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重男轻女的思想、贫困未能抚养和奁费高遣嫁困难以及没有有效避孕措施而产生的私生子等原因,使得清代产生溺婴的普遍现象,进而导致男女性别比例的失衡,对乡村婚姻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因此,出现了童养婚、抢婚和典妻婚的畸形婚姻形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大量外地女子与内陆省──山西的男子缔结婚姻被人称为“外进婚”。由于“外进婚”的缔结方式不同、婚姻质量不同、前因后果不同,所以其中违法婚姻问题十分严重,据原平市民政局去年对全市违法婚姻进行调直的结果表明,“外进婚”中的违法婚姻可占到违法婚姻总数的50%强。该市解村乡违法婚姻146对,外进婚就占到61.6%;而干干乡在470对违法婚姻中,外进婚就占到70.6%。笔者以为,为了有效地制止违法婚姻,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有必要对“外进婚”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探讨。一、“外过婚”的成因及类型不可否认,“外进…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科学地指明了人类婚姻、家庭的发展演变的进程:自脱离了杂乱状态以后,依次经历了血缘婚和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婚(群婚)和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婚和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婚和个体家庭的婚姻、家庭形式,伴随着人类自身的生产,由低级阶段逐渐向高一个阶段演变。我们用马列主义这一科学的理论来考察侗族繁杂的婚姻,家庭形式中各种古老婚制的残余和丰富多彩的婚姻习俗及与“事实上存在的家庭形式不相符合的”亲属制度,便可揭示出侗族婚姻、家庭的各个横断面,通过依次排  相似文献   

4.
黄岑 《公民导刊》2016,(3):40-41
正最高法公布的最新家事案例:"保婚文书"不违法就有效!当前,许多人在婚前婚内签订一纸"保婚"文书,而"谁提离婚,谁便净身出户",往往成为婚内财产协议中的恩爱信诺。在持续增长的离婚率面前,人们或许已经开始改变"婚姻必须从一而终"的迷信。但没有改变的,是对婚姻的浪漫主义想象和涉及经济纠纷时的势利并存。婚前的一纸"保婚文书",能保住的却只是婚姻中最后的一缕权利。  相似文献   

5.
土家族的婚恋古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土家族文化中的原始婚俗,如兄妹结婚、普那路亚婚姻、同姓为婚、骨种婚等。这些婚俗有的存在于土家婚姻现实中,有的是一个世纪以前的历史文化中的陈迹。  相似文献   

6.
新婚姻法关于结婚制度的规定仍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在制定民法典亲属编时予以完善。法律应明确规定直系姻亲、不同辈份的旁系近姻亲禁婚;确立婚姻公告制度,加强对结婚的公示;缩小无效婚的范围、扩大可撤销婚的范围;适当扩大婚姻无效请求权人的范围,以实现对当事人的合理救济;并严格区分无效婚与可撤销婚的法律后果,规定可撤销婚的判决无溯及效力。  相似文献   

