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环境景观是侗族村寨文化景观构成的重要部分,是侗族村寨非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对黔东南州大利侗寨的实地调研,在分析其水景观特征要素的基础之上,分别从给水系统与排水系统两方面进行详细解读。同时发现了黔东南州侗族村寨水环境景观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当传统侗寨发展与更新时对于水环境景观的保护原则与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传统村落保护的理念与实践顺应时代的要求,进一步认知传统村落的"活态性",强调如何协同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生态及文化等多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但传统村落"活态化"的方式、内容、目标及运作机制又因中国的特殊国情而有差异。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因群山峻岭的自然屏障,西南侗寨传统村落得以保存较为完整的传统,获得有别于其他传统村落的"活态"特征及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因此,西南侗寨传统村落的"活态化"能基于其独特的历史、社会和空间背景,生成自我运行的内在发展机制,于日常生产生活中达成。要做到一是加强对原住居民主体性的认知与保障;二是建立以传统为根基的乡村现代化治理体系;三是依托传统产业升级,突破当地经济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矛盾的瓶颈。  相似文献   

3.
鼓楼是侗寨特有的建筑,其整体外观雄伟壮观,装饰艺术工艺精湛,是侗族传统建筑技术与艺术的集中体现。侗寨鼓楼如塔似阁,其造型独树一帜,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的不可多得的瑰宝。鼓楼的装饰充满了地域特色和审美特征,从侗寨鼓楼的传统文化精神、象征符号、装饰题材和装饰色彩展开论述,探析侗寨鼓楼装饰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苏星 《当代广西》2014,(21):64-64
正唐朝侗寨是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乡的一个偏远山寨,坐落于苗江中断横断山上,以山底小溪为界,分两个村:唐朝村和知了村,含唐朝大寨、知了寨、归滚寨、归喜寨、良拜寨五寨。唐朝侗寨的地形,以山岭为沿,四周环抱,中间陡然下陷,地形如侗家火塘,火塘在侗语的读音是"塘槽",翻译过来和"唐朝"近音,因此得名"唐朝"。  相似文献   

5.
肇兴侗寨具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具有良好的旅游文化软实力发展基础,但在旅游文化软实力发展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传统文化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地方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矛盾突出等。针对肇兴侗寨旅游文化软实力发展中存在的典型问题,研究构建出五点少数民族村寨旅游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6.
正山中云雾缭绕,坡上岭上绿意勃发。开春之后,大地正悄悄换上新装。在这万物复苏的绿意中,用来制作艾叶粑的艾叶也在悄然生长。居住在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侗寨的侗族群众,素来有吃艾叶粑的习惯,此时此刻,他们便会走进田间地头,采摘艾叶做艾叶粑。做艾叶粑是侗族的传统,是因为以前侗族群众生活比较艰苦,野生的艾叶随处可以采摘到,用艾叶和糯米粉做成的糍粑  相似文献   

7.
正努力保持传统村落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指出,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是彰显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要统筹保护、利用和发展的关系,努力保持村庄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  相似文献   

8.
朱映占 《思想战线》2012,38(1):133-134
人口数量较少的基诺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其自身并没有形成超越村落层面的社会组织形式,而是以村寨氏族长老制为中心的村社组织在发挥着村寨凝聚和社会正常运转的功能。因此,研究村寨氏族长老制及其变迁是探讨基诺族社会演变的关键,而对村社组织变迁中长老地位、角色的变化进行分析则是其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9.
村落土壤中生成的民间叙事往往呈现出一些叙事的焦点,以石龙村为例,村寨的起源和历史、村落中各姓氏的关系、本村与外部村寨之间的关系、本民族共同的历史和题材是其民间叙事的焦点所在。这样的选择和建构,是基于村落共同体表达自我"地方性知识"、资源分配和群体力量博弈、建构不同层面的认同感等多方面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村落文化是以民间村寨经济为基础的,民是村落文化得以形成、繁衍、发展而保留下来的接受者和传承者,可以说是其神经枢。一旦神经枢发生变动,村落文化则不可避免地带来或扩大或缩小或消失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侗族村寨传统建筑风格的传承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侗族村寨传统建筑风格是中华民族建筑文化的奇葩瑰宝.文章阐述了侗族村寨传统建筑的形式、风格与文化蕴含,说明了侗族村寨建筑风格变化的情况及变化的原因,指出了侗族村寨建筑风格传承与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现代文明的渗入加速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传统聚落形态的变迁,这是农村社会发展的见证,也是农村聚落文化的客观表现。本文基于实地调研和GIS技术对玉屏县朝阳侗寨聚落的空间分布、规模、形态、结构等进行分析,探析研究区38年来聚落空间的存在状态及演变特点,分析影响北侗聚落空间形态演变的因素,以期为侗族聚落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怒族村寨大小不等,大者四五十户,中等者二三十户,小者仅十余户.这些聚居村落大都是由具有血缘关系的家族组成,如福贡县的木两甲、阿尼岔两个自然村落,就是由"谷乃比"、"次邦"两个父系家族组成的.以家族或氏族为单位组成聚居村落,这是怒族村落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14.
祭寨门     
侗族聚族而居,每寨数十、数百、上千户。寨寨多建寨门。寨门既是出入村寨必经之地,又被认为是村寨守护神显灵住守的地方。认为“寨门神”(有的立有偶像)对内防病防灾,对外防贼防盗。凡村寨人畜生病,要向它献祭;儿童体弱要请它当“保爷”;村寨发生火灾,大家要全力抢救寨门;来“吃多食”的客人进寨,要向“寨门神”敬献,主人也在寨门里设案迎客。凡侗寨建筑,都要先将“萨岁”(又名“圣母”)堂和寨门建好后,方能建立房屋,这是侗族的古规。  相似文献   

