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教育救国论作为一股重要的社会思潮,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值此世纪交替之际,对教育救国思潮进行历史的回顾与反思,无疑会使我们获得有益的启迪。教育救国论的兴起和发展教育救国论是近现代中国先驱人物在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过程中,对社会矛盾和时代挑战进行积极回应的产物,其兴起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鸦片战争至洋务运动时期:教育救国论的兴起。鸦片战争是中西文化的一次激烈交锋,它揭开了近现代中国救亡图存的序幕。面对列强的侵凌和船坚炮利的威胁,林则徐、魏源等有识之士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  相似文献   

2.
近代爱国知识分子所走过的救国道路不尽相同。在中国共产党人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同时,另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却在探索着一条不流血的改良主义的救国之途。“教育救国论”就是这其中最典型最重要的代表之一。“教育救国论”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是民族危机的产物,也是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结果。鸦片战争以来,爱国志士向西方学习的实践,终于导致了19世纪  相似文献   

3.
有华夏儿女生活的地方,就有中国梦想的高傲飞翔。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节点上,“中国梦”就是穿越古今的回响、激荡百年的渴望。随着波澜壮阔的世纪铸梦大工程的启动,“中国梦”必将成为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为之自豪、  相似文献   

4.
李根蟠的文章《中国“封建”概念的演变和“封建地主制”理论的形成》主张秦以后的历史研究使用唯物史观的方法,只能得出“秦以后封建论”这一个结论。为此,李文以非客观的态度处理学术史,把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学术史造成了“秦以后封建论”战胜非封建论的历史,表现出学术的狭隘。  相似文献   

5.
1840年,英国用鸦片和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西方列强相继侵入,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为了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从太平天国革命、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无数仁人志士为报国图强而英勇奋斗,他们一代又一代的在黑暗中探索救国真理,一代又一代的在斗争中流血牺牲。辛亥革命和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光辉历史征程中,探索出了一条既不同于苏联模式的发展道路,也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而是独具中国特色和中国风范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根本目的在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民族种出的文明之种、开出的文明之花、走出的文明之路、结出的文明之果。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步履维艰的,频繁遭到来自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蓄意挑衅和恶意抹黑,他们通过“历史终结论”“主义失败论”“西方中心论”“国强必霸论”等奇谈怪论来蛊惑世人,想借此扳倒他人、抬高自己。然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成功实践,以“文明借鉴”“文明创新”“文明再造”“文明共存”分别破解了“历史终结论”“主义失败论”“西方中心论”“国强必霸论”。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所提倡的开明专制论,开20世纪中国政治保守主义思潮的先河。其后,古德诺、杨度的君宪救国论,国家主义派的醒狮运动,蒋介石的训政论,中国法西斯主义的鼓噪,丁文江、蒋廷黻的新式独裁论,林同济等人的新战国策,虽各有特色,但大体沿袭了梁启超的思路。10年“文革”中盛极一时的全面专政论,貌似激进,本质上却是十足的政治保守主义。新近被鼓吹的新权威主义、新保守主义,是上述思潮在新形势下的继续与翻版。政治保守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是对幻想民主政治可以一蹴而就的一种惩罚,但它自身并没有象鼓吹者所标榜的那样,给中国带来稳定、秩序和效能,相反,倒是一次又一次地造成了巨大的动荡、无序及负效能。中国政治的民主化是在不断地克服了政治保守主义的冲击之后而逐步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黄仁宇在其众多著述的一些篇目中对中国长期革命进行了阐述,他所倡言的中国长期革命是指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社会变革和改造。长期革命的发生具有必然性,它的过程复杂曲折。在20世纪长期革命实现突破性的发展,这表现为国民党重建了高层机构,共产党改造了低层组织,邓小平及其后继承者重订上下层之间的联系。在“大历史”观的指引下,黄仁宇以长期革命论对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人物做了重新审视,颇有新见,长期革命论的形成与他的经历有着密切关联。从学术研究的视角来看,长期革命论也有相当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弘扬优良历史文化传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近一个多世纪以来矢志追求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国青年运动近百年来的基本主题.近现代以来中国革命的传统在青年中以继承、断裂、改造、新生的模式不断得到强化;实现中国富强、民主的现代化目标是一代又一代青年的共同追求,并成为中国青年集体记忆的现代性特征.从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从"新青年"到改革开放的一代,从单一政治斗争模式的青年运动到以青年文化为主体的青年运动多元格局,中国青年和青年运动的历史风格和时代内涵不断发生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中国,发生了一场关于"问题和主义"的论战。论战的一方是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早期共产党员倡导的马克思主义,另一方是以胡适为代表的改良主义所倡导的实用主义,争论的核心问题是革命救国还是改良救国。对于这场"问题和主义"的论战,学术界大多从史学的角度进行研究,成果颇丰,本文立足于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域研究这场论战,阐述论战发生的时代背景、原因及意义,分析此次论战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意义、对李大钊马克思主义观确立的影响以及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重要地位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洪流 《人民公安》2007,(7):44-45
固特异飞艇点燃了一代代西方人对天空的憧憬,如今这个“蓝色大精灵”载着近一个世纪的故事来到中国,延续传奇。  相似文献   

