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董伟 《群众》2007,(6):19-19
南京是全省唯一的跨江城市,所以在贯彻实施沿江开发战略的过程中,提出了“跨江发展”的战略。通过实施跨江发展,不断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不断提升城市辐射功能,不断推进江南江北融合互动,走出了一条江南江北共同繁荣的发展之路。长三角城市群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南京要在竞争中胜出,必须解决好主城强、郊县弱、江南发展快、江北发展慢、城郊之间严重脱节的问题,将江北真正融入主城,实现江南江北两岸并举,两翼齐飞。这也是江北人民长期以来一直思变盼富、渴望跨江发展的迫切要求。当前实施的跨江发展战略上顺天时,下  相似文献   

2.
<正>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获得飞速发展,但对标国内外发达地区,在高快速铁路方面仍存在短板。交通运输设施现代化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命脉。2019年3月江苏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加快推进高快速铁路建设,加强铁路过江通道和综合枢纽建设,大力发展沿江沿海港口铁路专(支)线,打造"轨道上的江苏"。  相似文献   

3.
刘西忠 《群众》2022,(5):15-16
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强调指出,要“着力提升扬子江城市群发展水平,支持南京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加快宁镇扬、苏锡常一体化进程,努力把沿江地区打造成全省现代化建设先行带、引领带”。推动沿江地区现代化建设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就必须顺应和把握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律,加强区域联动发展,在支持苏南地区巩固放大引领优势,加快打造现代化建设先行示范区的同时,支持苏中地区跨江融合,加快实现中部崛起,提升北沿江的发展能级,通过南北沿江高质量高水平的协同,切实增强扬子江城市群的“发动机”功能,增强对沿海经济带、江淮生态经济区和淮海经济区的引领带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思想大解放。省委娄勤俭书记明确提出要在全省上下兴起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的热潮,以思想的大解放引领发展的高质量。解放思想不仅是认识问题,也是实践问题。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部署要求,通过思想大解放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短板、破解发展难题,努力实现"五个新提升"。着力在推进跨江融合上实现新提升。近年来,邗江作为扬州跨江融合的"桥头堡"和先导区,在思想  相似文献   

5.
《群众》2016,(8)
正《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近年来,随着跨江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南京市浦口区进入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为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切实提升浦口城市形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从2013年4月开始,浦口区委、区政府在江浦、沿江两个街道试点开展"大联  相似文献   

6.
《群众》2017,(13)
正作为扬子江城市群的重要成员,无锡既是区域内苏锡常都市圈的中心一环,又是省内率先推动跨江融合发展的城市。无锡将积极与区域内各城市沟通配合,协同共推扬子江城市群建设,为推进"两聚一高""强富美高"新江苏和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贡献力量。坚持科学规划引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精神,制订并实施无锡融入扬子江城市群建设发展行动计划。明确城市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在产业转型升级、生态廊  相似文献   

7.
《群众》2017,(8)
<正>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外港口竞争压力和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新要求,江苏亟需通过加强港口要素资源整合,引导港口良性竞争,深入推进江苏沿江港口一体化改革,加快实现港口现代化、港群发展有序化和跨区域港口一体化,有效提升江苏沿江港口综合竞争力,更好服务国家战略。要素制约日益突出。目前,江苏沿江港口岸线开发利用已超过60%,可成片开发的深水港口岸线资源所剩不多,总体呈现以工业占用扩张为主导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李强 《今日浙江》2013,(5):8-10
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同步推进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战略部署,按照保供增收美乡村、改革惠民促融合的工作要求,不断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加快提升现代农业层次,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转变农民增收方式,加快构建城乡融合体制,努力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相似文献   

9.
《群众》2017,(2)
<正>打造城市群推进城市化是大势所趋,江苏正在谋划把长江沿江城市作为一个大的板块,打造扬子江城市群,促进沿江地区发展能级的整体提升,使之成为江苏引领多个城市协同发展最主要的增长极。未来等到扬子江城市群过江通道被高铁环线、过江公路大桥、过江隧道等交通形式加密后,南北之间的交通将达到高度便捷,届时南北沿江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差距将极大地缩小,扬子江城市群的最终  相似文献   

10.
<正>宁扬自古人文相亲、地缘相近、发展相关。近年来,扬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宁镇扬一体化建设,明确提出要把宁镇扬一体化作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支点,打造宁扬毗邻地区合作示范区。作为连接宁扬板块的“桥头堡”,仪征要争做长三角一体化和跨江融合发展的先行者、示范区。这几年,仪征全面落实扬州市委市政府要求,主动谋划,积极作为,加强与南京市毗邻地区沟通对接,取得了积极成效,区域合作、融合发展正成为全市上下的思想共识。  相似文献   

11.
张荣贵 《今日浙江》2007,(17):20-21
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省委明确提出要加大支持欠发达地区扶持力度,磐安县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创业"之路,把"创新创业"的要求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落实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全民创业的实践中,努力实现"后发崛起、和谐融入"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具有重要意义。扬州市邗江区政协将更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进一步深化协商民主实践,着力拓展协商内容、增加协商密度、丰富协商形式、规范协商流程、提高协商成效,为加快邗江"率先崛起、跨江融合"积极献计出力。一、坚持一条主线,主动融入全区工作大局。将服务发展、改善  相似文献   

13.
正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核心是发展,关键靠创新,根本在人才。由于长期受地域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西部地区高端人才匮乏的状况比较突出,各行各业创新型人才数量不足也较为明显。在新时代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西部地区亟须加大育才引智力度,发挥好人才在改革发展中的根本性作用。推动育才引智,特别是培育和引进高端人才,首先应在打造平台上下功夫。最近,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广西大学教授郑皆连牵头的"大跨拱桥关键技术研究团队"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团队奖,这  相似文献   

14.
洪航勇 《今日浙江》2009,(13):24-25
加快大江东新城开发建设,是杭州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举措。是萧山落实“沿江开发、跨江发展”战略,“加快城市化、带动新发展”,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具体行动。  相似文献   

15.
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要牢牢把握"统筹城乡发展已经进入了全面推进城乡融合新阶段"的基本特征,紧紧围绕"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这一主题,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相似文献   

16.
谢正义 《群众》2013,(7):29-30
省委、省政府在扬州召开的苏中发展工作会议,明确了苏中融入苏南、融入长三角核心区的战略取向,明确了苏中各市走特色发展之路的鲜明导向,也明确了加快发展、整体提高的发展要求,为扬州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将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抢抓机遇、准确定位,开拓创新、跨江融合,埋头  相似文献   

17.
赵登辉  金春鹏 《群众》2022,(8):20-21
<正>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南北结对帮扶合作是一项重要实践。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党中央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我国区域发展的新部署。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提出“做好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大文章”。江苏省委省政府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落细落实国家战略,统筹推进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大力提升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着力推动一体化发展成为江苏区域发展的显著特征。在新的起点上,江苏决定深化南北结对帮扶合作。  相似文献   

18.
和牟 《人民论坛》2011,(10):48-49
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得到各族人民衷心拥护,但其在发展与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阻碍。要加强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配套法制建设;强化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不断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密切交往和文化融合;加大国家的投资力度,推进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得到各族人民衷心拥护,但其在发展与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阻碍。要加强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配套法制建设;强化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不断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密切交往和文化融合;加大国家的投资力度,推进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加快改革创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走在前列绍兴市作为相对发达地区,近年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推进城乡配套体制改革,"三农"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已连续三年获得省新农村建设考核优秀。但同时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