因"西方化"法律理念的影响,逐渐丧失其强大的生命力。本文从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核心法律思想入手,深入挖掘其现代社会价值,为人民调解制度、教育与惩罚相辅等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探寻其价值基础与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20.
周志远 《创造》2015,(8):50-53
<正>秋菊的困惑,真实地反映了当代中国法治进程中,现代法治思想遇到传统乡礼时产生的二难问题。序言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语出《论语·颜渊》当西方法律观念在中国传播,一套普遍合式的现代法律机制在中国建立,当中国的现代化法治进程由变法阶段深入到普法阶段,"历史传统和现实条件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的法治进程具有不同于西方的特点"。借用时下流行语"遇见"来打比方,就是当"送法下乡"遇见乡土社会,当"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