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努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法制化、系统化、社会化、现代化社会救助体系,形成了符合甘井子区情的救助工作格局和工作框架,最大限度地解决了困难群众在衣、食、住、学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为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广大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近年来,浙江省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其他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为补充,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组织网络化、管理社会化、保障法制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立社会救助体系,是民政部多年来一直致力研究的工作,也是民政工作的重点之一,但这项工作涉及的部门多、难度大。浙江省的做法,实现了“零”的突破,为我们研究、推进这一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吴国玖  刘育林 《群众》2013,(12):60-61
发挥社会政策的托底作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必然选择。社会救助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发挥着“最后一道安全网”作用,是承载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目前江苏已初步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救助、特殊困难残疾人救助和临时救助等为重点,以慈善援助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广覆盖、多层次的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4.
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为困难群众兜底线救急难。专家认为,这不仅是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逐步完善,更体现了社会救助理念的与时俱进。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甚至多面性。临时救助这项善政,要想真正发挥好作用,还必须建立在"善为"的基础上,包含人性化的救助通道、常态化的救助机制、造血式的救助思维。首先,要有人性化的救助通道。临时救助,就是要救急救难。群众遭灾有难,往往是一些突发事件引起的,临时救助如果不能及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河北省栾城县初步建立起了城乡低保、五保供养、灾民救济、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五大社会救助体系,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政》2010,(11):50-50
四川省雷波县民政局余忠涛认为,随着救助工作的开展,社会的不断发展,不少"低保户"的收入已经超过或者远远超过了最低生活标准。为了实现民政救助公平,贯彻执行国家救助政策,用好有限的民政救助资金,应该实现低保"应退尽退"。低保"应退尽退",考验着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智慧。如果处理不好,会引起不必要的上访,甚至影响社会稳定,进而影响经济建设的大局。  相似文献   

7.
《天津人大》2010,(8):20-21
社会困难群体的救助是社会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如何使救助真正起到"兜底"的作用,减少或消除社会保障的空白,以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和谐,成为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颖 《广东民政》2010,(5):25-26
农村五保制度是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制度的建立,较好地保障了农村最困难群众的“吃、穿、住、医、葬”,发挥了社会稳定的基础作用。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越来越重视社会公平和困难群众的帮扶工作,五保群体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的各种因素影响,五保群体的各种保障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突发重大公共事件对社会生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极大的危害。在此背景下的社会救助应该且能发挥稳定剂、压舱石的作用。在应对这次新冠疫情的应急社会救助工作中,武汉民政担当作为,全力做好疫情影响下的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成绩卓著,但也暴露不少问题。本文在对这些成绩、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突发重大公共事件社会救助应急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郑全红 《人民政坛》2013,(11):11-13
社会救助,又被称为社会救济、公共援助、国民扶助等。社会救助是国家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因个人、家庭、自然、社会或者其他原因造成无法维持最低生活的社会成员给予必要的物质接济或者服务帮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需求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助的目标是帮助社会困难群体摆脱生存危机,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社会救助的外延,包括灾害救助、贫困救助和其他针对困难群体的救助措施。社会救助是现代社会安全体系中最基本的“兜底线”,是保障公民基本生存权的“最后一道防线”。  相似文献   

11.
谢松保 《政策》2011,(10):52-54
社会救助是为群众排忧解难的重要制度安排,是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治本之策。当前,我省正处于推进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好社会救助工作,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为我省跨越式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全省民政部门的一项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12.
自2010年10月,吉林省蛟河市被省民政厅确定为全省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试点县以来,该市在规范上下功夫,在创新上作文章,经过不断探索和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日趋规范,充分发挥了医疗救助工作在社会救助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泽州县通过实行农村居民低保制度,救助了一大批社会弱势群体,为他们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燃眉之急,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为维护全县的社会稳定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强化队伍建设。县政府成立了低保工作领导组,由分管县长任组长,民政财政、审计、统计、劳动等部门的领导为成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减灾》2012,(4):32-33
救灾资金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拨给受灾地区用于灾民生活困难救助的财政专项资金,对保障灾民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救灾资金的管理使用关系到广大受灾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高,政治敏感性强,管好用好救灾资金历来是救灾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西安市民政局时刻紧绷“救灾资金是高压线”这根弦,严格执行有关法律规定,不断规范相关程序,明确纪律要求,建立责任制度,筑起“四道防线”切实保证救灾资金合理合法使用,打造了救灾资金使用的“安全网”。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汕头市金平区致力于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努力解决好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城乡低保、五保供养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等多项救助为支撑,以慈善救助、社会互助和临时救助为补充,建立覆盖城乡、兼顾边缘的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6.
石燕捷 《人民论坛》2020,(12):74-75
经过长期的努力,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基本确立,并且逐步完善,但仍存在一些短板,比如组织结构松散、救助能力薄弱、救助方式单一等。因此,应通过完善基层社会救助组织结构、强化基层社会救助能力、优化基层社会救助模式等措施加以弥补,为基层社会救助工作的科学、稳定、有效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瓜州县四举措助推“阳光低保”工程建设。一是强化政策宣传,送社会救助政策进千家万户。采取发放宣传册、宣传光盘、编发咨询短信、设置社会救助宣传公示栏、举办培训班等手段,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宣传社会救助政策。二是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建立规范的政策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低保工作责任追究制》、  相似文献   

18.
马钰 《中国民政》2013,(5):54-54
近年来,吉林省辽源市按照“打牢基础、突出亮点、争创一流、注重长远”的工作思路,大力加强社会救助基层能力建设,城乡低保等社会救助工作在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法制化的轨道上不断向前迈进,社会救助工作在保障民生,解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现。  相似文献   

19.
李少华 《中国民政》2010,(10):58-58
今年以来.山东省五莲县适应社会救助工作的新形势.大胆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做法.积极探索社会救助高效便民的新路子.整合县内资源.围绕医疗救助、城乡低保和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三项工作重点,构筑了以网络化为平台的社会救助”三位一体”运行机制.实现了管理服务信息化、网络化.收到了提速增效、顺畅便民、公开公正、群众满意的效果。一是建立“五线一网”城乡救助新机制,实现医疗救助扩面、提速、增效。  相似文献   

20.
谢松保 《政策》2010,(4):41-43
2009年,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发展面临困难最大、挑战最严峻的一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加深,省委、省政府提出“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越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省各级民政部门主动服务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大局,把做好困难群体帮扶救助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进一步整合救助资源、创新救助机制、规范救助行为,不断提升社会救助能力。截止2009年底,全省全年生活救助对象达到345万人,全年下拨中央和省级城乡低保、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农村五保等社会救助资金48.6亿元,比上年增长3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