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太明 《桂海论丛》2021,37(2):90-96
绿色发展是内嵌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人的发展于一体的新型发展模式,是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必由之路。资源型城市生态治理走绿色发展之路,有利于打造经济—社会—自然良性循环、动态平衡的复合型生态经济,促进城市转型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城市文明发展;塑造人—社会—自然和谐共生的复合型生态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教育引导机制、管理协调机制和政策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其面临着认知困境、管理困境和发展困境,抑制资源型城市生态治理效能。资源型城市生态治理要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应当完善绿色教育体系,提升公众生态治理参与能力;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健全生态治理组织管理体系;优化政策支持机制,培育绿色发展动能。  相似文献   

2.
《传承》2008,(16)
可持续发展是新时代的主旋律,是已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普遍认同的新的发展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是宜春市城市生态建设的目标。本文将试从生态城市建设的视角出发,来探讨宜春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3.
温国强 《前沿》2009,(13):86-89
实现城市经济与体育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是关系城市经济发展道路的重大问题。树立城市经济与体育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其文化建设,是实现二者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并对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客观地评价奥运的环境影响为大型体育赛事的环境质量保障工作积累经验,以期更好地应对未来大型活动造成的环境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体育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它将使我国真正步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现代文明发展之路,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实现城市经济、体育资源、生态文明三者的进一步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宜春市生态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是新时代的主旋律,是已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普遍认同的新的发展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是宜春市城市生态建设的目标.本文将试从生态城市建设的视角出发.来探讨宜春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5.
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人文生态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城市是现代社会谋求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模式。它所追求的是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与人文生态环境系统的和谐。建设生态城市不仅关系到社会、经济的生态化和环境的保护,也关系到人类生态价值现的建立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生态化转变。当前,中国正处于一个大规模城市投资建设和大规模改变自然与人类环境的关键时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注重生态城市建设,尤其是城市人文生态建设。进步的、科学的人文生态系统是生态城市发展的引导力量。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态经济学与网络治理的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更多的城市在寻找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而生态城市就是现在和未来建设的重点方向。本文基于生态经济学与网络治理的理论视角,认为生态城市的特征应是控制规模、社会公平、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网络化治理。以这些特征为基础,构建生态城市的综合指标体系,其不仅包含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指数,而且还包括体制效益指数。最后,提出构建生态城市的路径,即强调城市规模控制在生态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之内,通过收入再分配和加大社会福利的投资增加社会公平,鼓励企业发展绿色产品和社会公众参与决策来实现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吴畏 《求索》2008,(6):25-27
农业经济下,人类在无知中破坏环境,人与自然之间保持低水平的和谐,工业经济阶段,自然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生态经济由此生产。生态经济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与共生,随着在各种人类活动领域中日益增长的生态意识,促使人类从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来考虑奥林匹克运动实践。生态经济伦理由此成为“奥运经济”的理论支撑,北京奥运会提出“绿色奥运”理念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促进了以体育运动为先导的国际技术和文化领域的合作以及经济社会从工业社会向生态社会的转型。  相似文献   

8.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发展与环境相互协调的问题逐渐成为事关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生态经济作为实现人类生态与自然生态、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高度统一的经济样态,从宏观上看解决了人与环境之间矛盾的环境伦理问题,却依然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环境不正义问题。在此从环境正义的视角出发,对民族村落生态经济发展进行考量。研究发现:代内正义上存在着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不对等;代际正义上存在着资源禀赋的过度开发导致发展的不可持续;种际正义上则需要注重保护其他非人类物种的"内在权利"。  相似文献   

9.
《天津政协公报》2013,(5):20-21
<正>在建设"美丽天津"过程中,发展低碳生态城市是极其重要的方面。低碳生态城市是指城市在围绕能源消耗、经济模式、环境改善等方面,将低碳目标与生态理念相融合,实现人、城市、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系统。我们认为,我市今后应通过优化调整能源产业结构、发展低碳城市交通和推广节能措施三个方面加以突破,打造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走出一条适合天津发展特点的低碳生态城市之路。  相似文献   

10.
加强生态建设,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正在成为当今世界的共识。通过加强生态建设构建生态文明,是当今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非传统模式的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发展道路的本质与核心。  相似文献   

