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为进一步促进北京市社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工作,2011年10月19日上午,北京市民政局在朝阳区双井街道九龙(苹果)社区举办"减灾从社区做起——应急疏散演练"活动。200多名社区居民在社区应急广播系统、社区应急疏散避险地图的指示和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从容应对"突发事件",有  相似文献   

2.
《中国减灾》2013,(17):52-55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较多的国家,各种突发事件频繁发生。自然灾害不仅威胁和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同样破坏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对我国政府管理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减灾救灾管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保证,是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切实加强省级灾害应急救助指挥  相似文献   

3.
《中国减灾》2014,(23):30-31
正为切实增强民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湖南省民政厅始终坚持防灾减灾"重在行动、贵在坚持"的理念,大力推进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普及工作,深入排查灾害风险隐患,广泛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积极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不断提升城乡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4.
<正>本文立足于我国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立法现状,通过分析现阶段立法的不足,总结国外先进经验,为我国防灾减灾救灾法律体系的完善提出一点对策和建议。一、我国防灾减灾救灾立法现状(一)相对综合性立法——《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1日,《突发事件应对法》生效,对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方面都做了规定。虽然,该法并非专门针对防灾减灾救灾领域制定的综合性法律,其制度安排也仅仅是框架性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民政局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应急知识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公众安全防范意识和参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到全县28个乡镇.利用乡镇赶集日.在街头设立宣传点.悬挂横幅.张贴标语,集中宣传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和应急知识。  相似文献   

6.
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卫平 《桂海论丛》2009,25(2):34-38
突发事件的发生有着极为深刻的国际国内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和自然的原因.我国在突发事件应对中存在着应急信息通报不及时、不充分甚至隐瞒信息,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问题.我们党要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需要在提高和增强党员的能力和本领、完善我国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加强立法、强化依法办事、完善行政问责制、妥善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等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民政局根据《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和《上海市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加强社区风险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不断,洪水、SARS、雪灾、地震、甲型H1N1,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也频繁的发生自然灾害和恐怖袭击,面对种类日益繁多的重大突发事件,如何及时有效调集人员、财政及各方面力量进行救援,成为了关系我国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的研究目的正是通过对我国突发事件现有相关法律制度研究,联系我国现实环境,找出适合的改良方案,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重大突发事件相关法制建设,以应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最大限度减少国家和人民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9·11"事件、中国的 SARS、印度洋的海啸……,这些人为的或自然的灾害造成的伤害我们至今记忆犹新。在城市中,由于人口密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公共安全等方面的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往往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目前国内防灾减灾形势严峻,特别是城市防灾减灾工作日趋紧迫。2005年5月25-26日,"首届中国城市防灾减灾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对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城市防灾减灾的体制、机制、法制及国际合作等众多焦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本刊现予摘登。  相似文献   

10.
姚瀚 《中国减灾》2011,(11):F0002-F0002
为进一步促进北京市社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工作,2011年lO月19日上午,北京市民政局在朝阳区双井街道九龙(苹果)社区举办“减灾从社区做起——应急疏散演练”活动。200多名社区居民在社区应急广播系统、社区应急疏散避险地图的指示和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从容应对“突发事件”,有序撤离到安全地带。 在全国率先使用民政社区应急广播系统、社区应急疏散避险图,是北京市防灾减灾工作在创新应急管理方面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1.
韦保新 《中国减灾》2012,(5X):54-55
<正>在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成立十周年之际,奋战在防灾减灾一线的地方民政救灾系统多位同仁也从中心发展、中心在我国防灾减灾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地位和影响等角度,抒发了地方民政减灾系统对中心成立的祝贺,表达了对中心十年来给予地方大力支持和帮助的感谢之情。  相似文献   

12.
我国突发事件应急法制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条款逐年增加,在自然灾害应急法制、事故灾难应急法制、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制、社会安全事件应急法制、综合性应急法制中均有明确规定.突发事件应急法制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条款、参与环节和工作主体不断丰富发展,体现了其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重要价值.同时,由于我国突发事件应急法制建设起步较晚,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设置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3.
谈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嘉 《公安学刊》2005,(5):65-68
高速公路突发事件是指包括自然灾害、交通事故、治安刑事案件、恐怖事件、群体性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等影响高速公路网正常运作的事件.近年来,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发生的数量逐年上升,危害性也愈来愈严重.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具有发生的不确定性,处置的高难度性,后果的广泛社会性等特点.美国高速公路突发事故应急系统为我们处置高速公路突发事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建立我国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机制过程中,指挥体系应强调全局性和延续性;训练体系应强调前瞻性和群众性;媒体政策应强调危机公关性;应急的后处理应强调回顾与总结.  相似文献   

14.
“抗击南方雪灾考验了政府的应急能力”.这已成为前不久召开的两会最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两会代表委员们围绕减灾救灾立法、减灾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高应急管理水平等问题参政议政.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应急联动模式是快速、高效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本文首先比较了目前美国、日本与中国的应急联动系统管理支撑体系,从中探究了支撑应急联动系统有效运作的相关因素(即应急联动管理支撑体系)和各类应急联动模式。而后坚持应急联动模式与应急联动管理支撑体系相适应的原则,构建了适应我国实际国情的协同式应急联动模型,这对新时期我国应对城市突发事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减灾》2013,(9):16-18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地震、干旱、滑坡、泥石流、洪涝、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接连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损失。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对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基础性作用尤显重要。一直以来,科技部高度重视科技对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支撑和引领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减灾:困局与出路——城市地震减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9·11”事件、中国的 SARS、印度洋的海啸……,这些人为的或自然的灾害造成的伤害我们至今记忆犹新。在城市中,由于人口密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公共安全等方面的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往往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目前国内防灾减灾形势严峻,特别是城市防灾减灾工作日趋紧迫。2005年5月25—26日,“首届中国城市防灾减灾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对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城市防灾减灾的体制、机制、法制及国际合作等众多焦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本刊现予摘登。  相似文献   

18.
应急管理能力是应急管理主体为履行应急管理职能、实现应急管理使命而应具备的知识、资源和技能的总和,包括在国家、应急管理部门和应急管理职业人三个层次上的45种能力。在国家层面上,应急管理能力可视为在重大危机状态下的国家治理能力,包括13项关键指征。在应急管理部门层面上,需要发展的核心能力有20种,分布在日常的风险治理、应急准备和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响应多个阶段。应急管理人应当掌握三类知识体系、三类科学素养和六类领导能力。在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我国需要在多个层次上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减灾》2010,(11):F0003-F0003
为建立和完善基层学校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制度,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实战能力,2010年10日11日,由李嘉诚基金会赞助,国家减灾委办公室,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四川省民政厅,彭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举行了四川省彭州市小鱼洞镇九年制学校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相似文献   

20.
舆情视角下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各地群体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建立和完善舆情信息汇集和分析机制写入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体现了党中央对舆情研究的重视。以舆情为视角,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应急和预防机制进行研究,在理论层面和实践意义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