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文化建设与创新是大学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大学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大学文化创新的五创模式可以分为办学理念、大学精神、制度建设、文化内涵、大学形象五方面,从而实现多角度、多维度地创新大学文化,使大学担当起引领社会主义文化的重任,使大学文化创新成为社会文化和谐发展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2.
提升大学精神 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精神与大学制度互为表里,大学精神产生于现代大学制度之中,大学制度蕴涵滋养着大学精神。本文探析了大学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本质,剖析了当前大学功利异化、大学精神衰微的现象,提出需要从树立学术自由、学术自治的观念,加强民主管理;发展办学特色,践行办学理念;构建大学文化等三个方面来提升大学精神,推进现代大学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论大学精神失落的理念根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是极易混淆的两个概念,或者将两者简单等同,互换引用,或者认为大学精神内含着大学理念,或者认为大学理念内含着大学精神,这势必影响着大学精神建设的思路。事实上,大学理念对于大学精神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大学理念的偏失是大学精神失落的根源。探讨大学精神必先讨论大学理念,要通过牢固树立"全人教育"理念、"学术至上"理念、"民主管理"理念,培育大学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独立与民主精神,提升大学精神建设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胡庆祝 《人民论坛》2011,(11):208-209
大学文化建设与创新是大学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大学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大学文化创新的"五创"模式可以分为办学理念、大学精神、制度建设、文化内涵、大学形象五方面,从而实现多角度、多维度地创新大学文化,使大学担当起引领社会主义文化的重任,使大学文化创新成为社会文化和谐发展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5.
囿于科学主义、工具主义以及功利主义的浸染和裹挟,大学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过度行政化、过度市场化、过度功利化和过度同质化等式微倾向。行政本位的强化、工具理性的膨胀、政府依附性的固化、大学定位的模糊是导致式微发生的显性诱因。要消解大学文化式微,需从改革大学管理体制,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崇尚大学学术自由,执守大学精神使命;重塑大学文化个性,凸显文化价值理性;深化大学自治理念,回归大学办学本位着手。  相似文献   

6.
论大学形象     
良好的大学形象是大学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是大学面向市场、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利器”。任何一所大学都具有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它们同时作用于大学的发展,但两者的作用程度、方式和效果却不同。当有形资产呈现出相对的固定状态时,无形资产的存在状态对大学的发展将产生较大的影响。大学形象是大学的无形资产,对促进大学的快速、健康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培育大学文化提高大学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文化具有精神、制度、行为、环境等方面的丰富内涵,是大学软实力的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合理确定大学文化的建设方向,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大学文化建设,塑造大学灵魂,才会让大学从功利性的思维中挣脱出来,回归教育的本原目的.  相似文献   

8.
大学自治是学术自由的制度化保障。各国大学自治的结构、形式具有不同特点,任何一种大学自治的结构和形式都不能保证具有普遍的适切性。我国大学在政府行政权力过多干涉、大学自治制度有限、利益相关方过度介入的情境下,不断寻求大学自治的理论支撑。大学自治的循证逻辑经历了"依附发展—借鉴超越"的发展过程。在处理与政府、市场、社会的互动关系中,大学应以制度化建设保证资源获取,吸引更多资源流向大学组织,逐步建构起大学自治的应然网络和结构样态。当前,应借助大学自治的制度化,进一步处理好大学自治与外部干预的对立统一关系,平衡大学自治的自主性与有限性。  相似文献   

9.
王玉良 《传承》2008,(4):96-97
大学文化具有精神、制度、行为、环境等方面的丰富内涵,是大学软实力的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合理确定大学文化的建设方向,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大学文化建设,塑造大学灵魂,才会让大学从功利性的思维中挣脱出来,回归教育的本原目的。  相似文献   

