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辉煌90年     
——90年前的今天,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  相似文献   

2.
“中国梦”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核心概念,蕴含着三大哲学理念:信念、理想、目标。中国梦是一种信念,凝心聚力,源自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梦是理想的追求,具有民族心理的高度认同感,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中国梦是实践目标,凝聚着国家、民族、人民三个层面上的价值统一性,体现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伟大设计和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从概念的提出到政治实体民族的建构,其行动逻辑就是建立中华民族的主权国家。中华民族的中国国家属性,决定了中华民族是现代中国的国家形式。中华民族的国民特征、中华民族与"56个民族"、中华民族内各族人民及其关系,所有这些在彰显中华民族国家形式的同时,也呈现了中华民族国家形式不足的状况。中国崛起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实现,要求强化中华民族的国家形式。这需要立足国家的政治发展,推动国家治理理论的完善与创新,投资以中华民族文化为中心的社会资本积累,并以制度建设为引导,构设完备的中华民族国族机制。  相似文献   

4.
《人民政坛》2009,(4):41-41
李占荣在《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0期载文《论“中华民族”入宪》认为,民族是一个基于自然存在的社会历史范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族已经不再专指汉族,而是指当时中国境内所有民族。大陆学者长期专注于文化意义的民族研究,对作为政治民族的“中华民族”的研究甚少。“中华民族”入宪是指将“中华民族”这个概念写入宪法,在宪法中确立“中华民族”的政治法律地位。这是中国各民族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重要意义。从国际法看,“中华民族”入宪对台湾问题具有重要的国际法意义,它从宪法的高度确立了中国是“中华民族”的政治组织形式,表明中华民族的不可分割性.为国家统一提供了理论和宪法支撑。  相似文献   

5.
民族是由于民族国家这种特定的国家形态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建立而被普遍采用的概念,与国家不可分割并具有丰富的国家内涵。中国长期处于王朝国家时代,既没有民族概念,也没有形成可直接用民族概念来指称的社会政治群体。民族概念由国外引入中国后,尤其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各民族"等概念形成后,对中国既存的族类群体和族际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并促成了中国的民族构建过程。这样的民族构建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是中华民族的构建,一是中国各民族(主要是少数民族)的构建。经过这样的构建过程,中华民族和中国各民族(主要是少数民族)先后形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族际关系,对中华民族国家和社会政治造成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从当前的现实来看,中华民族和中国各民族这两类民族的发展并不平衡。在国家崛起和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促进中华民族的巩固和发展,是一个必要而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奋飞中国梦     
卫智 《黄埔》2013,(4):20-21
人类因梦想而伟大,勇于追梦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推动力。中国梦是中国人对于自己的国家、民族和自己个人未来前景的美好梦想。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保障、更公平的环境,这些平凡的梦想汇聚起来,便是个人的命运、社会的脉动、国家的方向。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中国的近代史,是中华民族历经苦难的屈辱史,也是中华民族英勇抗争、艰辛求索的创业史。一百年来,中华民族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革命先烈泣血追求,无数仁人志士热血奋争,莫不为实现国家强盛、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梦想。  相似文献   

7.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节选自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发表的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建设,即中国的国族建设,是由中国的民族国家构建而引出的一个重大命题.肇始于20世纪初的中国民族国家构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画上了句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民族国家实质上是一套保障民族认同于国家的制度安排.民族国家构建了国族,国族又承载着民族国家的制度结构.而国族是政治构建的产物.反观中国的国族建设,“应有”与“现有”之间存在巨大的反差.因此,必须加强中华民族建设.这是一项筑牢国家政治安全根基的基础性工程.推进中华民族建设,需要吸取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更需要探索中国特色的国族建设之路.其中,还必须处理好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等一系列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是古今各民族的总称,是由众多民族在形成为统一国家的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民族集合体,是在中国统一国家里经过几千年时间融合了许多民族及其思想文化、感情意志、习俗信仰而形成的伟大的集合民族。中国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融合过程中,扬长避短,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总体性格。这个总体性格是由各民族的优秀性格熔铸而成的。二个民族的优秀性格要成为中华民族的性格,必须经过中国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的中华民族观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现代化国家建构和制定实施民族政策的理论前提.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坚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不断深化对中华民族的结构与特质、精神与文化、历史与未来的认识,形成了系统的理论成果,在指导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实践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认真回顾和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中华民族观的历史演进,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增强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国家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公安研究》2013,(5):94-94
贺东航、谢伟民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年第4期撰文认为,国家认同包括国家民族认同与公民认同两个方面。回顾中国现代国家认同的历程,中国国家民族认同有三个阶段:国家认同的发轫、中华民族国家民族认同的高潮、国家认同的新篇章,我国国家认同还不健全性,即国家民族认同的高涨与公民认同的滞后。我们不能忽视国家认同的一些制约因素,如意识形态斗争、民族识别、民族优惠政策与威权体制等。努力实现“政治民族”、大众参与和公民认同。  相似文献   