7.
梁璐 《青年探索》2013,(1):21-25
近年来,明星群体中出现了同性婚、隐婚、闪婚闪离、慈善婚、奉子成婚和“模范婚变”等六类后现代婚姻形态。为了研究大学生对后现代婚姻形态的认同度,我们对中国青年政治学院653名大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普遍认同慈善婚,而对同性婚、隐婚、闪婚闪离、奉子成婚和“模范婚变”持消极态度。大学生总体上对婚姻家庭模式碎片化现象的认同度比较低,其价值观碎片化仅发生在与自己距离较远的外部群体,而其内在价值观仍是整合的。明星对大学生在选择婚姻形态方面的示范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以来,当代中国青年的婚姻实践出现了多种新形式,以往的研究往往只关注于其中某一种特定的形式,因此,有必要将这些形式做一个对比分析,才能把握当前我国青年婚姻实践的全貌。根据青年对婚姻实践形式的选择,我们将其划分为被动选择型(包括早婚、试婚和形婚)、主动选择型(试婚、不婚和开放式婚姻)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型(闪婚、懒婚、恐婚、晚婚)。本文探讨了出现这些婚姻实践(新)形式的一些原因,比如家庭本位传统的松动、家庭经济功能的变迁、现代与传统的碰撞、社会心态的改变和婚恋教育的缺失等,并简要讨论了这些(新)婚姻形式可能带来的影响,如个人意志得到尊重、刺激消费以及强化低生育率等。婚姻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是亘古不变的,它们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迁之中。因此,我们不应匆忙提出相关政策,而应该认真研究青年在何种状态下做出何种婚姻实践形式,以及这种选择可能会带来什么影响,谨慎地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9.
金一的婚姻思想,比如婚姻之前男女关系历史和婚姻历史的划分;人类婚姻的最高形式是自由婚姻;对中国的媒妁、卜筮、金权之婚的批判等,在其妇女解放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他对爱的力量的泛化、对再婚和妾的歧视等也暴露了他的婚姻思想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赵芳 《人民论坛》2011,(10):202-203
金一的婚姻思想,比如婚姻之前男女关系历史和婚姻历史的划分;人类婚姻的最高形式是自由婚姻;对中国的媒妁、卜筮、金权之婚的批判等,在其妇女解放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他对爱的力量的泛化、对再婚和妾的歧视等也暴露了他的婚姻思想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择偶偏好上大学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女大学生仍然固守传统的婚姻匹配模式,即"男高女低"的梯度婚姻模式,而男大学生对各种类型的匹配模式表现出接纳的态度;在先赋性因素方面,女大学生较重视家庭出身的匹配,而男大学生则对对方的家庭经济条件和家庭社会地位持无所谓的态度;在个人自致性特征匹配方面,女大学生更多追求的是向上婚,而男大学生追求的是同质婚。城镇化削弱了婚姻市场中户籍匹配的重要性,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男女大学生都倾向于选择有利于向上流动的婚姻匹配模式。大学生择偶条件的匹配特点反映出我国的社会开放程度仍然有限,并将对大学生未来的择偶和婚姻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云剑 《人民论坛》2012,(20):112-113
近代以来,我国婚姻形式要件的立法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变化,结婚形式也由历史悠久的仪式婚向登记婚制度转化。通过探析仪式婚向登记婚制度变迁的深刻原因,以及从利益平衡、法律移植、法律与民俗契合等方面的法理思考,文章对现行婚姻制度的改革提供了有价值的理念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上个世纪50年代完成的民主改革,结束了在凉山延续千年的奴隶制度。但与原有社会形态相适应的以"民族内婚、家支外婚、等级内婚、姑舅表优先婚和姨表不婚"等为核心内容的旧有婚姻制度仍然主宰着凉山彝族的婚姻生活,且得到习惯法的严格保护。直至改革开放,凉山彝族旧有婚姻制度才被打破,族际婚姻不断增加和扩展。本文主要讨论凉山彝族婚姻制度之"民族内婚"到"族际通婚"的突破、演变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纳西族的婚姻史上,联姻作为社会势力组合的手段和平衡经济往来的砝码,十分重视对配偶的选择。纳西族的联姻制度包括为政治结盟而实行土酋、土司中的等级内婚制,为加强民族内聚力而普遍实行"不嫁娶当地外族"的民族内婚制,"骨族不婚"的家族外婚制,以及"划地为界"的地域内婚制等四种联姻制度。这四种制度并行不悖、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5.
郝艳梅 《前沿》2001,(10):98-101
无效婚制度是新修订的《婚姻法》新增设的一项制度 ,是婚姻立法上的重大进步 ,使我国的婚姻制度进一步完善。但仔细研读 ,却不难发现 ,无效婚与可撤销婚在立法上存在先天的不足——其核心缺乏婚姻法应有的人文关怀精神。从无效婚与可撤销婚的划分 ;法律后果 (效力 ) ;无效婚与可撤销婚管辖权角度 ,评析立法上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16.
婚姻推迟是第二次人口转变进程的核心特征之一。过去20年间,我国年轻人口的婚姻行为中表现出明显的结婚推迟趋势,以上海为典型代表的特大城市中,年轻人口结婚更晚、婚姻推迟趋势更为明显。女性结婚总体上仍早于男性,但推迟结婚的程度大于男性。在沪外来常住人口结婚总体上仍早于本地户籍人口,但推迟结婚的程度大于户籍人口。就已经渡过婚龄的出生队列而言,尽管上海居民的终身不婚水平与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地区等东亚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是偏低的,但也呈现出越晚出生的人群终身不婚率越高的趋势。综合当前年轻队列推迟结婚的趋势、结婚意愿更低的现实,参照相邻国家和地区推迟结婚和终身不婚的变化趋势,可以预判未来上海的年轻人群推迟结婚的趋势仍将持续,终身不婚水平还会提高,也将成为抑制生育的一个重要因素,甚至有可能动摇“普婚普育”的婚育范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凤凰网、新浪网、腾讯网和搜狐网等多家娱乐媒体搜集文献资料,对明星中新出现的同性婚、隐婚、闪婚闪离、慈善婚、奉子成婚和模范婚变做了详细描述,并使用"碎片化"这一概念工具对上述六类新型明星婚姻形态做出后现代解读。并依据对653名大学生所做的最新问卷调查资料,就明星中出现的上述新型婚姻形态对大学生的影响程度做出了一个基本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規定結婚、離婚和恢復結婚都要到當地人民政府去登記,目的是為了通過登記來保障婚姻自由,防止强迫包辦;保障一夫一妻制,防止重婚納妾;保障男女雙方和下一代的健康,防止早婚和親屬間不應結婚的婚姻,防止患有不應結婚的疾病傳染和其他違反婚姻法的行為。為此,特制定婚姻登記辦法如下: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男性和女性在对待两性关系上存在着的差异,文章使用"弥补论"和"激发论"两个解释来分别说明婚姻质量与婚外性态度关系中的性别差异。通过分析1999-2000年"中国人民健康状况和家庭生活调查"数据发现,女性的婚外性态度受婚内感情生活质量的负向影响,与婚内性生活质量无关;而男性的婚外性态度受婚内性生活质量的正向影响,与婚内感情生活质量和个人特点无关。  相似文献   

20.
中缅边境地区少数民族通婚圈存在着一个核心结构,即在本县范围和相邻缅甸村寨之间的民族内婚,中缅跨国婚姻一直存在于这一结构中。随着通婚地域扩大和族际通婚的增加,中缅跨国婚姻也呈现出了相同的变迁趋势。而通婚圈变迁的原因亦能解释中缅跨国婚姻的变化。在变迁中,民族习以为常的跨国通婚超越了民族内婚的涵义,其被凸显的过程是国家法规政策对其管理加强的过程,也是边民国家认同意识日益增强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