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转喻(metonymy)是英语中广泛应用的一种修辞格。妥善运用转喻修辞格可使语言简洁明快、具体形象,并给人以新鲜感。在翻译英语转喻修辞时,应首选“直译”。当直译很难达意时,可灵活机动地采取“意译”、“增译”和“引申译”等方法,以便将原文转喻修辞格的韵味风格完美地传译出来。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对道安翻译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关于"五失本"的态度问题,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他是直译论者还是意译论者的争议上,观点大多偏颇片面;同时,对于道安翻译思想的理论内涵与价值,也缺乏深入剖析与发掘。为此我们对道安的翻译思想进行重新梳理与审视,以厘清其发展脉络与理论内涵,并以现代理论话语对其进行诠释与转换,以彰显其理论价值与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浅论文学翻译的标准与创造●吴定芝文学翻译的标准是什么?长期以来,我国译界一直存在着信达雅派、艺术派、科学派、意译派与直译派之间的争论。其实,大致说来,这一些派别可概括为两大派,即艺术派与科学派。艺术派认为翻译是艺术,因此实践中比较注重神似,而科学派则...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生存环境、习俗差异、宗教信仰、历史典故等方面阐述了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并分析了英汉习语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如:直译法、同义习语借用法、意译法、增添法、还原法。  相似文献   

5.
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及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习语是完整且具有独特意义的定型短语,英语习语的形成受到英语民族的地理环境、历史发展、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诸多文化因素的影响;对于英语习语的翻译,可采用直译、意译和融合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社会文化认知体验翻译角度下异化与归化策略问题.通过论述与详例,作者认为如同直译与意译一样,异化与归化也是社会文化翻译领域的一对矛盾统一体:一,双方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二,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着对立面转化.因此,翻译的本质目的决定了翻译是一个和谐社会文化认知体验交流领域语言的归化与异化相互转换的渐进式过程.事实上,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并非互相排斥的对抗性概念,而是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7.
李琼 《人民论坛》2015,(5):155-157
在全球化背景下,任何形式的外宣工作都离不开外宣翻译,外宣翻译与对外话语体系构建在各方面都是相互交织、紧密联系的。合适的翻译策略将直接影响外宣翻译的效果,会进一步影响对外话语体系的构建成功与否。在对外话语体系构建过程中,宏观上要根据不同内容的文本类型灵活选用直译、意译等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功能目的论对翻译活动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本文在功能目的论的指导下,从目的语中国观众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了增译法、减译法、直译法、意译法多种翻译方法策略,对电影《阿凡达》的中文字幕进行研究,探讨功能目的论对字幕翻译的积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翻译文学在中国近代文学多元系统中的地位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蓓辉  范晓燕 《求索》2007,(3):196-197
多元系统理论由于指明了翻译研究中各项参数如翻译文学在接受国文学导引系统中的地位,翻译策略,翻译文学对接受国文学系统的影响之间的互动模式而具有相当的文学解释力。以此理论来观照中国近代小说翻译时可以发现:随着翻译文学从文学多元系统的边缘向中心不断演进,翻译策略也由“政治化改写”转向“直译”进而到“萌芽中的异化”。翻译文学的作用也由原来政治理念的扬声筒变成了革新中国文学电源系统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0.
译经意识:鲁迅的直译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在认真研读鲁迅的序跋、书信、杂文等的基础上认为,鲁迅在翻译实践中所倡导和坚持的“直译”法,深层原因在于他的“译经意识”,即要以古人的严肃的译经态度来翻译域外文学艺术作品。本文主要探讨了鲁迅的“译经意识”的由来、历程和意欲产生的效应,从中可以看到鲁迅运用“直译”法是根植于一种强烈的民族使命感和浓厚的人间情怀。鲁迅的“译经意识”与他倡导和坚持的“直译”法的关系被译界所忽略,有必要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程可  杨亚军 《前沿》2012,(16):125-126
将文化研究引入翻译学界是翻译理论发展中一个新的转折,这方面理论研究最重要的关键词是“规范”.对翻译规范进行描写性研究自吉蒂昂·图瑞始,其后安德鲁·切斯特曼、西奥·赫曼斯相继在该领域内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他们分别从不同视角去演绎和拓展了“规范”理论.  相似文献   

