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判前调解(又称判前调),是指案件在判决书制作完毕至宣判前由办案人员再次主持原、被告双方进行调解。  相似文献   

2.
2021年11月19日,重庆铁路运输法院邀请"代表委员联络站"驻站人大代表邓明鉴参与调解了一起环境污染责任纠纷案件,双方当事人在人大代表和法官的耐心劝导下,初步达成调解协议. 该案被告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为保障铁路工程建设,就近在巴南区姜家镇建有一混凝土搅拌站.为配合工程建设进度,偶有夜间施工现象,产生的噪音影响了...  相似文献   

3.
<正>"在家网上进行调解,我不用去吉林市了?"家住吉林省蛟河市的苗老汉听法官说不必到法院就可调解时,半信半疑又惊喜地问。2013年冬,苗老汉由于水稻种子质量问题起诉当地某合作社,一审后被告不服提起上诉。今年10月27日,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卢亚城组织指导当事人双方网上云会议调解。通过网络视频,双方充分地表达了各自的意见,得到满意结果的苗老汉对电子法院有了新认识":电子法院太方便了,是替百姓省时、省力  相似文献   

4.
古代官民调解联动解纷方式是"三调联动"事实上的传统渊源: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联动在古代表现为州县中的州县官调解;公安机关委托调解、法院委派委托调解与古代的"官批民调"相似;司法局(所)对人民调解协议的行政确认、法院对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与古代官府确认民调协议、在诉讼中采纳民调意见等做法相似;国家机构与民间组织的各种联合调解与古代官民共同调解相似。"三调联动"诸多因素的古今相似反映出国家与民间调解联动解纷具有某种规律性,这一规律的根本机理在于社会和谐的共同追求、化解疑难纠纷中情理法的综合适用。  相似文献   

5.
被告下落不明的离婚案件由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辖,是对"原告就被告"原则的合理突破。但近年来出现了多起原告滥用该规则,人为制造被告"下落不明"的案件,以规避"原告就被告"原则。要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准确认定被告是否下落不明。杜双华案中原告对被告下落不明的证明及法院对被告下落不明的调查和认定中存在的问题具有代表性。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提出认定被告下落不明的方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正>虽然法律规定行政诉讼案件不适用调解,但"和解"不同于"调解"。笔者认为,只要把握好"度",法院主动提出和解行政争议未尝不可。"和解"不同于"调解"。"和解"是指诉讼当事人之间为处理和结束诉讼而达成的解决争议问题的妥协或协议;也指当事人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就已经发生的争议进行协商并达成协议,自行解决争议的一  相似文献   

7.
《民事诉讼法》规定:民事案件"应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及时判决"。但在司法实践中,违反自愿和合法原则,乱调解、强制调解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片面追求调解率。长期以来,人们常常将调解率的高低作为评价工作好坏的标准,从而造成一些执法人员不是从实际出发、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出发,按照自愿、合法原则调解纠纷,而是片面追求调解率,为调解而调解;甚至对一些本不应调解、不能调解、当事人也不愿调解的案件,也采取种种"合法"或非法手段,强行调解,逼迫当事人接受。——追求合格率。由于调解案件系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的,当事人不得对凋解结果提起上诉。因此,调解案件原则上是不存在错案的。换句话说,调解是一种最稳妥的结案方式。同时,调解案件在案件事实的认定、法律、法规的适用及文书制作等方面与判决案件相比没那么严格。所以,一些业务素质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大调解"社会纠纷综合治理背景下,公安机关参与调处民事纠纷具有重要意义。警察职能定位、警务模式选择、警务资源配置、警察绩效考核机制、警察专业化和规范化建设要求等,对警察民事调解都提出了诸多挑战。本文从立法、人才培养和制度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立法上,明确警察民事调解规范;人才培养源头上,公安院校应在本科教育中开设"警察民事调解训练"相关课程并加强在职警察民事调解培训;在制度建设上加强警察民事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法庭调解实践中调解法官的中立、公正身份和角色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庭审合一"制度下法庭调解的法官扮演着调解员、裁判员和"和事佬"等多重身份,造成法庭调解实践中机构角色与话语角色的冲突和转换,在"法理"与"情理"天平中摇摆,甚至偏离法庭调解既定的司法公正和社会公平职责。基于话语角色转换视角,结合真实法庭调解语料,分析法庭调解话语互动调解法官的话语角色是如何随着具体的调解交际语境和调解进程变化而转换,认为作为重要的调解策略之一,调解法官话语角色策略性转换需要坚持司法公正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双重功能下实现最佳调解话语博弈,避免处于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对我国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制度进行批判性思考的基础上,提出对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予以制度重构的具体思路:改革现行工会制度,加强劳动者的结社权和集体谈判权,将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改组为企业内劳资纠纷协商的平台;由"第三方机构"依据"三方原则"在企业外设置独立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有效发挥劳动争议调解的制度性优势。  相似文献   

