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红勃 《人权》2006,(2):24-27
一、人民信访制度的形成与变迁 人民信访制度是新中国政法传统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民主实现和权利救济机制。在1949年之后的不同历史时期,信访制度发挥了积极的政治、法律和社会作用,在新中国的法律发展史上扮演了活跃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处在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体制转轨过程中,各类社会矛盾的产生和冲突呈现多发的态势,各类信访活动持续增长,部分信访活动人数众多、规模庞大、持续时间较长、行为比较激烈,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信访制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2004年末,以于建嵘的《信访的制度性缺失及其政治后果》调查报告更是引发了全社会对信访制度的高度关注和理性反思。本文拟就信访法律制度的改革路径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一、中国信访法律制度研究述评信访在国外称为民愿表达或民意表达。由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我国的信访制度与国外的民愿表达制度存…  相似文献   

3.
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基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特有的文化传统、法律思想与行为模式而形成,在近现代法治改革的历程中,因"西方化"法律理念的影响,逐渐丧失其强大的生命力。本文从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核心法律思想入手,深入挖掘其现代社会价值,为人民调解制度、教育与惩罚相辅等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探寻其价值基础与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4.
刘刚  方从法 《前沿》2011,(16):71-73
法律的运行受文化制度及社会结构特点的制约和影响,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呈现差序结构状态,法治社会图景规划和制度建设要受现行社会结构的制约,呈现与西方世界不同的运行特点和方式。中国要想真正成为一个现代的法治社会,必须立足于中国社会结构特点,并对思想传统进行深刻的剖析和反思,建设与本民族相适应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的信访制度与和谐社会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治国理政,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解决社会纠纷、实现国家稳定方面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信访制度.中国信访制度的基础理论丰富了和谐社会的构建理念;中国信访制度的特殊功能补益了和谐社会的构建缺失;中国信访制度的基本特色彰显着和谐社会的构建思想.这一制度对于我们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国,社会矛盾也大量增加,行使信访权利成为公民表达个人利益诉求、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因此,应从公民基本权利视角对信访权利进行审视,构建公民信访权利的法律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传统中国法律思想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无讼。不管是长期占据正统的儒家,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较大影响的法家和道家,都追求一种无讼的理想境界。当然,他们达至这一理想的途径是截然不同的。无讼思想的产生是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思想文化和制度根源的,它对当今我国的法律仍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习近平法治思想关于科学立法的思想继承完善了传统法律文化"立善法于天下"的内涵;关于严格执法的思想汲取了传统法律文化"法在必行"的合理部分;关于公正司法的思想发展超越了传统法律文化"法不阿贵"的主旨要义;关于全民守法的思想彰显了传统法律文化"人法相维"的精华所在;关于法治工作队伍和领导干部保障作用的思想借鉴了传统法律文化"奉法者强则国强"的理性要素.  相似文献   

9.
孙祥生 《前沿》2006,(5):129-132
荀子是中国先秦时期一位卓越的思想家。在法律思想方面,荀子在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分”入礼、以礼释法、开创了礼法一体论的先河,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信访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是社会主义民主理论本质的体现,发挥着重要的制度功能。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所导致的深刻变化,使信访制度运行的社会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使信访制度运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对政治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化解信访制度的困境必须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部署出发,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深化司法等领域的改革,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进而有效发挥信访制度的应有功能。  相似文献   

11.
宋朝包拯以其“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铁面无私、执法如山”的精神而被广为传颂。他不仅承袭了儒家的传统,而且兼采百家,尤其是法家思想。但是,包拯承袭法家思想的方式并非直接,而是通过荀子的学说实现的。包拯作为荀子学说的实践者实实在在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法文化,影响了我国古今为官之正道,也影响到了社会民众对官员为官之道的期许。当前,对于倡导德法并举的中国特色为官价值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人提出的“天人合一”,既是一种观念形态,又是一种秩序结构。古代中国在综合运用神、道、礼、法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大的法律控制体系;在“天、地、人”之间,王者通三;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和法律控制的效能建立在自然、历史和文化的基础上,成功地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礼法结合最初表现为习惯法与国家法的结合,它是中国传统法文化精神的凝聚,对于建构一个人际和谐的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法律控制机制给当代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对于缺乏自然法传统及平等观念的中国社会而言,男女平等原则在近代民法中的确立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大清民律草案》首先在立法层面突破了旧体制的局限,初步确立了女性的独立法律地位,但却仅仅停留在文本层面,没有来得及施行就退回到《现行律民事有效部分》。不过,民初大理院却在司法裁判中,常常以"条理"的形式将《大清民律草案》中有关女性权利的进步性规定引入具体的审判实践中,以判解的方式使女性法律地位得以提高。之后,《民国民律草案》在吸收这些进步性判解的基础上,又有进一步的发展,《民国民法典》最终完全确立了男女平等原则。  相似文献   

14.
法律是文化的产物。近代以来西方罪刑法定的产生与演变是与西方文化息息相关的,中国当代的罪刑法定则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我国的罪刑法定原则无论是在制度层面,还是在实务层面,都存在局限和不足,需要通过文化和制度的建设来弥补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法制文明的历史上,尽管有着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但随着历史的发展,法制文明的进步,传统法上的搜查制度也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清代法制是中国封建法制的高峰,相应的,清代法律中的搜查制度也比较完善。它对搜查的主体、搜查的对象、搜查的执行方式、搜查主体的责任等方面都有比较详细的规定,并且体现出有效保障原则、遵循令状原则、合理根据原则、针对性的搜查原则以及鲜明的国家利益至上的法律思想与人本主义的法律思想。  相似文献   

16.
张明新 《思想战线》2006,32(3):80-92
无论东方西方,现代社会有其共性,所以应该充分重视西方法治化过程中形成的普遍性制度和有效经验;中国的法治建设有其特性,因此外国的经验不能代替中国自己的实践。  相似文献   

17.
区别于传统社会法律强制力,当代法治社会法律强制力的"当代"之含义,从其走向看,已从传统"压制或强迫的力量"发展到"内在或自制的力量"。究其缘由,主要是法治社会下"‘内在观点’的提出、‘社会合意’的发展、对社会功利主义的批判、‘权威’理论的阐扬"使得法律强制力呈现"被弱化"之趋势。具体表征上,法律强制力已由传统的法律"硬性"发展至当代的法律"柔性。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思想的发展史上,人性问题一直是历代思想家激烈论争、众说纷纭的一个主题。文章拟从法哲学的视角对中国古代的人性学说加以批判,以探究中国传统人性理论现代转型的理论依据和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9.
宪政改革是清末新政的重要内容,它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的政治制度由专制制度向君主立宪制度过渡,主要体现为在国家制度和政治生活中贯彻了民主原则和法制原则,并且取得了具体实效,是一次现代化性质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武经伟 《思想战线》2007,33(6):49-55
现代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公民具有独立的人格和平等的权利。厘清权利、法律权利和道德权利这些"最受人尊敬而又确实模糊不清的概念",有利于以义务为表征的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转换和提升。正在成长的中国公民社会和正在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需要一同培育起公民权利意识和公平正义的道德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