12.
1840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华民族步入劫难的开始。中国的仁人志士们为救国救民而上下求索,其中,中国共产党人表现出了中流砥柱的作用。9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90年的历程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人民和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历史还将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3.
加强民族团结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拟从两个方面探讨中华民族的统一与加强我国各民族人民大团结的问题。一、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及其共同性中华民族是中国古今各民族的总称。它是众多民族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有统一国家作基础的民族集合体。各个民族有自己的历史与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多元性;各个民族长期共处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民族国家建构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点.20世纪初,强烈的民族危机意识使中国的民族主义者开始将西方语境中的民族国家话语纳入自己的思维空间,使得中国传统的民族认同符号开始由"天下共同体"转向"国家共同体".围绕着如何构建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辛亥革命爆发前出现了"排满"和"合满"为认同符号的两种不同的民族国家建构主张,并引发了改良派和革命派激烈的论战,最终导致民族国家认同危机产生并不断加剧.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在民族国家建构理论上完成了从汉族国家到五族共和国家再到中华民族国家的嬗变.以中华民族为建构民族国家新的认同符号,标志着民族国家认同在近代中国的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15.
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立志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不懈奋斗。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回族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代表了历史发展的前进方向。党的民族政策,真正坚持了民族平等原则,给回族人民带来了光明与希望。所以,回族选择了追随中国共产党,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而奋斗。  相似文献   

16.
周平 《思想战线》2020,46(1):106
为现代民族的中华民族, 在中华现代国家构建的进程中一步步地凝聚成型,并在新中国成立时实现了与国家的结合, 从而完成了自身的构建并成为中国的国族。中华民族既有在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中形成的特殊性, 但更蕴涵着人口国民化、 国民整体化等国族的一般机制, 体现出国族的一般性特征。 中华民族所蕴涵的人口国民化、 国民整体化等一系列机制的构建和成熟, 对古老中国向现代文明转型所必须的现代国家制度、 社会结构等的建立,提供了基础性的支撑, 发挥了根本性的影响。 中华民族成为了中华现代国家的基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国家发展目标的今天, 中华民族的地位和状况与国家发展的相关性又得到前所未有的凸显, 并关乎国家发展目标的实现。 作为国族的中华民族, 对于近代以来中国的不可或缺性, 是中国历史发展必然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正>2011年7月1日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回顾中国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瞻望中国发展繁荣的光明前景。90年前的今天,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  相似文献   

18.
秦良玉 《前进》2011,(7):23-24
1921年,代表中国社会发展正确方向、代表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光明和希望。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领导中国人民不懈奋斗,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谱写了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  相似文献   

19.
随着近代西方殖民主义的东扩,西方民族国家以其强势的话语权冲击着传统中国的民族观,迫使其向现代民族国家观念方向转型.这一转型的过程虽然复杂而艰难,但同时也是促使中华民族观念诞生,中华民族、国家认同意识觉醒的过程,这一转型处于传统中国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的特殊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20.
《今日民族》2013,(10):57-57
民族平等政策。民族平等是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的基石,也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总政策,充分体现了包容性。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国情出发,始终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因此,在中国,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平等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