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张梁 《民主与法制》2013,(33):45-45
《民主与法制》2013年第17期发表《从“预报中心”预报大理地震说起》,对一位大学生在微博进行地震预测行为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由于该“预报中心”预测地震的依据来源于国家地震台网公开的监测数据,结论是该民间地震预报小组根据地震数据科学计算出来的,因此,难以戴上谣言的帽子。  相似文献   

2.
30年前,发生在辽宁海城-营口的7.3级大地震曾经震惊世界,因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被成功预报的大地震。中国地震工作者在地震前准确地作出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从而拯救了众多生命。但地震预报终究是一个世界级的科学难题,30年后的今天,在地震预报方面依然以经验性预报为主,在科学预报  相似文献   

3.
地震预报是世界性难题,但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进行震前预报的脚步。在什么地方可能发生强震,在强震发生的时候哪些地段的烈度最高、破坏程度最严重。这就是近几年我国在防震减灾领域里所做的一项研究"中国未来10~15年地震灾害的风险评估"。地震风险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正>有3场地震可称为中国地震研究的拐点事件,邢台地震开启了中国地震研究之门,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使地震工作者欣喜若狂,认为距离准确预报地震已经不远了,但接踵而来的唐山大地震又粉碎了人们的梦想。海城地震被中国地震界视为里程碑式的事件,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准确预报的强震,联合国迄今为止只承认了这一个准确预报的地震粲例。根据有关部门的估计,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使可能导致超过10万人死亡减到1300多人。  相似文献   

5.
代表语录     
《中国人大》2008,(13):5-5
建立地震中长期预报制度,时时绷紧防震弦孙陶生:我建议建立地震中长期预报公告制度。虽然地震的短期和临时预报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但通过  相似文献   

6.
地震前兆监测是防震减灾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专业地震台站和宏观观测网点组成的地震前兆监测台网对北京地区的地震预报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文中也分析了提高北京市地震监测水平需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去年在四川省地震局考察时,要求地震丁作者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特别是要保存好地震前后的各种监测数据,为提高地震科学研究水平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一提起地震,人们首先会想起山崩地裂、房倒屋倾、人员伤亡、满目疮痍的惨痛场景,对地震充满了恐惧。但随后往往又觉得地震发生的概率较低,便心存侥幸,忽视地震危害。这不是应对地震的科学态度。地震预报是个世界难题,现有科技水平还很难做到准确预报。因此,我们要正视地质背景条件,采取预防为主、积极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正地震威力巨大、破坏程度极高,地震监测预警预报是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有效手段之一。由于地震预报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仍无法实现,建设地震预警系统便成为各国地震科学发展的现实需求。本文概述了地震预警的原理与中国地震预警技术的发展情况,并对中国地震台网的建设现状和晋江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信息发布平台进行了相关介绍。  相似文献   

10.
王斌 《中国减灾》2013,(1X):52-55
<正>为什么要观测地震宏观异常?地震之前出现的动物、地下水和天气等宏观异常是至关重要的地震前兆,认识地震宏观异常是研判短临地震预报的一项重要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明确"国家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地震群测群防活动,对地震进行监测和预防"。群众把观测到的一些异常现象向地震工作部门或机构报告,可以弥补专业地震监测台网的不足,也有助于提高群众防震减灾的意识,有利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