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国际化”是中国古代地图和地图学史今后必然要走的道路,但在真正“国际化”之前,我们必须解决如下几个问题,即:对中国古代地图进行真正的全面的整理;在全面整理的基础上,重新撰写中国地图学史;与此同时,研究者应当跳出地图研究本身,关注更为宏大的历史和人文问题,然后在解答这些问题的时候,运用地图作为史料。历史研究的国际化,并不是简单的语言和学术规范的问题,而是学者研究能力的问题。中国学者需要强化提出“正确”问题以及提出创新性解答问题方式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知识和技术不可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依据这一原则,可以确定刘钢在《古地图密码》中所依据的《天下全舆总图》基本是后人的伪作,李兆良对《坤舆万国全图》的重新解读也无法成立。依据目前的资料,"蒙古山水地图"的绘制年代存在着多种可能性,因此林梅村对这幅地图绘制年代的判断并不是确论,只是多种可能性之一。上述学者对史实的扭曲,以及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逻辑上的漏洞,其目的是试图通过发掘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先进因素,来确定文化自信,但这种不顾史实的研究不仅根本无法树立文化自信,反而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更为重要的是,文化自信并不能仅仅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上,而应当是建立在挖掘传统文化精髓基础上的创新,其重点在于当下而不是过往。  相似文献   
3.
虽然“制图六体”自古至今在中国古代地图学史的叙述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其并没有在中国古代地图绘制中被广泛应用。因此可以认为,其在叙述中重要地位的形成并不是基于其在地图绘制中的影响力,而是因为其提出者裴秀和《禹贡地域图序》。由此可以进一步推论,在历史形成过程中,主观的甚至错误的历史认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促进中国地图学史的研究以及促进中国地图学史研究的国际化,成一农研究员与《地图学史》项目的负责人马修•H.埃德尼教授进行了一次对话。首先,埃德尼教授对《地图学史》前3册的学术价值进行了评价,认为在当时的学术背景下,这套丛书通过强调古地图的研究应当注重地图绘制的文化、社会等背景,拓展了地图学史研究的领域。然后,成一农研究员简要介绍了中国地图学史近20年来的发展以及研究方向的转向。作为回应,埃德尼教授认为,中国地图学史需要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进行研究,同时强调,中国学者今后只有通过将地图学史的研究融入人文研究,融入其对人类意义的研究,且关注对更为宏观问题的思考,才能真正走向国际化。  相似文献   
5.
任何历史书写都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需求的反映,“中国疆域沿革史”的历史书写也是如此。受到“天下观”和“疆域观”的影响,中国古代并不存在现代意义的“疆域沿革史”。民国时期,基于中国传统的“政区沿革”的研究,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以王朝疆域为描述对象的“中国疆域沿革史”的历史书写,其目的在于唤起民族自豪感以及救亡图存。1949年之后,曾存在多种“中国疆域沿革史”的历史书写,差异在于涉及的“历史上中国疆域”的范围。最终谭其骧提出的方案占据了主导,因为其满足了对内强化民族团结、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对外抵制各种对我国领土无理要求的时代需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