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3 毫秒
1.
近年来,摩托车、小汽车被盗案件越来越多,作案分子盗得车辆后往往把原车架号码和发动机号码锉掉,重新凿打上新的号码并伪造有关证件进行销赃。因此,交警、刑侦部门在检查车辆中不断发现凿改车架号码和发动机号码的可疑车辆。为了揭开凿改号码的车辆的本来面目,经过刑侦技术部门的努力,研究出了“金属冲压号码被锉再现技术”。通过举办培训班的形式,这项新技术在全国检验部门迅速推广,使一辆辆凿改号码的车辆原形毕露。下面我们结合本市可疑车辆检验的实践,就运用“金属冲压号码被锉再现技术”显现可疑车辆车架号码及发动机号码的步…  相似文献   

2.
当前在各类盗抢汽车案件中,销赃渠道多种多样,改动汽车发动机号码、车架号码后制作假牌、套牌进行销赃的案件在不断增加,发现、追缴赃车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大。对于技术人员来说,关键是要发现改动的发动机号码、车架号码,检验出原号码,为侦查破案提供有力的证据。但如何发现检验被改动的发动机号码、车架号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解决这一问题,本人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从汽车发动机号码、车架号码的改动特点,谈谈汽车发动机号码、车架号码的检验方法。1汽车发动机号码、车架号码的基本特点汽车车架号码是在车前厢、大梁、副驾驶座椅侧边车架…  相似文献   

3.
这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广大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单位以及私人拥有汽车的数量越来越多。由于对汽车管理不够完善,犯罪分子利用管理这方面的弊端,进行盗、抢机动车,并将盗、抢机动车的号码(即车架号码和发动机号码)进行涂改、伪造,重新入户领取新车牌。这样,本来是一部盗、抢来的赃车,转手之后则变为自己合法的拥有者。为了打击这些犯罪分子,广东省公安厅于1994年初专门设立打击盗、抢机动车指挥部,并抽调两百多人协助基层开展工作。广东省公安厅刑警总队为此举办了两期“金属号码被涂改的显现技术”培训班…  相似文献   

4.
一、车辆号码承载客体表面特征 首先观察号码承载客体的金属表面:犯罪份子用立铣刀、挫具、砂纸等工具对号码进行挫改后,由于金属本身物质的减少,加上外部自然环境的影响,必然会产生一些新的特征。又因汽车和摩托车的车架与发动机金属构成不同,这使得挫改后的金属表面又反映出不同的变化特征。主要表现有以下三方面: (一)车架和发动机号码改动后金属表面变化的共有特征: 1.出现擦划痕。用立铣刀、挫具、砂纸进行修改后,在金属表面形成一条条细小纹线或较大的沟纹。 2.出现原号码字迹遗留痕迹。在挫改时,如果对原车体号码处理…  相似文献   

5.
景畅  佟颖 《警察技术》2003,(1):35-37
本文介绍了机动车盗抢防范技术方法和与此结合的机动车盗抢案件的控 制技术系统.提出有效地利用技术手段打防结合,遏制此类案件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对于机动车辆号码检验 ,各地都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 ,[1 ] [2 ] [3] [4] 我们在此就自己的工作经验 ,将机动车辆号码的检验工作总结为以下几个步骤 :  1 初步检验1 观察就是用肉眼观察发动机号码及车架号码的字体、位置、相互间隔以及数字与数字之间是否协调一致、是否与该车种、车型相符合 ,发动机号码平台表面是否有生产加工纹 ,该种加工纹线是否被破坏等。这就要求平时对多种车型的发动机号码、车架号码的字体、位置等形态、结构多多积累。如进口车辆的号码通常比较规范、有规律 ,国产车辆相对不规范。对有些国产车辆 ,必要时可以查…  相似文献   

7.
场主的话:翻开卷宗,在各类刑事案件中盗抢机动车案件仍占有不小的比例。其实,机动车拥有者和司机也不是不小心,买来一辆车首先考虑的就是安全问题,方向把锁、档杆锁、汽车防盗报警器等等,几乎武装到了牙齿,一位车主甚至晚上停车时就把发动机的高压线拔掉,早上再装上。尽管这样,盗抢机动车案件仍居高不下。要偷一辆车必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把车门打开;二是顺利点火,把车开走。这两个环节都要在没人察觉的情况下实施,那么盗贼是如何破坏汽车的防盗系统,把车偷走的呢?本刊记者分别从汽车钥匙、车锁以及防盗报警器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8.
机动车盗窃案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犯罪类型。以杭州某区2018年机动车盗窃案件为研究对象,利用核密度估计和风险地域分析展开分析研究,比较作为犯罪预测技术理论基础临近重复现象与风险地域现象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机动车盗窃案件与城镇化水平密切相关。从犯罪预测的准确性角度,风险地域分析高于核密度估计,从而为犯罪预测技术本土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变造车架号码在被盗、抢机动车中比较常见,多数通过物理、化学方法显现处理,都能还原原号码,但实践中也有少数变造手法令真假难辨。痕检技术员在对车辆进行检验时,要综合分析被检车辆信息,利用专业知识,多方法尝试,达到成功显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盗窃机动车案件呈现出总量持续上升、地区分布集中、追赃车难度大、职业化智能化团伙作案等主要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机动车数量的剧增、犯罪嫌疑人销赃容易、公安机关打击不力以及社会防范意识的薄弱。针对这些特点和原因,公安机关应当切实加强防范宣传教育,加大社会面巡逻控制力度,加强对机动车修理行业的阵地控制,完善机动车查询系统建设,利用高科技设备迅速查获被盗汽车,不断创新侦查手段,强化内部专业化分工,加大对机动车被盗窃案件的侦破力度。  相似文献   