10.
文化视阈中的大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的视野看,大学精神属于大学文化。作为大学的软实力,大学文化近年来倍受学界关注。处于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时代的中国大学,要想在未来文化传承创新及科教兴国中有所作为,必须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大力培育和创新大学精神,这是大学生存的精神支柱,是大学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1.
大学精神:内涵、价值意蕴、培育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路杨  王艳华 《前沿》2013,(3):12-1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此进程中,肩负文化传承、传播、创新、输出的大学是一支重要的生力军,理应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对大学而言,文化建设的核心和制高点便是培育大学精神。因此,对大学精神的内涵、时代价值及培育进行再认识、阐释和回望,对大学自身发展和文化强国建设的意义毋庸置疑,本文通过阐述大学精神在当今时代应具有的时代内涵、大学精神的价值意蕴以及大学精神培育的实践路径,期望让大学精神成为大学发展的内驱动力,成为大学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的精神动力,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辐射之光,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养料,也让大学真正成为人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2.
现代大学精神内涵及培育的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的发展和大学精神的发展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过程,大学能够保持长盛不衰的活力源于永恒的大学精神。本文通过全面诠释和深刻挖掘现代大学精神的内涵,探索和分析了提升现代大学精神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人文精神的失落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丽娟 《前沿》2011,(23):251-253
大学不仅要造就人才,更要提升人性。大学的底蕴和魅力,就在大学的人文精神之中。但是,大学精神传统在现代际遇中,出现了大学人文精神的衰微和失落,舍弃了"人文"传统,把大学降低到市场经济的附属地位,市场需要什么,大学便做什么,一种产销对路,短、平、快的人才培养模式悄然形成。理性定位大学的社会使命,重建大学人文精神,大学在与时俱进的同时保持对于社会、市场的相对独立和适度超越,重新赋予大学精神教化和终极关怀的使命,发挥大学的人文魅力。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大学章程的制定与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晓舟 《前沿》2010,(20):198-200
大学章程高等学校设置的必要条件,是建立现代大学和推进依法治校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大学章程的内涵,阐述了制定大学章程的价值和意义,探讨了大学章程的建设方略。提出要明确大学章程与高等教育法、大学规章制度之间的关系,要加强大学章程制定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确保大学章程实施的有效性,为学校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江新国  马春凤 《人民论坛》2011,(11):212-213
从文化的视野看,大学精神属于大学文化。作为大学的"软实力",大学文化近年来倍受学界关注。处于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时代的中国大学,要想在未来文化传承创新及科教兴国中有所作为,必须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大力培育和创新"大学精神",这是大学生存的精神支柱,是大学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6.
大学的公众形象是大学的软性资产,拥有一个良好的公众形象可以对大学诸多方面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媒体在大学的公众形象形成机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鉴于目前媒体对于大学公众形象的负面评价,大学有必要通过改变向媒体传递信息的侧重点、跟踪媒体关注的热点、改善和媒体的关系、建立突发事件媒体快速应对机制等方式改善大学公众形象.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5,(12)
<正>台知名网站盘百岁大学近日,台湾"网络温度计"网站根据调查,整理出台湾10大人气百岁大学。依次为:台湾"中央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北市立大学、台湾交通大学、台南大学、东吴大学、台北科技大学、台北教育大学、台中教育大学及真理大学。图为台湾真理大学。  相似文献   

18.
何爱华 《人民论坛》2010,(8):268-269
随着大学职能的拓展和完善,大学从社会的边缘逐渐迈入社会的中心,社会对大学的期望越来越高。如何构建行之有效的现代大学制度,推进高等教育发展,就成为政府、社会及大学普遍关注的课题。为此,大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民主、和谐的价值取向,推进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是现代大学制度的精神内涵,行政管理是保证现代大学制度有效实施的必要方式。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在政府的主导下,大学扩招、合并的步伐日益加快,大学内部和外部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矛盾与冲突不断加剧,大学与政府、市场的合作与博弈更加紧密和激烈。在矛盾与冲突的过程中,大学行政化无疑成为众矢之的,有学者指出,大学  相似文献   

20.
夏再兴 《理论月刊》2002,(12):36-38
大学不仅具有“教学”、“科研”、“服务”三大功能,而且还具有主导经济社会发展的第四功能,确立大学的主导功能既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功能拓展的客观需要,同时还是大学社会地位变化的必然结果。现代大学具备主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作用,但大学主导功能的实现需要政府、社会和大学自身均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