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论我国法院调解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璇 《前沿》2007,(6):104-105
对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改革是历史的必然。法院调解制度的改革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康发展、依法治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还在于其本身在立法和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弊端。这些弊端的症结是调审合一的“调解型”审判模式。  相似文献   

2.
立案调解,作为近几年新出现的一种法院处理纠纷的方式,在全国各地、各级法院的审判实务中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它不仅有效地把很多争议解决在了审判程序之外,降低了法院的收案数量,有效缓解了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而且对于缓解当事人之间的激烈对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真正做到"息诉服判"、"案结事了"。然而,随着立案调解实践的发展,它的一个附加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即立案调解可以促进审判效率的提高。通过某法庭在实行立案调解程序前后各项统计数据的对比分析,从实证角度可揭示出立案调解对审判效率的影响;立案调解能够促进审判效率提高的原因在于立案调解的四个附加功能的角度,即诉前送达程序、繁简分流功能、心理疏导功能、庭前准备功能。在立法中应对立案调解进行必要的确认和规制,以保证其运行的合法性,更好地发挥其功效,促进审判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调解作为我国民事审判的一项重要制度,在解决民事纠纷、缓和人民矛盾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调解制度显现出许多弊端。文章就新时期我国的民事调节制度改革作了简要评析与探讨,以期我国民事调节制度之完善。  相似文献   

4.
调解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社会基础,被誉为"东方经验"。我国现行立法已明确调解制度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在刑事诉讼领域也有其适用的空间,但在运用调解手段来解决行政争议时,却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满足实践的需要,导致了立法与实践的冲突。分析我国行政诉讼中调解制度存在的困境,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完善行政诉讼调解制度进行一定的思考,希望能早日在行政诉讼法中确立其恰当的地位,使其在解决行政纠纷时充分发挥出优势,弥补行政审判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调解与判决是化解民事纠纷的两种方式。适用"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调判结案方式有利于充分展现司法审判价值。适用调判结案要遵循调解自愿、动态转换、公平正义以及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统一等原则。针对司法实践中的调判适用异化情形,要破除"调解万能主义"和追求"非黑即白"判决这两种错误观念,积极推进调审分离,完善调解适用制度,规范调解与判决适用案件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王璇 《理论月刊》2010,(2):37-39
构建和谐社会与法院调解制度的契合点在于,和谐社会需要以人民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为前提,而法院调解具有的相对于判决的比较优势,使之更有利于及时、彻底的化解民事纠纷,保障人民权利,从而促进社会和谐。但是,法院调解制度在运行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导致“合意的贫困化”,对公民权利保护不周,难以保证公平、正义以及充分促进社会和谐。必须采取适当的改革措施予以完善,使之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民事案件调判结合的办案方式的弊端日益显现,调解被笼罩在判决的阴影之下,法院调解与判决的程序价值都不同程度地被削弱和异化,调审合一的制度设计未能产生预想的功能合力及互补效应。作为获得司法权力最有效支撑的法院调解与判决是相辅相成的。当前应完善二者的结构设计,使之优势互补,相得益彰,提高审判效能。  相似文献   

8.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已从初始制度均衡走向了制度非均衡状态,将调解制度作为非讼解决纠纷方式从审判方式中分离出来,并借鉴国外的诉讼和解制度改造我国诉讼中的当事人和解,以诉讼和解代替法院调解,实现强制性制度变迁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丹 《前沿》2004,(1):111-114
法院调解制度的完善和改革是近年来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热门话题之一。笔者分析了现行法院调解制度的价值和弊端 ,指出了弊端的根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依调解主体的不同,刑事和解有三种模式:加害方—被害方自行和解模式、公权力机关调解模式和第三方机构调解模式。我国立法上仅在审判阶段确立了公权力机关调解模式,而实践中在整个刑事诉讼程序中却普遍地执行公权力机关调解模式。第三方机构调解模式能更好地促进司法公正、体现刑事和解制度的设计初衷,适宜作为我国的刑事和解模式,其中的第三方机构应以"由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律师共同组成"为蓝图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1.
《新疆人大》2011,(12):50-50
阿瓦提县人民法院坚持"三个至上"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审判中心工作,坚持能动司法、执法为民,积极探索实践,努力拓宽"和谐诉讼"的路子。十一五期间,该院在刑事审判中始终坚持"宽严相济"的方针,全力维护社会安定,受理刑事案件743件,结案732件;在民商事审判工作中,积极探索"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联动与衔接,受理民商事案件6414件,审结6264件其中调解撤诉3691件,平均调撤率达59%;受理行政案件  相似文献   

12.
法院调解制度作为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重要制度,在长期的民事审判过程中,曾起过积极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其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逐步显现出来。本文从分析现行法院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改革法院调解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晓艳  何风菊 《前沿》2006,(12):103-104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是行政诉讼特有的制度设置,这是因为行政诉讼法强调“公权不可处分”,但这一规定既不利于司法实践中关于行政纠纷的处理,也不符合处理WTO规则纠纷的要求,因此只有在行政审判中确立调解制度,才能使行政诉讼的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顶柱 《前沿》2006,(9):153-155
法院调解是我国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多年来法院调解对我国的民事经济纠纷案件的处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审判方式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现行的法院调解制度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不适应。现行法院调解制度亟需完善。本文试就现行法院调解制度的弊端予以分析,提出了调审分立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在我国审判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也呈现出诸多不足。自愿和合法的原则在实际应用中易产生冲突,调解主体和程序方面也存在冲突。要同步推进民事诉讼调解制度与民事审判制度改革,维护司法公正,充分重视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从根本上完善民事诉讼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16.
梁利 《人民论坛》2011,(10):102-103
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在我国审判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也呈现出诸多不足。自愿和合法的原则在实际应用中易产生冲突,调解主体和程序方面也存在冲突。要同步推进民事诉讼调解制度与民事审判制度改革,维护司法公正,充分重视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从根本上完善民事诉讼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17.
我国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必要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树民 《前沿》2005,(10):126-128
在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是否有必要成为行政诉讼的有机组成部分,一直存在争议。本文试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行政诉讼单纯裁判的弊端、行政诉讼调解的功能优势、行政诉讼司法判决与和解的功能互动与互补、行政审判实践以及行政法理论的发展等方面探讨行政诉讼调解制度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转型、纠纷大量增加及公民解决纠纷意愿提升的背景下,最高人民法院确立了"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工作原则。调解制度可以弥补制定法的自身局限性、改善诉讼体制的不足、满足公民的自主选择权。其存在的问题在于调解依据不明确、调解组织与人员配置体制不健全、调解效率与效力保障不足。应从重视民间社会规范的作用、推进判例法方法的实施、推动调解组织与人员的构建、完善调解与诉讼的衔接等方面加以完善,以进一步发挥调解制度在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在审判事务中正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调解制度的优越性。但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由于立法本身的缺陷造成调解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适用时,遇到一些司法困难。本文试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调解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20.
秦兴宇 《前沿》2006,(1):110-114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被国外誉为“东方经验”的法院调解制度,面临着新的社会条件和思想观念的挑战。在新的形势下,我国现行法院调解制度的负面效应已逐步显现。调解制度必须加以改革和完善,以推动我国民事(含经济,下同)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发展。因此,本文首先从什么是我国法院调解制度出发,简介法院调解制度的立法价值,分析其存在的弊端,借鉴国外先进制度,最后提出调审分立的构想,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法院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