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历代太监中,童贯堪称屡创"历史之最"的人。他以太尉领枢密院事,掌全国军权,是史上掌控军权最大的太监;他前后统兵二十年,是史上掌军权最久的太监;他曾以副使身份出使辽国,是史上第一个代表国家出使外国的太监;他因功被封为广阳郡王,是史上第一个被册封王爵的太监。而如果把"骂名"算上,童贯恐怕还是生前死后承受骂名最多的太监。无论正史还是野史,无论官方还是民间,童贯都是众矢之的。  相似文献   

2.
明朝是汉人抗异族(元蒙)统治取得胜利后建立的皇朝,但却是中国历史上最专制的朝代。洪武十三年(一三八一年)宰相胡维庸造反,明太祖朱元津逐取消宰相职位,集军、政、财、立法、司法、监察权于一身,并嘱咐子孙永远不准再立宰相。自此明朝帝集中了远比汉、隋、唐、来诸代皇帝更大的权力,成为国家一切事务的独裁者。洪武二年,倭寇(日本海盗)侵扰山东和我国东部沿海,明朝历代皇帝虽然加强海防,但由于倭寇的航海技术较为先进,对我国沿海的侵扰历时二百年而不衰。为了对付倭寇不仅迁徙沿海村庄,甚至“禁止片板出海”,实行锁国政策…  相似文献   

3.
岳飞必须死(七) 秦桧突然代表皇帝发表诏书,宣布对岳飞等人的任命。并不许返回部队。从而大体上实现了宋朝历史上的第二次杯酒释兵权。 当年四月,朝廷以庆祝柘皋大捷的名义.将各地领兵将领特别是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紧急召回京城。在盛大的庆功宴会上.宰相秦桧突然代表皇帝发布诏书,任命韩世忠、张俊为枢密使.任命岳飞为枢密副使,三人均不得返回部队。皇帝煌煌天语.相当亲切与堂皇,让人听起来心里很舒服:以往.朕只是把一路宣抚的职权托付给你们,权力还是小了些,如今,我要将国家军机中枢本兵(指枢密使)之重大职权托付给诸位。你们同心协力,不分彼此.集全军之力谁能抵御?扫除兀术之流何足道哉?意思是.这样重用他们之后.扫荡金国就根本不在话下了。  相似文献   

4.
宋微宗的浪漫生活 (三) 在励精图治和闲情逸致的选择中,徽宗再次暴露他轻佻的风流才子性格。并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宋徽宗当上皇帝之后.激浊扬清,表现出了一位中兴天子的气象。从当时皇帝发布的各种诏书文告上看,他很是诚恳,并没有玩弄权术、欺世盗名的迹象。徽宗登基之后.有9个月时间,由向太后垂帘听政.这位太后和她的婆婆宣仁太后一样讨厌变法派。于是请一位老成持重的保守派人物韩忠彦担任宰相。很快.这位对国政没有什么兴趣的太后就宣布归政.3个月后便驾鹤西去。此时的第二宰相就是那位拥立徽宗即位.斥责章居叵测的曾布。这位曾布不是一个简单人物,其实他与章一样.都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拥护者。但他很讨厌章,原因是章过于强行霸道.压得曾布无法出头;另一方面,他也不喜欢蔡京。当时,他是知枢密院事,主管全国的军事工作。  相似文献   

5.
<正> 三、宋代官员的各种膳食津贴宋代官员还按月领取膳食津贴。膳食津贴最初有餐钱或食钱,后来逐步增多,有厨食钱(食钱)、厨料米面、折食钱等数种。神宗元丰官制改革前,在京官员餐钱如下:一、按照职位每月给予一定的餐钱。其中宰相和枢密使、宣徽使、知枢密院,每人50千;参知政事,35千;枢密副使、同知枢院、签书枢密,各25千;秘书监、判三  相似文献   

6.
任何历史书写都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需求的反映,“中国疆域沿革史”的历史书写也是如此。受到“天下观”和“疆域观”的影响,中国古代并不存在现代意义的“疆域沿革史”。民国时期,基于中国传统的“政区沿革”的研究,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以王朝疆域为描述对象的“中国疆域沿革史”的历史书写,其目的在于唤起民族自豪感以及救亡图存。1949年之后,曾存在多种“中国疆域沿革史”的历史书写,差异在于涉及的“历史上中国疆域”的范围。最终谭其骧提出的方案占据了主导,因为其满足了对内强化民族团结、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对外抵制各种对我国领土无理要求的时代需求。  相似文献   

7.
《春秋》2016,(5)
正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秘书历来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说来也许难以让人相信,我国历史上许多中枢权力机构,都是从秘书机构演变过来的,原因就是秘书部门权力过大,最后尾大不掉,皇帝无法控制,只好让它从内朝秘书机构变为外朝宰相衙门,秘书官员也顺势成为名正言顺的宰相。最有名的是秦汉时期的尚书台,从一个纯粹的办理文书的内朝秘书机构,演变成南北朝以后的宰  相似文献   

