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侗族村寨传统建筑风格的传承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侗族村寨传统建筑风格是中华民族建筑文化的奇葩瑰宝.文章阐述了侗族村寨传统建筑的形式、风格与文化蕴含,说明了侗族村寨建筑风格变化的情况及变化的原因,指出了侗族村寨建筑风格传承与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祭寨门     
侗族聚族而居,每寨数十、数百、上千户。寨寨多建寨门。寨门既是出入村寨必经之地,又被认为是村寨守护神显灵住守的地方。认为“寨门神”(有的立有偶像)对内防病防灾,对外防贼防盗。凡村寨人畜生病,要向它献祭;儿童体弱要请它当“保爷”;村寨发生火灾,大家要全力抢救寨门;来“吃多食”的客人进寨,要向“寨门神”敬献,主人也在寨门里设案迎客。凡侗寨建筑,都要先将“萨岁”(又名“圣母”)堂和寨门建好后,方能建立房屋,这是侗族的古规。  相似文献   

3.
根据在三宝侗寨田野考察所获得的民俗生活材料,特别是口头传统中有关侗族女神"萨玛"的故事和传说,结合当地萨玛祠的管理方式、萨玛祠管理限的交接、祭萨仪式以及萨玛节展演的行为细节,和黎平侗族村寨进行对比,对学界目前比较普遍的三宝侗族萨玛节是"母系氏族遗存"和"原生态文化"等观点提出质疑,并大胆尝试在侗、汉等多民族居住交界处,应从文化"多维度变迁"的角度对民俗现象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鼓楼是侗寨特有的建筑,其整体外观雄伟壮观,装饰艺术工艺精湛,是侗族传统建筑技术与艺术的集中体现。侗寨鼓楼如塔似阁,其造型独树一帜,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的不可多得的瑰宝。鼓楼的装饰充满了地域特色和审美特征,从侗寨鼓楼的传统文化精神、象征符号、装饰题材和装饰色彩展开论述,探析侗寨鼓楼装饰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鼓楼史话     
侗族人民喜欢依山傍水而居,每个村寨几十户,多者达五六百户,甚至七八百户。许多村寨住一个姓氏,大寨子住几个姓氏,但多按族性分片聚居。村寨中间建筑一个鼓楼,有的大寨子三五座。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乡林略寨就有五座鼓楼,黎平县肇洞寨有七百多户,按族姓分片建五座鼓楼。 侗寨的鼓楼建筑始于何时,史籍没有明确记载,笔者在湖南省靖县调查时,据说唐宋之际就有鼓楼,民间流传“靖州有个四鼓楼,还有半截在云头”。如今虽不见楼,但仍留下四  相似文献   

6.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其发展目前面临着空心化、文化流失等问题。贵州榕江县栽麻乡及该乡大利侗寨、宰荡侗寨是第一批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寨,本文以这两个村寨为调研对象,探究传统村落的现状及问题,提出完善乡村治理、保护传统村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五岭之一的越城岭,群峰连绵,巍峨高耸。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上旬,红军突破国民党军队在湘江沿岸设立的第四道封锁线后,马不停蹄,翻越陡险惊心的老山界,在龙胜各族自治县东北部的苗乡侗寨中穿行,一路传播革命的火种,像催春的布谷鸟,唤醒了这片沉睡的土地。十二月十日,在夕阳辉映的傍晚,红军这支绵延十几里的队伍陆续到达龙坪村。龙坪是一个侗族村寨,密密匝匝地挤满了  相似文献   

8.
王缉媛 《当代广西》2013,(15):54-55
"桂林山水甲天下,侗族风情看三江"——以鼓楼、风雨桥、侗族民居等木结构建筑艺术闻名世界的三江侗族自治县,拥有全国最完好、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的侗族建筑群。在侗族人民聚居地,寨寨鼓楼叠立,四周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构成侗寨的特有风光,与风雨桥等人文建筑群构成了侗族风情园,更是侗族人民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青青的山坡,潺潺的流溪,依山傍水的吊脚楼,清雅如长亭式的花桥,雄伟似宝塔的鼓楼,这别具风采的地方便是侗乡了,侗族村寨大部分依托群山丘陵,坐落于山谷与溪河两岸的盆地间,多为绿树环抱,古木参天,寨內鼓楼高耸,寨旁的风雨桥悠然相伴。还有蜿蜒的由青石板和鹅卵石铺就的乡间小路,为青山绿水环绕的侗族村寨增色不少。侗族是古代越人的后裔,历史源远流长,民风民俗古雅淳厚。在广西,主要聚居在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以及龙胜各族自治县,其中又以三江侗族自治县较为集中。正如秀美如画的侗族村寨的自然风光,侗族人民也创造了美丽而神奇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0.
鼓楼,是侗寨的象征。鼓楼文化,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侗族的建筑艺术,特别是鼓楼建筑艺术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因此,对鼓楼文化的研究,已经不仅仅限于侗民族内部或国内同行,国外学者也有极大的兴趣。所以,凡到侗乡观光游览或考察的国内外旅游者,参观侗族鼓楼成了他们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萨岁是侗族人对去世祖母的称谓,并且成为重要的民族文化元素。在侗族文化里,萨岁被看作是具有大神通的一种神,可以帮助本族人打败敌人和抵御各类灾害,是村寨的保护者,关系着族人的幸福,在该民族精神层面占据非常高的地位。阐述了该民族祭祀过程中萨岁相关的侗族舞蹈,也对围绕萨岁的侗族崇拜进行了介绍,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了萨岁对侗族舞蹈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姚老庚 《当代广西》2009,(19):53-53
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和灵魂,是侗族艺术宫殿里的明珠,在世界民族建筑的艺术宫殿中独树一帜。通过鼓楼文化的繁衍生息,艺术力量的延伸覆盖,侗族人民的凝聚力日益增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13.
正侗族村寨选址很讲究,必定是在依山傍水的向阳山坡上。寨子依山而建,山上要种植高大的榕树、杉树,将小小的村落掩映在团团绿树之中,平添了几分宁静。一个典型的侗族村寨,鼓楼、萨堂(祖母祠)、戏台、民居、禾晾、禾仓、寨门、凉亭、风雨桥、鼓楼前的歌坪是必不可少的,这十大件实际上已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侗族村寨聚落于社区中的一个建筑群,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鼓楼、民居、萨堂、风雨桥了。  相似文献   

