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承》2016,(8)
近年来,我国高校师德失范行为层出不穷,加强我国高校师德建设刻不容缓。当前我国高校师德建设存在功利倾向增强、诚信意识减弱、治学不够严谨等问题。因此,要提升教师法律意识水平,完善高校师德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师德师风的理念,营造有益于师德建设的校园氛围,促进高校健康向上发展。  相似文献   

2.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队伍整体职业道德素质,是关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使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我省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地调研的数据,需要构造出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模型,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对高校师德建设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进行分析,进而根据其分析结果,提出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邓文锋 《传承》2009,(14):50-51
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系统工程,作为具有高校教师和干部双重角色的辅导员,加强师德师风方面的建设和培养意义深远。当前,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地方院校,问题尤为突出。对地方院校来说,需要从形式、内容、行动上推进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  相似文献   

4.
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系统工程,作为具有高校教师和干部双重角色的辅导员,加强师德师风方面的建设和培养意义深远.当前,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地方院校,问题尤为突出.对地方院校来说,需要从形式、内容、行动上推进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  相似文献   

5.
刘金山  张六四  谭福贵  温世明 《前沿》2013,(17):105-107
青年教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希望,是高等学校的未来。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存在一些新问题,需要通过师德师风建设、重视传帮带教育、提高文化素养、注重国际交流、健全评价体系等手段完善其培养和发展,进而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6.
高校党组织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却存在着思想建设缺乏有效性、制度建设缺乏系统性、组织建设缺乏指导性的不足,本文从思想教育模式,制度体系设计、组织机构设置三方面寻找创新路径,提高高校党组织思想建设实效性,制度设计系统性,组织建设指导性,从而引领师德师风建设。  相似文献   

7.
师德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是教师的核心素质。当下,我国高校师德的总体状况良好,但也存在师德建设实践相对滞后、师德长效建设机制不完善、高校师德水平仍需提高等问题。因此,必须建立法德合一型的高校师德建设模式,不断提升高校教师的师德素养。  相似文献   

8.
地方高校党建与师德师风建设的“共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当前地方高校师德建设面临着更多新的挑战。学校党组织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地方高校必须从党建与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出现的共性问题入手,进行深入的原因分析,通过在舆论宣传、党员发展、党员培养、评价考核和激励保障机制等方面将地方高校党建与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两者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9.
《传承》2016,(7)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虽然发展趋势较好,但一些教师职业素养缺失、师德师风失范的现象屡见不鲜,发人深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贯彻以德治国方针、实现以德治校的有效途径,是高职院校实现办学目标、优化校风学风的迫切需要。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可通过以人为本、升华育人之道,以制为度、优化考评模式,以典为范、塑造师风氛围,以学促教、提高师资素养等途径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  相似文献   

10.
董静 《重庆行政》2021,(3):92-9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新时代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1]科学、有效、合理的体制机制是保障新时代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基础,是提升高校教师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教师日常晋升的评价标准.当前,我国教师队伍师德师风整体呈现良好态势,绝大多数教师在提升业务素养的同时,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甘于奉献、爱岗敬业、严于律己、教书育人、关爱学生,赢得了学生的肯定,受到了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难题,如理想信念动摇、敬业精神下滑、教学目的功利化、师生关系庸俗,等等.对暴露出来的师德师风问题,要高度重视、及时解决.  相似文献   

11.
<正>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提出六个方面的要求——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师德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是教师的核心素质。我国高校师德建设总体状况良好,但也存在师德建设实践性不足、师德建设长效建设机制不健全、高校教师师德水平不均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通过探究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现状,并剖析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采取文献分析、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的研究方法,提出新时代加强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的建议与对策措施,希望本文的研究结论能够对提高高校辅导员师德修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张开江 《人民论坛》2010,(11):244-245
地方高校师德管理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师德教育管理滞后,师德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师德环境建设亟待改善等。要加强师德教育管理,建立健全师德评价激励体系,强化师德监督机制,提高高校对师德管理建设的认识,营造良好的师德管理建设环境,以加强高校师德管理建设。  相似文献   

14.
地方高校师德管理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师德教育管理滞后,师德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师德环境建设亟待改善等。要加强师德教育管理,建立健全师德评价激励体系,强化师德监督机制,提高高校对师德管理建设的认识,营造良好的师德管理建设环境,以加强高校师德管理建设。  相似文献   

15.
吴光蔚 《传承》2013,(8):96-97
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新形势下,推动这项工作的常态化、长效化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然而,大多数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呈现出活力不足的现状。高校党组织要不断创新学习形式,建立健全学习保障制度、学习激励制度、学习考核制度。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融入日常工作当中去,推动高校学生党支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各大高校不仅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还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对现有的教师队伍进行优化和完善,确保高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对推动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基础工作,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对高校教师地位和作用做出新的思考和定位。新时代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重点内容,同时要根据高校自身情况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确保相关考核标准更加科学化。  相似文献   

17.
教师是教育之本,师德是教师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坚持教育、教师和师德三位一体,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提升教师素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首要任务。在关于教育问题的系列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释了新时代师德的内涵、意义、特征、内容和加强师德建设的举措,形成了严密完整的师德观。践行习近平师德观,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以培育教育核心价值观为基础,以满足教师需求为切入点,以制度创新为保障,多力并举,保证广大教师既做学问之师,又做品行之师。  相似文献   

18.
<正>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尤其是在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显得极为重要。2012年9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到2020年,要建设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合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承担着警务人才培养职能的公安院校作为当前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  相似文献   

19.
张蕊  彭晓松  常淑香 《传承》2012,(24):60-61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其中师德师风是衡量一名合格教师的首要标准。教师只有加强自身师德师风建设,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坚持以德立教,加强自我修养,关爱帮助学生,才能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育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立德树人,师德师风是第一标准。大学,尤其是一所地方高校,必须坚定不移地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并不断在实践中完善立德树人的理念、理论和教育教学方法。我认为,其关键抓手有三点,一是践行"立德树人"理论,二是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三是优化学科专业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