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网络发展中出现的道德问题给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分析了新时期我国网络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和网络道德失范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构建文明网络空间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公众打造出了一个虚拟、匿名、开放的网络环境。但由于网络道德规范的缺失,公众网络道德培养还不足以满足现阶段网络发展的需要,道德失范行为频发,道德问题凸显。通过在网络活动中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公民的网络道德素养将得到进一步提升,网络道德的困境局面将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3.
吴咏梅 《理论月刊》2003,(5):118-119
网络道德的迅速发展和青少年网络群体的日益庞大,给社会和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主要侧重于网络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从而引证网络道德的重要性、可行性,呼唤网络道德的时代性和紧迫感。  相似文献   

4.
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休闲娱乐的主要工具。互联网具有的虚拟性、匿名性特点,使得人们往往忽视了以伦理、道德、法律意识来约束自身的互联网行为。自互联网被广泛应用以来,由网络伦理、道德缺失而产生的违法犯罪问题日益增多,扰乱了网络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秩序,影响了人们伦理、道德意识的提高,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健康成长。因此,解决由网络伦理、道德缺失而引发的诸多问题就需要教育引导、政府规制和行业自律等多方社会主体的"合力",从而约束、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促进网络环境的良性运行和发展。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并发展至今的网络伦理建设,值得我国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网络与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网络与道德的相互联系、共变互动的关系 ,提出了网络活动孕育着网络道德的曙光 ,呼唤着网络道德的蓬勃发展。同时 ,道德作为网络活动的特殊调节方式 ,是促进网络活动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加强网民道德引导是建立良善网络秩序的重要条件,要全面审视网民道德失范的表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引领,采取网络道德文化建设、激励网民道德自律及完善法治保障等方式,对网民道德能力发展予以正确引导,从而进一步净化网络社会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困境主要表现为网络道德认知迷失、网络道德情感困惑、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等。造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要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应从学生、学校、社会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网络道德焦虑是网民在网络中呈现出紧张、不安和非理性心态的现象,随着网络技术发展,网络道德焦虑所涉及的网民数量增多,化解网络道德焦虑,成为治理网络乱象的现实需要。为此,应该从网络道德焦虑产生的群体与个体心理机制出发,从治理、引导、培养网络道德角度探讨网络道德焦虑的纾解之策。  相似文献   

9.
网络道德失范及其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兴发 《前沿》2004,(5):169-171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网络道德失范现象日趋严重 ,主要表现为网络道德观念混乱、网络道德规范乏力和网络不道德行为泛滥。治理网络道德失范需要从观念、规范和行为这三个层面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0.
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休闲娱乐的主要工具。互联网具有的虚拟性、匿名性特点,使得人们往往忽视了以伦理、道德、法律意识来约束自身的互联网行为。自互联网被广泛应用以来,由网络伦理、道德缺失而产生的违法犯罪问题日益增多,扰乱了网络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秩序,影响了人们伦理、道德意识的提高,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健康成长。因此,解决由网络伦理、道德缺失而引发的诸多问题就需要教育引导、政府规制和行业自律等多方社会主体的“合力”,从而约束、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促进网络环境的良性运行和发展。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并发展至今的网络伦理建设,值得我国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网络道德失范有深层次的经济原因。由于网络道德主体付出的代价小于其获得的收益,必然增加网络道德失范的概率: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作用下,网络道德教育的效果不明显,是导致网络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由于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造成人们对网络道德资源过度消费、滥用和不珍惜,使网络道德资源缺失;从市场失灵与宏观调控的关系看,网络道德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市场调节,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干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对青少年这一最主要的受众群体的影响,已经从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问题等方面深入到了各个领域。青少年以其特有的道德意识、规范、心理和行为,生活在“网络社会”,在形成其网络道德的过程中,负面影响日益加剧。因此,如何根据青少年自身特点,加强他们的网络道德建设,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道德体系,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工程。  相似文献   