11.
[案情回放] 被告莫某(男)和被告牟某(女)原系夫妻关系,2014年3月因孩子抚养等纠纷分居,2015年12月双方经法院调解离婚. 2014年4月5日,被告莫某因家庭开支、抚养小孩向原告张某借款1.2万元.2015年1月8日,莫某以偿还车贷及家庭开支为由再次向原告张某借款4万元.莫某向张某的两次借款均出具了借条,但并未约定借款期限和是否支付利息.之后,原告多次催收借款未果,诉至法院,要求判决二被告莫某和牟某共同偿还借款5.2万元及利息.  相似文献   

12.
<正>一、立法背景行政调解是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的要求。加强行政调解工作对于构建服务型政府、减轻司法压力、缓解社会矛盾有着重要意义。当前,随着首都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行政调解  相似文献   

13.
2003年3月6日,江苏省宜兴市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夫妻联手状告第三者返还不当得利案。原告薛亚林与被告张颖非法同居期间,曾先后送给张颖16.2万元财物。两人分道扬镳后,薛亚林与妻子刘海英一纸诉状将张颖告上法庭,以所赠的财务系夫妻共同财产为由,请求法院判令被告返还,宜兴市法院对此案进行了不公开审理。庭审中,经法官主持调解,双方达成协议:张颖返还刘海英7万元,此款归刘海英个人所有。据悉,夫妻联手告第三者,并经法院调解成功的案例,在全国尚不多见。因此,该案背后的是非恩怨颇为引人关注。“王牌”销售员迷上了婚外情今年39岁的薛亚林是…  相似文献   

14.
暑假的代价     
<正>很多孩子被家长送去各种暑期补习班,他们以为,这样的作法既能保障孩子安全,也能补习功课,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实则不然。我曾经接手过这样一个案子:一个小朋友因为上补习班出现意外,孩子遭受痛苦,家长起诉赔偿,被告家长也一直上访维权。在我和同事的调解下,两位家长终于握手言和,其中经历的艰辛与获得的经验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5.
《新疆人大》2011,(12):50-50
阿瓦提县人民法院坚持"三个至上"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审判中心工作,坚持能动司法、执法为民,积极探索实践,努力拓宽"和谐诉讼"的路子。十一五期间,该院在刑事审判中始终坚持"宽严相济"的方针,全力维护社会安定,受理刑事案件743件,结案732件;在民商事审判工作中,积极探索"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联动与衔接,受理民商事案件6414件,审结6264件其中调解撤诉3691件,平均调撤率达59%;受理行政案件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具有"东方经验"美誉的调解制度,在当下存在"迷航"的倾向,究其原因在于偏离调解的本义。而归正调解的航向,需要合乎三个基本维度,即合乎法律之维、合乎契约之维、合乎人性之维。破除调解当前迷思的固本之策在于调审分离,使调解回归调解本义——建立非诉讼化的调解制度,同时使审判回归审判本色,发挥调解、审判各自其本来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司法调解经历了从"着重调解"到"调判结合",再到"调解优先"的发展历程。解决当前我国民事司法调解制度弊端,需要我们对民事司法调解在诉讼中的地位进行准确定位,建立单独的人民法院民事调解程序,通过加强监督制约规制法院的职权主义,构建民事司法调解和诉讼外调解机制,构建多元的法官绩效考评体系。  相似文献   

18.
当前行政诉讼"五难"行政诉讼被告,是指被原告指控侵犯其行政上的合法权益与之发生行政争议,而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行政机关。由于行政诉讼中被告主体的这一特殊性,导致了行政诉讼中的几个难点。一要被告举证难。对举证责任的分担,行政诉讼中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即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负有举证责任。但是,行政诉讼中,有的行政机关就不予举证,有的是没有弄懂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制度,认为有处罚及决定就足够了;有的是故意不举证。二要被告出庭难。有的称"公务忙,不能到庭";有的怕出丑,不愿出庭。所以,行政诉讼中被告出庭的少,缺席判决的多。  相似文献   

19.
石言 《人大建设》2007,(5):34-35
2007年元旦前夕,黑龙江省农垦中级法院针对一桩艾滋病感染案,主持进行了调解,原告北安建设农场的19名患者及其家属与被告建设农场职工医院,以逾千万元赔偿条件达成和解。输血使母亲得上怪病1997年春节过后,28岁的于明贺和李晓红牵手走进婚姻殿堂。  相似文献   

20.
伴随单位社会的逐步解体和社区体制的形成,社区成为社会问题的仓储域和社会问题下沉的"筐底"。社区调解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具有受案范围广泛、方式灵活高效、程序协商民主的功能特点,但也存在"无边界化"、队伍不健全、调解协议执行力不足、"大调解"机制运行不畅等问题。完善社区调解制度,需要合理界定社区调解边界、加强社区调解队伍建设、强化社区调解协议的执行力和优化"大调解"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