15.
怒族村寨大小不等,大者四五十户,中等者二三十户,小者仅十余户。这些聚居村落大都是由具有血缘关系的家族组成,如福贡县的木两甲、阿尼岔两个自然村落,就是由“谷乃比”、“次邦”两个父系家族组成的。以家族或氏族为单位组成聚居村落,这是怒族村落的一个特点。这些彼此有血缘关系的氏族或家庭,不仅同居于一个村落内,维系着彼此的物质联系,还共同崇拜着一个图腾动物,维系着彼此的精神联系。怒族称氏族为“起”,蜂氏族叫“别阿起”,虎氏族叫“拉么起”,此外还有马鹿氏族、麂子氏族、巨蛇氏族等……。各氏族或村寨都以所崇拜的图腾动物作为氏…  相似文献   

16.
刀洁 《今日民族》2012,(6):25-28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级市。开远壮族多为明、清时期自相邻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迁徙而来,主要分布在中和营镇、羊街乡和大庄乡的30个壮族村寨中,分为侬、沙、土佬三个支系。中和营镇的小新寨是一个典型的壮族村寨,也是开远壮族传统文化保留得较为完整的村落。其村民为土佬支系。“子孙会”是小新寨壮族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不仅是壮族土佬支系重要的人生礼仪,还是隆重的感恩仪式。  相似文献   

17.
"六洞九洞"侗寨的世界文化价值在于:它们不仅展示出原真的民族建筑艺术,代表着侗族文化区的特色文化,是已经消逝的亚洲古百越民族文化特殊的见证,更对人类在未来社会生活中,应该创造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是最佳、最具可持续性的选择有着发人深思的启迪。  相似文献   

18.
正"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这是词人叶梦得眼中的宋代市井生活。现代人对宋代生活推崇倍至,有的人甚至认为"宋代美学领先世界一千年"。宋代生活是什么样的,我们谁也摸不着看不见。但在贵州侗寨"凡有鼓楼处,皆能唱侗歌"却是真实的生活图景。不仅仅如此,在榕江县宰荡村,唱歌甚至被上升到和吃饭一个高度。就像苏东坡所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肉和饭只是为了果腹,而竹与歌则关乎精神层面。  相似文献   

19.
侗寨竹坪"教育现象"是黔中大地民族民众向学、民族社会办学的一个文化特例,它较为有力地说明了各少数民族都有发展教育、建立学校、培养人才、全面提高民族人口素质的强烈愿望和能力,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地区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创新、社会经济得以进步发展的推进器和促进力。而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重视、支持,更需要民众对教育重要性的自觉认识、教师的辛勤耕耘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只有形成全民重视教育、上下齐抓教育的时候,教育才会健康发展,人才才会持续的脱颖而出,社会经济才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根据在三宝侗寨田野考察所获得的民俗生活材料,特别是口头传统中有关侗族女神"萨玛"的故事和传说,结合当地萨玛祠的管理方式、萨玛祠管理限的交接、祭萨仪式以及萨玛节展演的行为细节,和黎平侗族村寨进行对比,对学界目前比较普遍的三宝侗族萨玛节是"母系氏族遗存"和"原生态文化"等观点提出质疑,并大胆尝试在侗、汉等多民族居住交界处,应从文化"多维度变迁"的角度对民俗现象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