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全球化与文化主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睿 《长江论坛》2002,(6):57-59
全球化浪潮正以波涛汹涌之势迅猛发展,对当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生产、生活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全球化进程的主线是经济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随着各国之间交流的扩大和频繁,必然带来国际间政治、文化的交往,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带来文化全球化趋势。文化全球化是人类创造的文化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是文化的国际化、世界化、多样化,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交流、激荡、融合的过程。它包括:第一,在平等交流条件下不同文化传统之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民族文化作为人们物质精神生活的需求而被保护发展创新,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在思考河套文化时,特别是要思考文化在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进而影响各族群的生计方式。在河套地区的历史进程中,战争、移民、屯田、交往等活动,不仅使生产要素在各项活动中得以重新配置,也引起了文化的摩擦与冲突,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使文化多元化成为各民族文化发展的平台,并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持。  相似文献   

3.
刘瑞 《前沿》2014,(23):178-181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政治多极化的演进,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我国社会各个领域都在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革,其中作为意识形态范畴的思想道德观念也正处于大繁荣、大进步和逐步沉淀的过程。中西思想政治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是把双刃剑,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思想意识形态相互影响,也相互冲突,致使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社会生活和将来的工作中出现思想信念上的无所适从。因此,民族地区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理念,科学的治学态度,和优秀的经典理论。与此同时,还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西方的文化扩张和渗透,维护我国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信仰,坚持民族文化的独立传承。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大势。本文从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和文化的特性研究入手,论述了经济全球化并不等于文化(包括法文化)的全球化,由于各民族、国家的特异性,势必会形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法文化的多元化;同时,由于各民族、国家间的同一性,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这个大背景下,又使各种不同的法文化的交流与相互吸收成为可能。在这种新的历史背景下,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法文化应坚持与时俱进,在体现本土性的同时,借鉴和移植域外法文化,实现中国传统法文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立足于弘扬民族主体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放眼世界,广采博纳,审慎辨析,融通中西,列类古今,重在创建。非是囿于一家一派,照搬、效颦,也不是仅仅为了达到兼收并蓄之目的,而是意在建构出既流淌着民族文化血脉,又充分吸收域外文化之长,能适应文化交流、对话时代的中国当代文化体系。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社会既给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文化提供了对话交流和实现人文资源价值共享,从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之更大便利,同时也强化着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意识,从这一意义上讲。“全球化”过程又是民族文化价值再发现的过程。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国家由于各自的发展利益和意识形态需求,是不会主动放弃自己的文化身份认同的,并不会出现文化单一化的“全球化”。现代性也是多元化的,所以对话交流能给世界文化格局带来的最为理想的境地就是“和而不同”。这也是维系全球文化生态平衡的一个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6.
罗保华 《前进》2004,(2):44-45
全球化不仅带来世界经济的交流与渗透,也给人类文化与社会生活带来深刻的影响,由此也将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深刻的变革。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应该注重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先进文化建设以及先进价值观建构问题。全球化:文化建设面临的时代背景全球化是一种客观事实,也是一种发展趋势,它无情地影响着世界的历史进程。经济活动的全球扩张必然带来“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财产。民族的片面和…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南边陲的乌江流域地区,因其资源丰硕和远离中土,一直成为外来移民迁居的理想之地。宋朝建立以后,在封建朝廷立足当地深入统治和各种优惠政策的共推之下,众多外来人口陆续移迁到乌江流域地区生产和生活。这些来自于全国各地的不同形式移民纷纷扎根乌江流域,不仅大力推动了本地各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而且有效推进了本地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8.
民族工作是企业统战尤其是民族地区国有人中型企业统战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企业的民族工作,不仅有利于国有大中型企业自身的改革与发展,而且有利于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与稳定,对于逐步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做好企业民族工作的必然性在现阶段,民族地区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同各族群众迫切要求加快经济文化发展、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那样:“民族地区存…  相似文献   