14.
侗族“约法款”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法款”,是侗族古代社会款组织制定的规约和法律总称。它在侗族历史上产生过极深远的影响,就是到了近代和当代,这种影响在侗族社会的政治及精神文化生活方面仍然突出地表现出来。研究侗族的“约法款”,对于研究侗族的历史、政治、精神文化、社会结构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1991年2月,我们对侗族南部方言区的广西三江,贵州黎平、从江,湖南靖县、通道5县70多个侗族村寨作了考察,把“约法款”在当前侗族社会生活中的传承与变异列为重要考察内容。本文,即是在此次考察的基础上,对侗族“约法款”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到过侗乡的中外游客,皆被精美绝伦的风雨桥与庄严雄奇的鼓楼所折服。三江侗乡现有风雨桥120多座、鼓楼180多座,被誉为“桥楼之乡”。鼓楼是侗族村寨的主要标志,是侗族的族徽,是民族的灵魂。  相似文献   

16.
侗族大型风情实景演出《天下侗寨·坐夜三江》经过3个月的休整和提升,于3月6日恢复演出。演出通过侗族大歌、喊姑娘、闹姑娘、坐姑娘、姑娘节、多耶团圆6个篇章及鼓楼、桥、吊脚楼的舞台变化,全景式再现集侗族婚恋、劳作、歌舞、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寻侗族舞蹈的源泉,并进一步学习,来进行创作,我们到侗族地区深入生活,限于时间的关系,我们选定了侗族分布集中的榕江、黎平、从江三个县。我们首先到达榕江的东江,这里地势平坦,是山区少有的平原。远望侗寨鼓楼高耸,颇为壮观。寨子里的人一听说要唱歌,很快地集中起来,弹起侗家琵琶和果吉琴。穿着整洁的  相似文献   

18.
正山中云雾缭绕,坡上岭上绿意勃发。开春之后,大地正悄悄换上新装。在这万物复苏的绿意中,用来制作艾叶粑的艾叶也在悄然生长。居住在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侗寨的侗族群众,素来有吃艾叶粑的习惯,此时此刻,他们便会走进田间地头,采摘艾叶做艾叶粑。做艾叶粑是侗族的传统,是因为以前侗族群众生活比较艰苦,野生的艾叶随处可以采摘到,用艾叶和糯米粉做成的糍粑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和少数民族的村寨是两种不同类型而风格迥异的建筑文化.前者讲究"意境"的表现,后者意在"意象"的召唤.每种文化内部最核心和最高的哲学理念都可能通过建筑表征出来.古典园林的意境是古代文人士大夫胸臆中天道体会的投射.侗族村寨的环境安排和建筑营建亦体现了该民族悠远的文化记忆和该民族的宇宙论.侗族村寨的风水、鼓楼、风雨桥、民居的整体奇妙地隐喻和象征着龙的意象.总之,作为一种最物质性的建筑其内在理念却是该文化中最核心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美丽的侗寨响起了朗朗读书声,被迫阁置了二十多年的侗文又获得了新生。侗族人民兴高采烈,积极要求学习。一个学习本民族文字的浪潮正在侗族地区掀起,方兴未艾。 侗文是在党的关怀下创制和新生的,从创制到新生,其间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它本身就说明一个真理:党的民族语文政策是正确的;创制侗文是符合侗族人民利益的;推行侗文是深受侗族人民欢迎的。一年多来的侗文推行工作进一步证实了这个真理。从推行侗文的实践经验来看,当前阶段,侗文至少可以在三个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