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夏政报》2014,(3):20-33
<正>宁政办发[2013]160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自2008年以来,在应对汶川特大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中,我国地震应急工作取得了新进展,积累了新经验。2012年8月28日,国务院修订印发了《国家地震应急预案》。根据《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结合我区实际,现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应急预案》进行了重新修订,并将修订后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愈挫愈勇的政治组织,具有脱离险境的神奇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新中国成立初期血吸虫病、1998年特大洪水、2003年非典疫情、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2010年玉树特大地震、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突发事件。通过梳理历史上党对历次重大突发事件的成功应对经验,可以发现党成功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背后存在四大基因密码:组织基因、制度基因、群众基因、精神基因。  相似文献   

3.
应对灾难,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经历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芦山地震等多次灾害的实践和历练后,我国的灾后社会心理援助已逐渐步入正轨,管理更为规范有序,干预方法也更加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4.
<正>近几年来,四川经历了汶川地震、芦山地震、康定地震等重特大自然灾害的侵袭。在应对灾害的过程中,四川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机制,逐渐探索出一条更加科学有效的防灾减灾救灾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南亚大地震是继2004年12月的印度洋地震海啸后的又一次震撼人心的大地震。近年来,中国周边地区大地震频繁,在这些大地震之后,痛定思痛,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记取血的教训,从中总结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为此,本文在分析此次大地震的原因后,根据国情提出了一些应对思路,以期在地震应急工作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维炜 《中国人大》2008,(23):15-16
"上天容易,入地难。"地理构造的复杂性使地震预测这一世界难题至今难以完全攻克。但我国应对地震灾害的长期实践,特别是此次5·12汶川地震的经验告诉我们,重视地震预防同样能够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害,挽救更多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2022年6月1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6.1级地震。灾害发生后,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各涉灾部门协同配合,四川全省对地震灾害的应对准备充分,抗震救灾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本文通过复盘此次地震抗震救灾工作的全过程,总结相关工作经验与启示,并提出了强化地方大震巨灾防范应对准备、持续做好震区震情跟踪和趋势研判、加大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力度、统筹规划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夯实基层防灾救灾基础能力五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试析应急管理中的志愿者参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国政府迅速响应.有效应对.获得了国内外的普遍赞誉.在地震救援的过程中.全国各地涌现出大批志愿者。志愿者的积极参与是汶川地震应急管理的一大“亮点”。从真总结汶川地震志愿者参与的经验.对于我们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开展应急社会动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十二五"期间,我国成功应对了四川芦山地震、甘肃岷县漳县地震、云南鲁甸地震、海南"威马逊"超强台风和"7·21"北京特大暴雨等重特大自然灾害。在应对复杂灾害的同时,我们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法制建设、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综合防御能力建设、重特大自然灾害的综合保障能力建设、防灾减灾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和防灾减灾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这些丰硕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国家震、云雨等重制机制灾害的合作交  相似文献   

10.
严重的自然灾害对我们是一场考验,也是一次磨炼.我们无法控制地震,但我们能够应对地震.在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害面前,党中央、国务院的果断决策与举措,震撼着党心民心,震动着世界舆论.  相似文献   

11.
英国伦敦消防和应急策划局是应对本城市火灾、地震等各种灾害最重要的力量。凭借完整细致的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伦敦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应对各种灾难事故的体系,时刻保卫着这座国际大都市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正>5月18日,吉林松原市宁江区发生5.1级地震,长春、哈尔滨、大庆等地有震感。本文分析了此次地震的特点与灾害影响,以及震区的地质构造特点,介绍了地震发生后各级政府部门的防范应对情况。5月18日6时24分,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北纬45.3度,东经124.75度)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附近震感强烈,  相似文献   

13.
法学界应通过对汶川地震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的追问,围绕国家紧急权力来构建和完善非常法治和非常法学.一是国家紧急权力及其宪法地位.我国宪法对国家紧急权力的规定应由间接保障主义发展为直接保障主义.二是<突发事件应对法>、<紧急状态法>、<戒严法>的逻辑关系.在汶川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面前,<突发事件应对法>确实无能为力,因为处置汶川地震所要采取的措施远远超出了<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这种情况下,应由国务院宣布四川省范围內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同时,<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制定和颁布不应该影响<紧急状态法>的立法进度.三是认真对待非常法治和非常法学.在成文法国家,处置汶川地震这样的巨大灾难,关键在于正常状态时的积累和准备,包括法律准备和法学准备.其中,应在现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基础上,整合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等相应国家机构和研究力量,组建紧急情况部,成立中国应急管理大学.  相似文献   

14.
<正>地震发生后,谣言总是随之发酵,在媒体融合发展的今天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所造成的影响和危害也更大。在少震弱震地区,公众缺乏对地震的认知,为涉震谣言的滋生蔓延提供了土壤,建议强化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建立健全涉震舆情监测预警机制,制订完善涉震舆情应对预案,完善涉震舆情应对联动机制,并重视涉震舆情长尾效应。  相似文献   

15.
日本“3·11”大地震后国家减灾政策的反思与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林生 《中国减灾》2013,(11):21-24
2011年3月11日,距离日本东北太平洋沿岸130公里处(北纬38度,东经142度)发生里氏9.0级的强烈地震,震源深度24公里。此次地震引发了海啸、核泄漏等一系列复杂的次生灾害,造成了巨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这是日本战后死亡人数最多、该国观测史上最强的地震,也是世界上唯一的发生在发达国家的巨灾。日本在此次地震灾害应对中的表现有诸多可圈点之处。例如,建筑物和工  相似文献   

16.
《前进论坛》2013,(5):16-16
农工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在四川雅安发生了里氏7.0级强烈地震,震中烈度9度。这次强烈地震破坏性强、波及范围广、救灾难度大,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们对灾区人民遭受的灾难和痛苦感同身受,心情十分沉重,特向灾区人民致以亲切的慰问,向殉难的同胞表示沉痛的哀悼。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迅速积极应对,努力把灾难损失降低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提升民政系统内广大职工及全市群众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制意识,吉林市图们市民政局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做好《突发事件应对法》宣传及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一是积极参与全市《突发事件应对法》宣传一条街活动。利用宣传展板、黑板报、宣传手册、横幅等方式,重点宣传地震、火灾、水灾、雷电等灾害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和技能,普及群众应急知识和基本常识,提高应对灾害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相似文献   

18.
李长久 《时事报告》2011,(5):47-47,50,51
日本地震、海啸和核泄漏事故,不仅造成日本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将加剧世界金融、能源和粮食风险,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要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巨灾的频发使得风险治理的公共政策系统受到巨大挑战。由于特定的危机形势和政策制定系统的局限性,造成了各种各样的政策困境,尤其是汶川地震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国家力量在巨灾应对中与社会力量之间的互动关系。基于以上背景,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团队三年多来针对汶川地震应对的全景式实证性研究,并结合中国应急管理系统建设发展的历史性回顾揭示出相应的挑战和机遇,探索一个基于强政府与强社会互动的分析视角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孙林 《中国减灾》2005,(9):28-30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小地震会带来社会局势的紧张和公众的心理压力;大地震会给社会和公众带来巨大而惨重的损失;特大地震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惨重的经济损失.可见,地震对于社会和公众的危害是多方面、多层次、多形式的.应对地震灾害也成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共同责任.那么,民政部门在地震灾害中有哪些职责,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做哪些工作呢?本文结合实际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