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治理面临"越治越难"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在于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导致的行业风险的不确定性加大,政府规制面临介入时机与介入主体的两难困境,立法滞后、互联网金融软法治理不足,等等。为破解这一难题,应从政府监管、互联网金融以及消费者三个层面出发,创新治理形式,完善相关立法,严控风险,引导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金融属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和传统金融的融合再生,随着信息的不断更新,金融业具有了新的意义与使命,并且表现出跨行业、跨部门和业务交叉的特点。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已经逐渐形成新的态势,就目前而言,其尚未形成标准和规范的金融生态,且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不善,导致互联网金融频繁出现提现困难、高额附加费、诈骗等问题,对金融稳定以及消费者利益都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政府只有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引导与监管,才能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的发展使金融资产的配置效率有效提高,但是其财务风险也进一步凸显。为了防范与控制金融财务风险,需创新政府监管思维,健全互联网金融市场财务管理制度;发挥数据信息优势,健全互联网金融市场产品定价机制;强化网络信息安全,提高互联网金融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提高互联网金融财务风险的应对力。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金融征信的发展是互联网金融时代下需要重点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互联网金融征信的支撑。要积极推进互联网金融征信发展,搭建互联网金融征信法律和制度体系、明确互联网金融征信标准和主体权益、健全互联网金融征信监管与运行模式,更好地满足互联网时代经济及金融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5.
张斌 《北京观察》2016,(2):58-59
正2015年互联网金融非法集资案件,从金额、波及人数到辐射范围,比任何一年都来得猛烈。呼吁北京市人民政府尽快出台《北京市互联网金融监督管理办法》,加强首都地方政府对金融业的监管,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有序经营、持续健康发展。2015年互联网金融非法集资案件,从金额、波及人数到辐射范围,比任何一年都来得猛烈,泛华有色金属、e租宝等案件甚至演化成为本地区的社会群体性事件,侵  相似文献   

6.
<正>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使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成为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当前最为迫切的问题,同样也是全球各国政府面临的全新课题,监管并非简单地管制,既要鼓励创新又要防范风险,需要探索出适用于中国国情的监管模式。虽然各国都处于探索之中,但英美两国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对我国当前互联网金融监管仍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金融正在迅速崛起,出现了多种新的金融业态,给传统金融业带来了一系列革命性变化。文章梳理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归纳了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效应和发展趋势,提出了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思路。  相似文献   

8.
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金融正在迅速崛起,出现了多种新的金融业态,给传统金融业带来了一系列革命性变化.文章梳理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归纳了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效应和发展趋势,提出了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思路.  相似文献   

9.
面对互联网金融存在的立法、市场准入及市场监管等方面的法律风险,需构建互联网金融法律风险规避机制。既要加强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建设,又要构筑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准入与退出机制,建立征信制度,创建互联网监管与行业自律准则,提高互联网金融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传统金融行业融合形成的新产业与新业态,是共享经济的重要创新实践,目前P2P网络借贷是其主要形态。互联网金融有助于创新金融产品、提升资金资源配置效率、实现金融运营去中介化、推动PPP模式的广泛应用等,但由于监管缺失及风险防控机制不健全,近年来我国P2P网络借贷问题频发,互联网金融遭遇发展障碍。针对上述问题,应通过制定完整的借贷规则、细化P2P网络借贷平台、加大监管力度、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等措施,促进和规范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金融是当今网络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顺应各方需要,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不可抗拒的发展趋势。但是,互联网金融也存在金融风险,如果缺乏有效监管,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演变成金融危机。因此,在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如火如荼阶段,必须高度重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市场的作用和影响,规避其对金融安全的冲击,重新界定互联网金融机构法律地位、构建多层次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切实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确保国家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当前,互联网金融作为传统金融业与互联网结合的新兴领域,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然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它所蕴含的技术风险、非法集资风险、操作风险以及信用风险等问题也逐渐显现,因此,关于如何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促进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一、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与存在问题(一)互联网金融发展基本情况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第三方支付、网络理财、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金融既包括传统金融机构在互联网环境下的金融活动,又包括互联网企业运营过程中的金融活动。可见流动性风险的生成与传统金融密切相关,加之互联网元素的注入,呈现出独特的性状。在金融活动的本性和互联网技术的助推作用下,其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后果的危害性仍居高不下。因此,我们应当未雨绸缪,提升对互联网金融流动性风险的预警级别,让创新的步伐慢下来,让监管的力度跟上去,让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每一步踏出坚实脚印。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业态,在助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其监控薄弱地带也容易滋生诈骗犯罪。当前互联网现金贷沦为骗贷犯罪重灾区,骗贷犯罪呈产业链化发展趋势,不仅破坏了金融管理秩序,也引发一连串社会问题。当前我国公安机关打击此类新型犯罪尚存在技术复杂、法律规制缺失、监管存在漏洞、联动机制缺位、监管乏力等问题。对互联网金融诈骗犯罪的治理,需要采取多元治理方式,包括完善互联网金融安全相关立法,规范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加大互联网金融犯罪的打击力度以及健全个人征信体系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以第三方支付及P2P网络贷款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但与此同时,受自身盈利模式和外部监管缺乏的影响,互联网金融容易引发非法融资问题。要规避非法融资,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平台自身应树立合规意识,另一方面,社会公众应拒绝高利诱惑,政府部门也应加强外部监管。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时代信息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与传统的金融模式相比,互联网金融拥有一系列独特的优势,我国互联网金融抓住时代和网络技术发展的契机,无论从规模还是形式上,都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其爆发性的成长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诱发了一系列风险和问题,加强监管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金融有效监管能够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规范发展。以大数据为基础,建立完善大数据法治管理和信用评级机制,不仅能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创新发展,而且还有利于整个互联网行业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21,34(6):114-121
监管沙盒是由英国金融行为局创制的用于实施金融科技监管的制度工具,监管沙盒创设的相对宽松的监管机制对于促进金融创新具有积极意义。区块链这一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监管沙盒的基本理念具有相当契合度,因而可将监管沙盒作为实施区块链监管的基本工具。但区块链去中心化特征决定了利用中心化的监管沙盒难以实现规制效果,亟需改进。在改进监管沙盒运作模式时可从技术与制度两个层面展开:在技术层面,建立起政府有限干预的去中心化监管沙盒体系,由政府确定监管沙盒实施条件与标准,区块链软件自动运行监管沙盒;在制度层面,确立国际协作共治的区块链监管沙盒机制,国际社会共同确定监管沙盒最低标准,实现监管结果国际互认。  相似文献   

19.
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元年。作为新生事物,互联网金融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经历了飞跃式地发展,给整个社会经济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起到了非常好的鲶鱼效应。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热潮,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但由于缺乏对问题实质的考究,从而引起了广泛争议,所得结论值得商榷。因此,非常有必要对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界定、两者关系、功能定位、监管之策、未来趋势等五个颇具热议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澄清,理性客观地去认识互联网金融,从而有效避免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战略规划和市场选择上的偏误。  相似文献   

20.
观点     
《群众》2017,(20)
正贾康:金融科技既要在发展中监管也要在监管中发展金融科技在发展中要创新,就是要冲破原有的规则,需要在发展中监管,给出一个试错空间,创造出带有弹性、带有开明态度的、可操作的环境,这符合事物发展从新生到相对成熟、再到有效控制整体风险的基本逻辑。但是在某些特定的阶段,特定风险因素已经浮现,比如互联网金融中一些P2P企业的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