11.
黄春华  马爱花 《前沿》2009,(8):128-130
城市生态美学是针对当前经济与文化发展状况而提出的,以追求人、自然、社会达到动态平衡、和谐一致的生态审美观,它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要以真为基础,要以善为灵魂,要以美为主旨。  相似文献   

12.
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剩余价值占有的特点与生态平衡和生态文明存在难以解决的矛盾,资本主义基础上的生态保护和生态重建不可能有效地解决生态问题。真正的公有制经济是财产归全社会所有的经济,是人民决策人民管理的经济,这种经济必然根据社会性计划寻求社会生态成本和社会总福利之间的平衡。社会主义国家生态问题与公有制经济存在非公因素、公有层次低、非公经济比重大、增长主义的经济建设氛围有关系。私有制及其市场经济导致生态财富分配不公正,其资源占有不平衡产生资源环境生态剥削、财富转移和环境侵占。发达国家经济福利和生态福利的双享受,以国际生态剥削和国际生态侵占为基础。只有实现大范围的公有制,才能有效实现生态平等和生态公正。  相似文献   

13.
生态补偿作为保护生态资源环境的一种经济手段,在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中有着重要作用,这种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加剧越来越明显。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将有利于协调各涉及方的经济利益,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对生态补偿功效和对我国生态补偿现实问题的剖析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生态补偿制度应注重顶层设计,通过完善制度框架,坚持市场化运作为主导的原则,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和监督制度,多措并举来实现生态补偿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和以科学技术知识生产、分配和使用为主导因素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生态、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持续性、共同性和公正性。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没有科学技术知识的支撑,无从谈起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又促进资源经济向知识经济演化;只有发展知识经济才能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说,它们之问的互动关系有利于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城市生态管理是运用系统工程的手段和复合生态学原理去协调人与社会、经济、环境的系统耦合关系,通过系统管制、诱导、协调和监理,促进物质、能量、信息的高效利用,实现经济、自然和社会持续、健康的发展~([1])。新加坡在城市规划、产业、居住、改造、环境、交通等众多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在城市生态管理领域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其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特色鲜明,可借鉴  相似文献   

16.
王保畲 《学习与实践》2006,(12):150-156
生态城市应是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迭加,二者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自然生态靠一条“生物链”维系,人文生态靠一条“文脉”传承发展。人文生态的本质特征是以人为本和以文为魂。城市人文生态的丰富多彩和延绵传承,构成一个城市的个性魅力和“城市记忆”。构建城市良好人文生态环境,有利于推动城市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展示城市文化内涵和个性魅力,增强城市的亲和力和吸引力,优化城市自然生态环境。构建城市良好人文生态环境,应以彰显城市历史文化内涵、构建重点人文景观保护区域、凝炼城市人文精神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为着力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名片”。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是伴随着工业化、经济现代化必然出现的社会发展趋势。在城镇化过程中,沿袭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必然造成资源优势的不断削弱和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因此,在城镇化中,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共赢,直接关系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中部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实证分析,对该地区城镇化过程中遇到的资源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生态型城镇化的战略选择,以期从生态保护视角实现城镇化科学、高效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叶坚 《群众》2006,(3):7-8,16
生态省是以协调经济社会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摸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规律和进化方式,实现省域资源永续利用、经济持续发展、社会走向和谐的重要载体。它包括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三大方面的建设。江苏是最早提出建设生态省的省份之一,又是迫切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省的地区,加快生态省建设对于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目标和“四个优先”方针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江苏在生态经济、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建设方面都取得初步成效,尤其是在发展循环经济、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示范区等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但是,由…  相似文献   

19.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由于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先天脆弱,库区百万移民对生存和发展的要求与环境容量相对狭小的矛盾日益突出。建设三峡生态经济区是实现库区经济、社会、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一、三峡生态经济区产业的属性及特征发展生态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经济领域的具体体现,其最基本的属性和特征是可持续性,即在不断满足人类社会对各种物质的现实需要的同时,又要确保各类物质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人、自然、社会相互关系的平衡与协调。三峡库区绝大多数地区为贫困山区,由于自然条件的恶劣,导  相似文献   

20.
一、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城市生态复合系统包括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子系统。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指这三个子系统协调发展、平衡发展,从而共同促使城市生态复合系统的发展,使城市既能够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所需要的资源构成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