9.
冯宏丽 《前沿》2010,(6):181-183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宗教文化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各民族之间的和谐稳定,必须建立在彼此相互了解的基础上,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友爱,共同发展进步。否则,就会被境内外民族分裂主义、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活动所蛊惑和利用,严重影响边疆多民族地区乃至国家大局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发展。大学生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生力军,本文就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冲突的特点及疏导策略做探究,旨在充分认识多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冲突和行为特点,为实施"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和开展有效的心理疏导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以进一步增进各民族大学生之间的了解、交流和融合,实现各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汪松明 《理论月刊》2003,(4):112-114
文化全球化是各种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平等地融通、交流而达到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人们的普遍认同.经济全球化加深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融,尤其是以美国为中心的英语文化大有席卷全球之势,因而形成"文化霸权".这种态势引起非英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高度重视,所以我们要从文化产业、文化法制建设、文化体制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1.
《今日民族》2008,(6):64-64
《今日民族》杂志在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介绍民族知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方面紧扣时代脉搏并注重自身特色发展.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是丰富和交流云南各民族文化生活的重要平台,为全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当前,全球化浪潮对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与精神产生了重大的冲击,境内外大量的思想文化相互渗透,形成各民族的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局面。在我国,西方文化作为一种“强势”文化进入,对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冲击。只是这种影响已然不见了一个世纪前东西方文化正面交锋时的那种阵痛,人们几乎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好莱坞和麦当劳。然而,由于西方文化本身的良莠不齐以及传播过程中的泥沙俱下,以及  相似文献   

13.
汤韵旋 《人民论坛》2011,(8):200-201
客家文化与台湾土著文化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这两种相异的文化在撞击过程中,各文化要素之间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同时又会相互影响、相互变异。客番之间的互动经过一个较长的从冲突到融合的过程。而文化作为一种行为,在其变异过程中,必然会对其族群心理、甚至族群性格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在不同的文化视阈内,由于各国家各民族发展的历史不同,各自的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语义等存在很大的差别,跨文化中的文化冲突就不可避免。思维方式与文化有着密切关联,它体现在民族文化的各个领域,不同的思维方式将造就不同的民族文化。当然。在理解文本时,"前见"的介入,也会使文化融合中的文化误读成为可能。为了避免跨文化交流中异质文化的冲撞,确保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我们应该强化文化移情和注重文本翻译的适当形式,这是跨文化交流得以顺利进行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5.
民族关系与民族权利的区域自治--权利与少数民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力更 《前沿》2003,20(11):161-164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民族关系的产物,它是民族关系的区域自治,中国历史和民族国情奠定了它的基础.中国各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地区上相互交叉,经济文化上相互影响,政治和人口上相互渗透,中国历史进程中的无数事实证明了这一点.与此同时,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又是民族权利的区域自治,马克思主义者的主张和我们党和国家长期的探索和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
论新疆多元民族文化的多源生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的腹地,作为民族迁徙的走廊,多民族聚居杂处、共同发展,各民族文化在这里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形成了新疆民族文化多源生成、多元并存与发展的文化体系,并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确立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来最重要经验的总结。这个纲领,有机统一,不可分割,三者之间,很难论孰大孰小孰强孰弱。党中央之所以把文化建设作为党的基本纲领来抓,就是因为文化具有它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面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形势,面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努力培植民族文化产业,建设民族文化大州,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课题。下面,笔者就从民族文化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几点理性思考。一、民族文化具有丰富的包容性文化一词包括民族文化,它是人类社会在历史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民族文化又具有它丰富的包容性,这就是它不仅具有社会属性,而且还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这就是它的包容性。大理是一个以白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自治州,历史文化悠久,是南诏文化的发源地,在这块神奇古老的土地上,千百年来繁衍生息了白、汉、彝、回、苗、傈僳、纳西等多种民族,各民族的分布呈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中国白酒新机会与新挑战并存 进入21世纪以来,各国家、各民族之间文化的相互交流与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为中国的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信息交流带来了新的契机。特别是2010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之后,中国很多优势产业都开始放眼于“世界”这个更庞大的市场。  相似文献   

19.
建设散杂居城市少数民族文化是尊重少数民族文化权益和满足少数民族精神文化需求的具体表现。同时,它也可以为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一个现实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打开城市民族工作的主动局面,促进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认同,利于消除民族偏见和隔阂,促进民族团结。此外,它还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拓展新的空间和维度。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根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社会和谐的社会文化生态,维系着中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贵州历史上就属于多民族地区,呈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在不断汲取中原文化的过程中,各民族通过文化交融,形成了以德为本、厚德载物、应势顺时、顽强拼搏、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精神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