11.
鉴于目前使用硬物划损机动车的案件日益增多,文章收集了大量此类案件的资料,并通过实验方式,归纳了几种较为常见的作案工具痕迹特征,为分析判断作案工具提供参考,同时通过工具痕迹进一步分析刻画犯罪嫌疑人的行为特征与人身特点。  相似文献   

12.
China's rapidly growing motor vehicle fleet is changing the makeup of its urban atmosphere. While the two major problem pollutants historically have been particulates and sulfur dioxide, the growth in the number of automobiles has generated substantially increased levels of nitrogen dioxide (NO2). This paper examines and values the mortality health effects (reduced premature deaths) from cleaning up these three pollutants. Findings indicate that valued gains from reduced air pollution mortality can average 3% of a city's GDP. Moreover, the growing auto fleet may generate a ten-fold increase in NO2-based mortality costs and offset other, ongoing cleanup efforts in many Chinese cities. Specifically, the paper explores how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automobiles might diminish or offset environmental cleanup activities focused upon particulate and sulfur dioxide pollution.  相似文献   

13.
对于机动车的权属问题,有必要立足于物权的基本原理,从私法和公法的双重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和立法调整。本文认为,机动车登记行为具有行政确认和行政许可的双重法律属性,公安机关在办理机动车登记中对相关事实的审查属于实质审查。《物权法》对机动车登记效力采取的是登记对抗主义而非登记要件主义。对于登记中的错误应区分具体情形,采取不同的方式予以补救。对于第三人善意购买的被盗抢机动车,应当采取有偿回复的方式予以处理,不宜不加区分地予以追缴。  相似文献   

14.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原因主要可从机动车驾驶员、机动车、行人及非机动车驾驶员、道路、交通环境及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预防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主要应从机动车驾驶员、机动车、道路交通环境及管理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车速是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的重要依据之一。交通事故处理中的车速计算方法主要分为现场有制动拖印肇事车辆的速度计算和车辆碰撞事故的车速计算两大类。  相似文献   

16.
尽管《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一些规定尚不尽人意,但其第76条是应该肯定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的成功之处或者贡献所在,至少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它构建了我国机动车强制险制度的基本框架;它细化了机动车之间、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时的责任认定;它把特殊的侵权民事责任与强制责任保险很好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汽车道路交通事故是现实生活中一种常见的侵权行为,构成道路交通事故侵权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件:道路交通事故必须是因车辆造成的事故;道路交通事故必须是发生在特定道路上的事故;有侵权行为;当事人的主观心理状态是过错或意外;道路交通事故必须要有损害后果;因果关系。以上是构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必备条件,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件,则不属于道路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8.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之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颁布及实施,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机动车责任强制保险时代。这一制度的确立保障了受害人的损失得到及时、有效赔偿,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立法精神,是我国侵权法的一个历史进步。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作为一项新的法律制度必将会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交强险及商业车险的监管力度,确保其不断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机动车在使用的过程中风险会发生变化,如改变其使用性质等。当机动车面临的风险增加时,投保人是否有通知保险人的义务,新实施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无明文规定。结合我国《保险法》的相关规定,可以认为,投保人仍有危险增加的通知义务;未履行该通知义务的,保险人并不免除赔付责任;保险人在向受害人赔付后有权对投保人进行追偿;在投保人履行了通知义务后,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  相似文献   

20.
机动车能否安全行驶,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机动车驾驶人掌握行驶安全距离的能力。机动车行驶安全距离是指从发现障碍开始制动,到最后完全停止所行驶的距离,它包含纵向行驶安全距离和横向行驶安全间距。纵向行驶安全距离取决于制动停车距离;横向行驶安全距离应根据路面的不同、气候的变化灵活掌握。由此可见,机动车驾驶人必须根据机动车的行驶速度、道路状况、气候条件、装载状况等因素,灵活掌握机动车的行驶安全距离,以充分保证其行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