12.
谈谈“问题”与“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曙光 《湖湘论坛》2008,21(4):83-85
“问题”与“理论”,总是难分难解地“纠缠”在一起。“问题中的理论”是现实生活存在的问题中所蕴含的理论问题;“理论中的问题”是属于理论研究范围内的问题。“理论中的问题”只有来自于“问题中的理论”才是现实的;“问题中的理论”只有提升为“理论中的问题”才是深刻的。真正的理论是源自“问题”的理论。围绕“问题”而发展是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准确捕捉和回答时代性“问题”是理论发展的根本途径,任何理论的发展史集中表现为问题史;离开“问题”的理论,就变成了书斋之中的幻梦,时代之外的遐想,世界之外的独白,注定缺乏关照现实的力量。当前要重建以“问题”为中心的学术生态。  相似文献   

13.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落实,文从句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字字落实”,就是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换言之,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对应的关系,原文中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要落实,原文中没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不能出现;不多不少,恰到好处。“文从句顺”,就是译文要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龙头战略”的讨论建国以来,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方面,我们经历了一个从平衡到不平衡发展战略的大转变。“龙头战略”就是在这种转变过程中提出来的。所谓“龙头战略”,是不平衡经济发展战略的一种形象提法,是在综合研究产业结构优化组合与区域产业合理布局的基础上,运用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制定的一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措施。按照发展经济学的观点,一个区域的经济不可能在区域内每个地区都以同样速度增长,相  相似文献   

15.
洪波 《理论月刊》2004,(2):32-34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提出了“世界历史”理论,揭示了“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必然性、本质及动力,并科学地预测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和结果。今天全球化浪潮正以迅猛的态势发展,历史呈现出不同于马克思时代的许多特点。明确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当代全球化的差异性,并结合新的历史条件进行理论创新,这对于明确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方向,迎接全球化的挑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产物,“学习型”与“学习”的区别主要在于四点。 1.“学习”主要侧重于对知识、信息的吸收,忽略思维方式问题;而“学习型”则突出强调努力摆脱思维定势的局限,走出惯性思维,促进思维方式的转变,从而增强创造性,提高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蔡圣勤 《理论月刊》2004,(6):125-127
严复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和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一直是我国翻译界的金科玉律。但现代西方解构主义翻译观却坦言“作者死了”,文本——阅读——理解“永难弥合”。本文结合解构主义理论对作者、对文本的终极意义的解构的观点,对翻译研究尝试作出新的审视。  相似文献   

18.
段: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有许多重要的理论成果,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一是第一次把“以人为本”写人中央文件;二是实现发展战略的转变,从非均衡发展战略转到“五个统筹”的发展战略。这个转变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9.
刘翔 《观察与思考》2013,(10):76-80
“枫桥经验”是浙江省的“传家宝”与“金名片”,是浙江经验和浙江精神的集中体现,更是我国政法战线的一面旗帜。“枫桥经验”通过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的渠道,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使群众更好地实现了自我教育、管理、约束和服务,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新时期进一步推进“枫桥经验”的传承发展,应当把社会管理基本目标从“治安与稳定”逐渐向“平安与法治”转变,进一步提升社会管理创新与安全治理能力;服务模式要从“传统社区调解”逐渐向“专业化服务”转变。积极探索社会安全治理长效机制;服务格局要由“政府单一服务”逐渐向“多主体多元化服务”转变,加快形成新的社会管理格局;服务重点要从“偏重社会管理服务”尽快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助推打造成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典型示范。  相似文献   

20.
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的认识,发生了两大根据性的转变。第一个转变,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第二个转变,是从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的肯定,转到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认可。前一个转变,从理论上到实践上,都已经基本完成了。后一个转变.则刚刚开始。后一个转变的意义,绝不亚于前一个转变的意义,甚至于更加深远。 在完成第一个转变的过程中,我们党在思想上理论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拨乱反正,响亮地提出了“解放思想”的口号。可以这样说,这个转变的最终完成,是以我们全党全国人民的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作为思想保证和认识前提的。要顺利地完成第二个转变,更加需要我们全党全国人民进一步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由于第二个转变的程度更深刻,过程更复杂,涉及面更广,我们的观念不随之发生转变是不行的,而且只作一般意义上的转变也是不行的。要作彻底的转变,这也就是小平同志讲的,要“换脑筋”。在新的形势下,如果不换脑筋,我们不仅会在理论认识上,遇到许多的麻烦,而且在实践方面,也会走不少的弯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