12.
国外市场社会主义价值研究的要素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市场社会主义的价值运动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可行性”到“二元机制论”、从“二元机制论”到“中性机制论”、从“中性机制论”到“联姻论”、从“联姻论”到“市场主导机制论”,再到“产权制度论”这样几个发展过程。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当代市场社会主义价值不仅局限于经济领域 ,而且扩展到与市场密切相关的政治和社会文化领域 ,呈现出新的时代价值特征。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在某些维度上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契合 ,其借鉴价值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现代化,可以追溯到150年前的鸦片战争。从那时起到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的半个多世纪,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等仁人志士曾先后绘制了一幅幅强国富民的蓝图,其主要特点是“向西方学习”,但都因不符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而被历史的岁月撕毁了。这一时期可算作中国现代化的“序曲”阶段。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陈独秀、王明等人或者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发展阶段论的划分,或者照搬苏联十月革命的经验,也曾设计了一张张中国革命的蓝图,但也由于“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而使中国革命吃了大亏。毛泽东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相似文献   

14.
李鸿 《长白学刊》2003,(3):46-49
中国哲学界对马克思历史观的当代理解经历了四种范式的理论变化:“本体论的历史观”、“认识论的历史观”、“实践论的历史观”和“生存论的历史观”,四种理论范式是逐次超越的关系。“生存论的历史观”是目前中国哲学界具有前瞻性的学达到的最高理论形态,但是生存论作为现当代哲学的共同趋向,并不能由此凸现马克思历史观的超越性和革命性,只有从现实生活的视角理解马克思的历史观,寻找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践生存论基础,才能说明马克思哲学与时俱进、理论常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论科学救国思想的发轫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14年12月,杨铨在《留美学生季报》冬季号上发表《科学与中国》一文,奏响科学救国思想的序曲。1915年元月,《科学》杂志创刊号面世。《发刊词》和任鸿隽《说中国无科学之原因》一文,再次发出科学救国的召唤。留美学生发自太平洋彼岸的召唤,立即在国内引起共鸣和反响。蓝兆乾奋起响应,发表《科学救国论》。科学救国论者实际上是20世纪中华民族的群体先知和重要的思想向导。  相似文献   

16.
“风骨”论是“龙学”研究的一个迷团,学界对其的阐释说法不一,难有定论,折射出中国文论话语现代转换的历史问题,在西方文论、前苏文论及比较文学视野中“风骨”得到不同模式的阐释,表现了中国文论话语在现代性追求与民族性彰显之间的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17.
作者在介绍西方法律人类学从 1 9世纪到 2 0世纪末的历史的基础上 ,对法律人类学的法律观、研究范式、具体方法作了总结和归纳 ,并结合近年来出现的“本土资源论”、“民间法”研究热潮以及WTO争端解决机制阐述了法律人类学的研究对中国法学研究和法治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杰舜近著《中国民族史新编》行将问世。[注]付梓前,我有机缘读到书稿,深感这是一部具有开拓意义之作。研究民族史,也如研究一般历史一样,不能不考虑如何处理“史”、“论”关系。这个题目,六十年代曾经广泛讨论,有过“史论结合”、“寓论于史”、“论从史出”等提法。同时,多数意见都认为,“以论带史”的口号必须否定;用当时翦伯老的话说就是“予以废除”。我个人的理解,史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济全球化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对现代主权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对国家主权的范围等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和影响。“历史终结论”、“民族国家终结论”、“主权终结论”、“超国家主义”等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主权观念没有过时。面对经济全球化给国家主权带来的挑战,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寻求维护国家主权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20.
《公安研究》2014,(6):95-95
石仲泉在《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年第10期撰文认为,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历史,实际上就是努力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追逐“中国梦”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历史。从毛泽东到习近平都企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梦想。这是近百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追求。尽管他们对“中国梦”的定位标准、实现目标略有差异,强调重点有所不同,但要使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