8.
孟凡明  王齐  冯彩云 《传承》2011,(6):72-73,79
自从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以来,就彰显了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的特征。至明清时期,明太祖废宰相,雍正帝设军机处,使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通过以宰相制度为线索,探究明朝废宰相的动因、内阁的弊端以及明清君主专制带给中国社会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自从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以来,就彰显了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的特征.至明清时期,明太祖废宰相,雍正帝设军机处,使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通过以宰相制度为线索,探究明朝废宰相的动因、内阁的弊端以及明清君主专制带给中国社会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史上最早称皇帝的是秦朝的秦始皇,他姓嬴名政,在位时间是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10年。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是清朝的宣统皇帝,即爱新觉罗·溥仪,他在位的时间是1909年至1911年。在位时间最长的是清朝的康熙,名玄烨,从公元1662年至1722年,他一共当了61年皇帝。而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是汉朝的刘贺,他只当了27天皇帝就被废除了。即位时年龄最大的皇帝是唐朝的武则天,她即位时已61岁;然而她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终年81岁;同时,她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即位时年龄最小的皇帝是汉朝的殇帝,名刘…  相似文献   

11.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八月,康熙统一台湾,结束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分离局面。这不仅从政治上实现了祖国统一神圣大业,巩固了祖国统一多民族大家庭,也从经济上,文化上推动了包括高山族在内的台湾地区社会的发展。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是满族人,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最长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对内政,外交、文治、武功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自六十年代初刘大年同志发表《论康熙》以来,我国学术界都肯定康熙是中国历史上的好皇帝和卓越的爱国主  相似文献   

12.
王守栋 《求索》2007,(9):204-206
“权阉四贵”是指唐代中后期宦官所担任的四个要职——两神策军中尉和两枢密使。神策军中尉统领中央禁军——神策军,内枢密使参与机要、出纳王命。“权阉四贵”是唐中后期中枢机构中的重要成员,两枢密使充当君主之喉舌,两神策军中尉则是宦官专权的实力资本,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参与中枢决策,排挤南衙宰臣,侵夺相权,进而定策储君,废立皇帝,专擅朝政。  相似文献   

13.
就在这波诡云谲的时刻,绍兴八年三月,被罢相6年的秦桧再次登上相位,为右宰相兼枢密使,从此在宰相的位置上一呆就是18年。据说,宰相任命下达时,朝野上下一派喜气洋洋,群臣争相道贺,并且普遍认为,从此国家有希望了。只有一个人没有参加进道贺的人群,就是吏部侍郎晏敦复。此人是婉约派大词人晏殊的曾孙。他听到这项任命后,油然想起一句曾祖父脍炙人口的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位同僚问他:“秦相公复相,是天下之福。唯独您老先生闷闷不乐,为什么?”他长叹一声:“奸人相矣,恢复无望啦。”同僚们很不理解,认为他言过其实。没有人能够知道,此后18年岁月里的情形比仅仅恢复无望可要糟得太多了。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历史上,宋朝的宰相是最有名的。 像秦孝公遇到商鞅、汉景帝遇到晁错一样.宋神宗在想富国强兵、洗刷国耻的时候.遇到了一心变法改变大宋积贫积弱局面的王安石,而且很快把他扶上了宰相的大位。  相似文献   

15.
易中天 《传承》2008,(11):46-47
有一次在中央电视台,崔永元问我,历史有什么用?读书有什么用?其实是看对谁有什么用,不能简单地讲有什么用。古人觉得学习历史,对统治者有用,对皇帝、宰相、文武百官有用。有什么用?以史为鉴。所以,司马光把他的大著作叫《资治通鉴》,"资治"就是帮助你统治,  相似文献   

16.
唐末、五代的枢密院,经过宋初的曲折发展,成为与中书对掌文武权柄的国家最高军事机构。随着赵宋王朝“事为之防,曲为之制”这一祖宗家训的日益深入和“崇文抑武”政治气氛的高炽,枢密院发生了很大嬗变,由武人当政到科举文臣掌权,且战时宰相兼任,平时庸人任之,其实际作用和地位逐渐弱化。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历史上,以科学的后勤谋划奠定统一大业的物质基础,进而成为绵延数百年封建王朝开国皇帝的人绝无仅有,他,就是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23岁应募从军,在后汉枢密使郭威军中任职。因军功显赫,不到10年,即成为郭威养子周世宗柴荣的禁军统帅。公元959年,周世宗病死,7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次年33岁的赵匡胤趁“主少国疑”的机会夺权,建立宋朝,在稳定内部的基础上,开始了历时16年的统一战争。后勤这条隐没在刀光剑影之后的“第二条战线”,也理所当然地成为赵匡胤统一战争战略谋划的重点。一、宋初形势与“先南后北”的后勤谋略自从公元907年朱温…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封建王朝通过各种方式选取官吏,对其任免调动有种种称呼,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任命官吏的总称是授。具体又分: (1)拜:由皇帝正式授与官职(多属初任),通常称“拜”。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拜为上卿”。 (2)除:皇帝再次任命官职称“除”。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相似文献   

19.
刘喜涛  赵轶峰 《求索》2010,(10):241-243
万历皇帝是明朝历史上一位重要的帝王,其对朝鲜影响亦颇深。在考察中朝两国史料时,可以发现两个迥异的万历皇帝形象。在中国史料中,万历皇帝消极怠政、不理政务、昏庸荒怠,对明亡负有重大责任。在朝鲜史料中,万历皇帝是被视为君父,歌功颂德、建坛立祠的大德皇帝。这种巨大的反差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包括历史记述主体的价值立场、当时中朝关系的基本格调、朝鲜王朝君臣的文化认同等。  相似文献   

20.
谢添 《人民论坛》2012,(8):122-123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地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史学群体的形成、治史机构的设立和沿革,以及历史教育的普及与展开这"三驾马车"的积极配合。理清三者各自的内容与社会功用,有助于掌握抗战时期延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脉络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