13.
网络空间中的道德绑架问题不仅与一些网络媒体的舆论导向错误、部分网民的网络道德素养缺失等密切相关,也与网络舆论情绪化、极端化有联系。所以应提高广大网民的网络道德素养,建立合理的网络道德评价机制,严惩各种网络造谣、网络违法等行为,以更好地规避网络舆论中的道德绑架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的诞生延展和拓宽了人类社会的生活场域和实践领域,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新图景和新动力,同时也催生了网络空间道德问题。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中坚力量,是网络空间中最为活跃的群体之一,其网络道德素质的高低不仅关乎其自身的健康发展,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积极推动和完善网络立法机制,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环境,创新网络道德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正向的网络道德意识,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水平,是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应然面向。  相似文献   

15.
网络道德对于增强主体网络行为规范意识,形成和谐、良善的网络秩序等都有积极意义。网络道德失范表现为网络失信、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网络冷漠、网络恶俗等,是网民在现实社会当中所具有的认识问题、情感问题、信念问题在网络领域的表现,是国家、社会、主体等多方面的不足和失序造成的。通过提升大众网络素养、加强网络公德建设、注重网络法治、纠偏网络"泛娱乐化"、抓好网络舆情管理、培育网络公共文化等路径,积极推进网络道德失范治理。  相似文献   

16.
网络道德含义释析--兼论网络道德主体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军 《前沿》2004,(11):144-147
伴随网络社会伦理问题的增多,网络道德一直颇为引人关注.然而何谓网络道德,由于目前我国网络发展的水平和网络社会化的程度,对"网络社会"界定的偏差,导致人们对此一直存有歧义.本文拟在网络社会-道德运行的新型社会基础上,通过对"网络社会"含义的辨析,指出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道德运行的差异,揭示网络道德既非简单地等同于一般道德,亦非独立于现实社会伦理之外的"虚拟道德".实质乃是作为主体的人本身,并在此基础上指明网络道德主体的建构乃是网络道德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青年对人道主义、诚信道德、生态道德、网络道德等社会热点道德问题给予了较多关注.在人道主义方面,前期关注"人文精神"讨论,中期对社会问题更为关注,近年来推崇"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在诚信道德方面,前期知行一致、爱憎分明,中后期知行脱节、出现危机,近年来展开自省、重建信用;在生态道德方面,90年代生态道德形成、投身环保活动,近年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网络道德方面,经历过道德异化,目前正在他律与自律共同作用下自我矫正.  相似文献   

18.
匡广姿 《湖湘论坛》2002,15(2):58-59
人类已进入网络时代,计算机互联网正以神奇的速度向世界各个角落蔓延,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伦理学的角度考察,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对道德的发展既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又引发出一系列的道德负效应,因此,加强“网德”建设,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当务之急。最近,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使用促进道德的进步1网上交往对人们提出了新的道德要求。计算机网络有力地打破了“这里”与“那里”的界…  相似文献   

19.
采用自编问卷对山东省不同地市高校5187名大学生的道德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的整体道德水平积极向上,多数大学生表现出了较好的集体主义道德、社会公德、家庭道德和网络道德。但与此同时,个人利益至上、家庭道德和网络道德缺失、道德自律能力缺乏、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脱节等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都有不同程度地存在。高校德育必须立足大学生的主体需要,创新教育载体和方法,既面向全体又要体现差异性,在遵循道德形成的心理机制的基础上,提升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20.
网络社会崛起与网络道德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在它为人类社会进步展现历史机遇的同时,带来的网络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网络发展所带来的许多伦理道德问题,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新课题。网络道德是公民道德素质建设在网络社会的体现。在走向数字时代的今天,随着网络化不断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公民道德素质将更多地体现在网络社会的道德方面。网络社会道德发展的健康与否将是衡量公民道德素质建设的越来越重要的尺度。网络道德建设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全新领域,对网络道德建设的探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