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3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范晓燕 《法制与社会》2011,(31):289-29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达,网络民意在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尤为青睐司法这一话题,无论是“药家鑫交通肇事捅人案”,还是“李昌奎奸杀少女摔死男童案”,都无不体现着网络民意对重大刑事案件的关注。究其特点,可发现均是民意在网络上率先爆发,随后在社会上形成滔天民意,似乎极力将司法理性逼入狭窄的胡同。如何在现有法律制度下,将别事个案中处于紧张关系的网络民意与司法理性予以衡平,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对网络民意与司法理性的博弈与衡平进行分析,以缓解两者间之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3.
柳永俗词俗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入宋之后 ,由于歌舞宴饮、浅斟低唱的享乐世风的滋蔓 ,形成了尚艳、尚柔而趋俗的局面。在这种人文环境中 ,受世俗文化的市井风情的熏染 ,柳永词张扬出鲜明的“俗”的创作个性。其俗词的兴起 ,代表了当时追逐流俗的审美取向和创作趋向。他的词“为情所役”,多用俚曲慢调、鄙俗之语 ,恣意抒写世俗的男女情爱 ,源流上承接晚唐五代温之花间词而来 ,却更具有浓厚的市井艳俗味。柳永词与晏、欧词虽有雅俗之分 ,一为贵族雅词 ,一为市民俗词 ,但晏、欧词的富贵气与柳永词的市井态 ,本质上都是一种俗。柳永词的“以俗为美” ,往往遭人訾议 ,但是从柳永到周邦彦的百余年间 ,大凡北宋重要词家 ,或扬或弃多染指其间。  相似文献   
4.
李商隐的《锦瑟》晦涩难解 ,用西方“意识流”创作手法解读 ,或可从其“无端”中作有序的把握 :它采用内心独白方式思忆华年往事 ,用“自由联想”将种种意绪、意象随意性地跳跃闪现 ,并随人物的“心理时间” ,把过去、现在的时空序列互相渗透 ,其描写叙述非逻辑性的带有扑朔迷离的梦幻色彩 ,用以表达出一种流动多变的心理状态。其中自有一段难言的奇情和隐痛 ,诗人将种种纷繁的人生憾恨 ,相杂相揉郁结于怀 ,发为诗句 ,汇成一条低咽潺氵爰而又激越流荡的“河”。  相似文献   
5.
翻译文学在中国近代文学多元系统中的地位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蓓辉  范晓燕 《求索》2007,(3):196-197
多元系统理论由于指明了翻译研究中各项参数如翻译文学在接受国文学导引系统中的地位,翻译策略,翻译文学对接受国文学系统的影响之间的互动模式而具有相当的文学解释力。以此理论来观照中国近代小说翻译时可以发现:随着翻译文学从文学多元系统的边缘向中心不断演进,翻译策略也由“政治化改写”转向“直译”进而到“萌芽中的异化”。翻译文学的作用也由原来政治理念的扬声筒变成了革新中国文学电源系统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三教九流和民间宗教、礼俗(正宗文化和民俗文化),是一个以儒家思想为主体,以儒、道互补为特点的多元结构。它由物质的、制度的、心理的三个层面构成,其中心理层面,或称观念文化,指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趣味、道德规范、宗教信仰等,是传统文化的深层结构。我国传统文化不仅仅保存在古代先贤典籍中,也不只是保存在古代历史建筑遗址中,如果那样,只能是湮灭了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几千年流延下来活的东西,它既是经、史、子、集,也是万里长城,更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心理结构。传统文化中,承载…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行政复议制度正逐步走向成熟,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行政复议制度仍然存在某些不足。本文从中德行政复议制度的行政复议功能定位、行政复议范围、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关系及行政复议期间被复议行政行为的效力四方面进行分析与比较,剖析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成功与不足,探讨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关系国计民生、社会稳定和经济安全,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骨干力量,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基础。新的历史时期,国有企业要紧紧抓住责任制这个反腐倡廉建设的龙头工程,不断丰富完善,创新发展,推动国有企业更快、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9.
范晓燕 《求索》2007,(12):167-170
北宋词坛,柳俗、苏雅各自构体开派,但又未免偏于一端。周邦彦继之而来,取柳、苏之所长的同时救偏补弊,将词体引入更趋于成熟化、典雅化的发展轨迹。固然,周邦彦艺术上的开阔气度不如柳永,内容上的拓新境界逊于苏轼,但其词在表现形式上穷极工巧,既讲究言情之含蕴清丽、辞句之精工圆润,又着力于篇章之缜密变化、声律之谨严和婉,这是柳、苏词未能所及的。周邦彦词折中于柳俗、苏雅之间,另开浑雅典丽一派,亦雅亦俗而又去俗从雅,达到了雅俗共赏的至高审关境界。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称“清真,集大成者也”,客观地看,周邦彦词技巧功力之博大精深.实为北宋词集雅俗之大威者。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