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新时期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以科技竞争为焦点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一个国家要在世界之林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科技竞争,核心是人才竞争。据研究,发达国家企业财富构成中,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的竞争。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世界经济尤其是西方经济发展放缓,而人才正处于全球自由流动和竞争激烈的状态。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和非传统移民国家,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不是可以更充分发挥本土人才的优势呢?本文就将站在如何吸引我国去国外留学人员、专家、学者等海外高层次华人人才回归的视角,探讨完善中国的"绿卡制度"的对策,从而吸引更多"海归",使他们能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宋英俊 《重庆行政》2007,(6):103-105
一、重庆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背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以科技竞争为焦点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一个国家要在世界之林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科技竞争,核心是人才竞争。"人才是指具有良好的素质,能够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不断地取得创造性劳动成果,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的人。""在社会的各种资源中,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当今和未来的世界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据研究,发达国家企业财富构成中,物质资本占20%,货币资本占16%,人力资本则占64%,高新技术产业中人力资本的比重更高。因此,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4.
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加快中国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不断加强。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在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实质上就是人才竞争。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面临着人才竞争的更大挑战,因此,迫切需要加快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5.
《群众》2012,(5):29-30
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竞争。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东南大学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大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端人才吸引、人才队伍国际化、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  相似文献   

6.
在激烈的经济与综合国力的国际竞争中,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与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的创新、科技的发展和人才的竞争。要使我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而高校必须担当起这一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7.
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与我们的对策钟月明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增强国家的综合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已成为许多国家的战略选择。发达国家之间的科技竞争、经济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的较量,集中表现为抢夺高新技术制高点的竞争。...  相似文献   

8.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在社会及人类的进步,在科技、经济乃至综合国力竞争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人才战略是国家及地区发展战略的关键,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国家兴盛,人才为本。当今之世,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就具有竞争优势。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关键是要做好识人和用人的工作,千方百计做好发现、培养、凝聚人才的工作,真正做到惟才是举,广纳群贤,最大限度地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来,开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百舸争流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0.
关于重视国民创新能力培养与开发建议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当代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从表面上看是一场国家之间科学创新和技术发明能力的竞争,实质上则是各国人才之间的竞争;而竞争的成败,不取决于一国人才的数量、学历的高低及掌握知识的多寡,而在于人才创造...  相似文献   

11.
陈桂生 《当代广西》2012,(12):62-62
在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中,人才的竞争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七一”讲话中提出“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唯先用人标准”的同时,还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  相似文献   

12.
肖和平 《湖湘论坛》2002,15(6):37-38
21世纪世界各国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其实质是经济和科技的竞争,关键在于高科技人才的竞争。目前,新一轮高科技人才争夺战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而且愈演愈烈。世界各国竞相制定争夺人才的计划,努力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中国已经成为人才争夺的重要目标,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人才问题,采取得力措施,制定有效政策,建立与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的良性机制。一、日益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与我国的现状随着人类跨入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愈益呈现不断加速的总体态势,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经济全球化趋…  相似文献   

13.
引进国外智力在经济增长中的战略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前新技术革命中,世界各国之间争夺的重点已经集中在人才上。谁拥有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人,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优势。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经济和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取决于人力资源,特别是其中人才资源的竞争。国际竞争的优胜者,归属于人力资源开发的成功者。当今,无论是工业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强化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意义都有了深刻的认识,并竭力付诸实践。有识之士指出,90年代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年代,ZI世纪将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世纪。引进国外智力是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智力”的含义是…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五大,江泽民主席重申把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战略作为跨世纪的国家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今天,国与国的竞争、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知识创新的竞争。据有关部门资料,从世界发达国家实际情况来看,智力因素在经…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时代下,人才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受多种因素的驱动,人才在国际间的流动越来越频繁,在对国际贸易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也加剧了国际间的人才竞争。世界各国为发展本国贸易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纷纷制定积极的人才战略,以求通过人才的比较优势来谋求国家的竞争优势,从而实现国际贸易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从2000年到2010年,是我国安全利益至关重要的10年。这10年正当新旧世纪转换,世界主要国家为赢得21世纪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加紧调整和确立新的国家战略,因而是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调整时期;未来10年也是世界新格局形成的关键阶段,旧格局的瓦解已过去10年,再经过10年的过渡,建立在新的力量对比和国际关系调整基础上的国际格局,很可能在2010年前后形成。  相似文献   

17.
济时彦 《今日浙江》2012,(17):32-32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知识成为经济与生产力发展的主导驱动力量。基于知识创新的竞争优势,是世界各国综合国力较量的关键。而承载知识的最主要载体,就是高质量的人才。国家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不再过多地依赖自然资源。通过人力资本的开发、保有和扩张,不断提升整体创新能力,并带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崛起,成为先发和后发各国共同的战略选择。而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积累和提升,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各级各类的专业人才已成为国家、地区发展的核心要素,吸引和留住人才成了各级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作为人才集聚地的城市,对人才吸引力的大小受其提供就业岗位、发展机会和宜居环境三个方面能力的影响,因此,可通过壮大城市经济总量与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并重、加强吸引人才制度建设与打造人才"特区"并重和提升人居硬环境与建设人居软环境并重的途径不断提升城市三个方面的能力,增强城市人才吸引力。  相似文献   

19.
权威发布     
《干部人事月报》2010,(7):46-46
《人才发展纲要》正式颁布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布《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即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  相似文献   

20.
冯峥 《北京观察》1999,(3):12-14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经济的竞争、科技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然而,在这场已近自热化的人才竞争中,我们的宝贵人才却因大量流失而面临危机。通常总是说我们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若真论到人才,就少得可怜了。这里摘录了我国同部分国家相比的几组数字。万人中拥有的科学家人数:美国80人,日本75人,我国只有4人;大学生入学率:美国76%,发达国家平均为56%,发展中国家平均为8%,连我们平时不屑一顾的印度也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