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宝红 《人民论坛》2013,(10):158-159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制度设计、农民工利益实现的法律保障机制不完善、城乡教育不公以及农民工文化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文章试图从制度、法律、教育以及农民工自身等方面来分析影响当前农民工权益实现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方涛 《求索》2012,(9):136-138
现阶段作为现代社会的主体人,农民工的现代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培育和提高。为此,我们可以在经典人学理论维度下来寻找农民工现代性构建的理论依据,进一步分析我国农民工的现代性特质,并进而深入探讨农民工现代性构建的具体路径。通过这样的研究有助于推动农民工群体的现代性培育进程,实现我国城乡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法律援助是一个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政治任务。改进和做好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需加强立法保障,推进法律实施,完善运行机制,强化宣传培训,让受援人对社会公平正义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住房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住房保障问题,有助于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实现居住公平和社会公正,以及和谐城市的构建和社会稳定。当前,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公共租赁住房制度亟待完善:公租房政策应体现平等、公租房的定位要明确、住房保障政策法制化、加大公租房的供应量、公租房选址合理化、公租房政策应向新生代农民工适度倾斜等。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见证人和建设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从基本权益的实现程度上看,农民工是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没有得到充分落实。保障农民工权益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标志。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缺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相适应的反映,是劳动异化的表现,违背"以人为本"的要求。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焦点问题之一。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我国需要以维护全体公民的权益为根本原则,逐步建立严密的法律体系,将社会保障纳入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从而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张在范  闫飞飞 《前沿》2011,(7):107-109
农民工是目前总体规模庞大且人数仍在急速增长的社会弱势群体,他们在劳动就业、劳动报酬等方面受侵害相当严重,因此在农民工群体中开展工资集体谈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农民工集体谈判必要性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民工工资集体谈判的实现路径和法律救济,期望能够以此次工资集体谈判为契机,改善农民工的就业状况,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为城市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农民工因自身受教育程度不高,其自身的话语权受到其教育水平的影响,法律知识的缺乏,使其在处理问题时要么妥协退让,要么铤而走险,以极端的方式来进行维权;传统社会文化中对无讼倍加推崇,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农民工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权,政府在政策制定的设计上,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农民工的利益诉求;农民工在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缺失,也影响着农民工维权的效果;农民工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需要在法律的范围内维权,和谐维权是农民工维权的正确出路,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不影响他人的合法权益,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增强农民工对党与政府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8.
论建构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社会公正的社会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社会公正的深层次问题日益显露.社会公正是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公正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和追求.如何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公正,已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本文从揭示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社会公正的价值入手,深入阐述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社会公正的价值依据,提出和阐述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社会公正的社会系统建构--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实体公正"、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过程公正"、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供给公正"、农民工市民化的"政府作为公正".从而深入论证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社会公正的体系性建构.  相似文献   

9.
胡莹 《人民论坛》2013,(10):155-157
社会转型期,农民工由于受到城乡二元体制以及自身弱势地位影响,制度内维权不畅、制度外维权受阻,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公共协商”这一制度设计有助于保障农民工的权益,促进其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冲突;有助于促进公民政治,全民参与;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公民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群体的治安问题对社会秩序的稳定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农民工犯罪具有群体性和年轻化特征。要帮助农民工建立新的社会网络,使他们适应城市环境。要开展法制教育,使农民工知法、守法,能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应该对农民工采取实名登记、属地管理、集中居住等管理方式,实现其身份的显性化,改变其边缘地位。同时,要从社会保障、政治民主等方面改变农民工的弱势地位,保障其权益。  相似文献   

11.
杨中领 《人民论坛》2012,(23):131-133
从法律层面上看,农民工权益保障是不同法律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农民工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一些社会权益没有明确规定、劳动权益没有得到落实、劳动安全权益不被重视的领域。通过分析农民工权益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文章提出了健全相应法律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来看,这一法律为农民工带来了极大地好处,但是,在其生效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给农民工带来真正的实惠。笔者认为,在这一法律的实施过程中,只有国家公权力的积极介入才能使法律赋予农民工的权益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3.
向楠 《传承》2012,(17):72-73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我国农民工大军中的主力军。随着新生代农民工数量不断增长,他们面临的生存困境,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与社会冲突,开始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在田野调查中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集体行动会很严格地遵守法律与市场的准绳,完全可以保持在和平、理性、可控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刘双 《传承》2010,(9):44-45
随着时间的流逝,农民工更新换代,第一代农民工逐渐回乡,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悄然登场,己经开始并且将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担当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深入研究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困境及其产生的原因,有助于解决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的困境,促进城市化、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潘泽泉  陈有乾 《前沿》2009,(2):109-112
中国农民工作为未来新兴的产业工人阶层,在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却遭受着由制度性歧视所带来的各种不公正待遇。农民工在底层社会中所遭受的社会排斥以及农民工在社会排斥下的抗争策略,将为解决农民工问题提供一种政策洞识,建构一种关注农民工的问题研究思路和政策范式,将有助于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农民工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的决策。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困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间的流逝,农民工更新换代.第一代农民工逐渐回乡,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悄然登场,已经开始并且将在未来相当长时闻内担当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深入研究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困境及其产生的原因,有助于解决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的困境.促进城市化、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该群体的相关权益理应受到社会关注。随着我国劳动法律渐趋完善,农民工的劳动合同签订率却依旧很低。解决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的问题,应从理念支撑和法律保障两个方面寻求破解路径,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8.
读者来信     
“我们希望社会平等、公正、客观对待农民工,希望国家从制度上、法律上着手,依法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坚决清除限制、歧视农民工的不合理的政策、规定。”——江峰  相似文献   

19.
以提高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素质和能力促进社会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在城镇里处于边缘化的状态,这造成农民工的行为偏激、社会心理不适,影响社会规范和社会健康发展.而农民工政治参与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解决这一难题.要提升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素质和能力,则需构建起国家、社区、用人单位和农民工群体"四维一体"的社会教育网络,帮助他们提升政治参与的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权利缺损原因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民工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该与我国的其他公民一样,平等地享受包括宪法在内的法律认可的各种权利。由于宪法规范相当简约、抽象,公民实际能否享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往往取决于相关部门法律法规甚至是一些地方性法规的具体规定。在二元社会条件下,农民工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利与城市居民相比有较大差距。公民权利的保障首先以法律的确认为前提,但公民权利的实现则有赖于现实的社会、经济条件。从世界各国发展进程来看,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每一个国家公民权利的实现都存在一定的差序格局。从法理上讲,这正是当前我国农民工权利缺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